第六章 動物故事2
懷特的動物童話
一位作家,在世的時候就特別成功,而且活著就一直開心自在,死後更是聲名遠播,在時間的長河中漸近不朽。這種好事是比較罕見的。E.B.懷特(ElwynBrooksWhite,-),就是遇到這種好事的作家。而且特別有趣的是,他生前的聲譽主要得益於散文作品——他可以稱得上美國世紀最為成功的幽默作家和文化評論家;而令他身後獲得不朽聲譽的,卻是他抽空給孩子們寫的三本中章童話:《小老鼠斯圖加特》(,又譯為“精靈鼠小弟”)、《夏洛的網》()和《吹小號的天鵝》()。
懷特的童年非常幸福,父親是紐約一位很成功的鋼琴製造商,家裏有一大幫哥哥姐姐,他是老麼。在他出世時,父親已經有歲,母親也有歲,他們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女。懷特歲那年,父親在緬因州的一個湖上租了一間露營小屋。以後每年的月日,全家都會到那裏去度假,在此逗留整整一個月。
那段生活是懷特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也影響了整個一生。當他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也每年帶孩子到那裏去度假。他為美國散文史留下的最著名的一章經典《再到湖上》,就是敘述的這段回憶;他為全世界的孩子們寫下的最完美的一部童話《夏洛的網》,就是在這裏的露營小屋完成構思的。作為一個地道的紐約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卻居住在農莊裏;他畢生熱愛梭羅的《沃爾登湖》,總是像帶手絹一樣帶在身邊,顯然也是受此影響的。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童年往往決定了他的一生,懷特就是最好的例證。
懷特一輩子都在寫作,他自己都記不清楚是從何時開始寫的,隻記得一輩子都在寫。他說不知道為什麼要寫,隻是寫作令他很開心,而且自己畫畫不好,所以隻能用筆寫了。懷特大學畢業後選擇進入紐約的新聞界,以獨特的輕鬆、俏皮而優雅的文風,很快享譽文壇,他為《紐約人》雜誌成為美國最著名的雜誌之一而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功成名就後,懷特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舉家遷往一座鄉間農莊,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他說在那裏,動物們能給他更好的靈感,而且望向窗外就能看見大海和山林。
動物真的能給他更好的靈感嗎?
最近幾年有一部美國好萊塢影片很有名,講述的是一個小老鼠弟弟的生活和曆險故事,因為廣受歡迎又拍了續集。這兩部影片都引進到國內,相信不少人都已經看過,它們就是《精靈鼠小弟》及其續集。它是一個想象力奇特的童話故事,無論我們是讀這部童話,還是看根據它改編的電影,都會覺得很開心。不過懷特開始並沒有把那個小弟弟寫成老鼠,隻是說他像老鼠那樣小,出版時編輯想當然地把他當作老鼠來處理了。
動物帶來的真正的靈感,表現在懷特的第二部童話《夏洛的網》中。
懷特住在農莊裏,一邊寫作一邊照顧農莊、飼養動物。有一次他養的一頭豬病死了。本來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因為這頭豬沒有病死,遲早也是要被宰殺的。可是為了救治這頭豬,懷特費盡心血,與這頭豬共度了三、四個十分焦慮的日子。當這頭豬最終死去時,作家在筋疲力盡中居然感到了一絲奇特的傷感,也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悟。在埋葬了這頭豬後,他拿起筆來,寫下了一章非常著名的散文《豬之死》。文章的開頭寫道:
“春天,買上一頭正在發身的豬仔,喂過夏秋,當酷寒天氣來臨時,宰掉——這是我非常熟稔的一種方式,自古以來一直是這樣的。這是大部分農莊都一板一眼地實行的一種悲劇。這種屠殺,因為是早有預謀,夠得上一級罪愆,屠刀下去,迅疾而幹脆利落,最終以煙熏火腿而隆重結束,從來就沒有人對此行為存有過任何疑問。”
在這章文章中,懷特開始了疑問。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孩子氣的疑問,於是在他的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孩子氣的故事,有位名叫芬的小女孩繼續提出這個疑問。
一個農莊裏寧靜的早晨,一頭母豬生下幾隻豬,其中有一隻太瘦小了,爸爸隨手拿起斧子,準備去結束這個無用的生命。芬趕緊去追上爸爸。
“爸爸,別殺它!”她哭著說。“這不公平!”
愛拉伯爾先生停住腳步。
“芬,”他和藹地說,“你得學會控製自己。”
“控製自己?”芬喊道,“這是生死大事,可是你竟說控製自己?”眼淚順著她的雙頰往下流。她抓住斧柄,打算把斧子從父親手中奪過來。
“芬,”愛拉伯爾先生說,“養豬,我比你懂得多。一隻小瘦豬麻煩極了。現在你快走開吧!”
“可是你不公平!”芬叫道。“那豬生得小,不是他的錯,對不對?倘若我生得瘦小些,你會不會殺掉我?”
這是《夏洛的網》的經典開章。懷特讓小女孩芬提出了一個經典的問題:一頭豬,特別是一頭小瘦豬,它的生命就真的那麼沒有價值嗎?
爸爸被芬的真誠打動,他把這頭豬交給她,讓她像帶娃娃那樣用奶瓶喂養它。芬高興極了,她開始為這頭豬的生命負責,並給它取了一個最漂亮的名字——威伯。
威伯的生命就這樣奇跡般地保住了。在芬的精心喂養下,它一天天長大,雖然比它的兄弟姐妹們慢一些,但也終於長成了一頭健壯的小豬。為了照顧芬對威伯的感情,爸爸把它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臨近農莊的舅舅。
小豬威伯終於過上了正常豬的生活,它與農場裏的其他動物們相處還算愉快,雖然它在鵝的慫恿下,也曾嚐試過逃跑,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生活實在很愉快,它開始安於農場的舒適。日子一天天過去,它也一天天肥胖起來,直到有一天,老羊告訴它,人之所以把它養肥,隻是要等到合適的時候殺來做火腿。威伯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它完全崩潰了。
一頭豬如果長不大就要被殺掉,因為它沒用;但如果它能長大,同樣也要被殺掉,因為它有用!
這個可怕的事實,讓懷特感到非常悲哀,他決心拯救這頭豬。可是怎樣來解救這頭豬呢?在緬因州的湖畔,懷特想了整整幾周的時間,百思不得其解。這天,他在船屋裏走來走去,突然抬頭看見了一隻大灰蜘蛛。一切豁然開朗,就是她——那隻名叫“夏洛”的蜘蛛!
於是在童話故事裏,威伯結識了這隻名叫夏洛的蜘蛛,它們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威伯非常崇拜聰明的夏洛,它甚至學蜘蛛的樣子的結網。但夏洛並沒有取笑威伯,她很喜歡它那股好學的憨勁兒。當得知朋友將要被人宰殺的時候,她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救的辦法,可是最終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半個世紀以來,《夏洛的網》是美國孩子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在所有的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尤其在簡裝書的銷售排行榜上,多年來它一直位居第一,加上精裝書的銷量,在美國本土,至今至少銷售了萬冊以上。
《夏洛的網》是一本比《精靈鼠小弟》還要有趣的故事,它描寫的農莊的動物生活充滿勃勃生趣,而且每一種動物都非常有個性,它們之間的對話非常幽默、精彩。
它也是一部描寫友誼和奉獻的書,同時也非常嚴肅地討論了生命的價值和死亡的命題。這是給孩子的書中非常罕見的命題,懷特並沒有用上太多幻想,雖然他借助了豬和蜘蛛,但他很現實、很坦誠、很直白地與孩子們展開了探討。如果你把這個寫給孩子的童話和那一章寫給大人的散文(《豬之死》)放在一起讀,你會發現,懷特似乎認為孩子比大人更容易懂得其中的奧秘。
這是一部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的童話,值得每一個孩子和大人讀。
懷特創作的第三部童話是《吹小號的天鵝》,這個故事的創意來源於一個真實的報道。年《紐約時報》報道費城動物園裏有一對稀有的吹號天鵝,它們養了五隻小天鵝。這個報道引起了懷特濃厚的興趣,他開始搜集吹號天鵝和流行音樂的資料。年後,這部童話誕生了。
吹號天鵝是一種發音像號角的稀有天鵝,它們春天生活在北美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冬天遷徙到南方。
在這個故事裏有一隻名叫路易斯的吹號天鵝,它健壯俊美,卻不幸天生是一個啞巴,不能說話,更不能吹出樂曲來。路易斯雖然難過,卻沒有灰心,它飛到一個牧場,找到老朋友——小男孩薩姆,請求他的幫助。
熱心的薩姆,把天鵝路易斯帶到學校,立刻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在這裏聰明的路易斯學會了寫字。薩姆準備了一個小石板,掛在路易斯的脖子上,它用嘴巴叼著石筆寫字,就這樣實現了與人交流。信心十足的路易斯告別了薩姆,回去與家人團聚。
春天,求偶的季節到了,路易斯發現自己愛上了一隻美麗的雌天鵝塞蕾娜。它挨近塞蕾娜,卻無法發出聲音,它在小石板上寫下求愛的話,可塞蕾娜看不懂。路易斯就這樣失敗了。它的爸爸媽媽非常著急。還是爸爸見多識廣,它飛到一個小鎮上,一頭撞碎一家樂器商店的櫥窗,叼走了一支很漂亮的小號。
從此,路易斯開始了吹小號的練習。因為對爸爸偷小號的行為感到不安,它決定想辦法去賺錢,再找機會補償那位倒楣的樂器商店老板。在老朋友薩姆的幫助下,它進入了人類的生活圈。
它先是在夏令營做吹號手,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工作,而且還學會了不少新的樂曲。它還因為救助落水的營員,而獲得了一枚特製的獎牌。現在的路易斯,家當真不少,它的脖子上掛有一個小石板、一個小號、一枚獎牌,還有一個裝錢的小錢袋!
告別夏令營後,它飛到費城和紐約去表演吹號,以精彩的吹奏技巧征服了那裏的觀眾和評論界,並且名揚全國。在費城的動物園裏,它巧遇塞蕾娜,並以一曲專門為愛情而自創的樂曲獲得了塞蕾娜的歡心。
故事的結尾皆大歡喜,路易斯賺夠了足夠的錢,讓爸爸將錢還給了那個樂器老板;它還與動物園管理處達成協議,帶走塞蕾娜,但保證以後送一隻自己的孩子留在動物園;而老朋友薩姆愛上了費城動物園,並決定留在那裏做管理員。
創作這個故事時,懷特已經七十歲了。他就像一位和藹的老爺爺,娓娓道來這個動人的故事,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文字非常簡潔優美,敘述中處處藏著詼諧幽默,故事雖然沒有大起大落,卻也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懷特是一位非常嚴謹的作家,他在給孩子們創作時,真正是做到一絲不苟。為了創作這章不長的童話,他花了年的時間搜集資料、構思和創作。他非常注重細節的描寫,又特別善於製造戲劇性的情節。
比如,紐約的一位船老板發現了路易斯的天才,他擔心這隻天鵝的安全,便安排它去住最豪華的裏茨飯店。飯店的接待員開始很不情願,船老板一步一步地說服接待員,這時路易斯吹奏起一支老歌《有家小旅館》,既表現了天才的技巧,又讚美了這家酒店。接待員便很愉快地接納了它。住進酒店後,它睡在浴缸裏,吃水田芥葉三明治中的水田芥葉,還能讀報、寫信,甚至還會給服務員小費。這一切安排看似離奇,讀來卻合情合理,顯示了天鵝那種天然的優雅氣質。同時在情節的發展上,又為後來費城的演出、薩姆的出麵幫助,還有邀請塞蕾娜同住酒店,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