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曆險、奇遇故事2(1 / 3)

第八章 曆險、奇遇故事2

《吹牛大王曆險記》

看迪斯尼的動畫片,最讓我驚歎的是那些荒誕至極的想像力:一隻兔子向遠處射一箭,轉瞬間卻跑到遠處自己把箭接住;一頭獅子被小精靈嚇壞了,口喊著“鬼呀”,留下自己的皮,整個肉身卻徑自逃跑了;野貓被打飛,掛在屋簷上,屋頂像毛線衣一樣,一條一條地被扯下來;一頭大笨熊跳進水坑裏,水全部飛濺起來,熊卻一屁股坐在幹涸的坑裏……

這樣荒誕無稽的畫麵,不但深深烙在觀眾的腦海裏,而且惹得孩子們一次又一次重複看,每次都笑得前仰後合。所有人,包括孩子在內,都很清楚這些都是絕無可能的事情,但並不妨礙我們一次次從中獲得純粹的快樂體驗。

在讀過《吹牛大王曆險記》之後才知道,原來迪斯尼的師傅在這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閔豪森的德國男爵,他受雇傭在俄國軍隊裏與土耳其人交戰。這些故事是他受邀請在每個晚宴上給朋友們講述的:

有一次,他騎馬陷進了沼澤,眼看就要遭到滅頂之災。這時他急中生智,雙腿緊緊夾住駿馬,再用右手一把抓住自己的辮子,連人帶馬拉向空中,跳出了泥潭。

有一次,他準備用槍打野鴨,卻發現槍機裏沒有燧石,他靈機一動,握緊拳頭對準自己的眼睛用力一擊,眼中冒出的火花點燃了引火盤,這一槍竟打死了四對火鶴和一對大鸛。

有一次,他駕著馬拉雪橇在雪原上奔馳,一匹餓狼發狂地撲向馬,很快把馬吞完了,他狠命地抽打惡狼,那狼竟然取代了馬的位置,鑽到馬具裏,一直把雪橇拉到了終點。

有一次,他單人獨騎衝進敵人的要塞,敵人倉皇關閉閘門,把他的坐騎切為兩半,可他一點也不知覺,繼續衝殺直到把敵人全部趕跑。在廣場的井邊休息喝水時,他才發現駿馬喝進去的水都從後麵流出來了,這時那剩下來的後半匹馬還在獨自追逐殘兵呢!

有一次,他在森林裏打獵時看到一隻狐狸,他覺得這隻狐狸的皮漂亮極了,不可以打壞,就連忙把子彈換成一根大木釘,一槍把狐狸的尾巴釘在樹幹上。他用刀在狐狸的臉上劃個十字口,然後他用鞭子狠命抽打,狐狸不堪疼痛,留下自己的皮,一副肉身竟赤條條地逃跑了。

有一次,他騎著馬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迷路了,他把馬拴在一個像尖樹樁那樣的東西上,自己倒頭便睡著了。第二天醒過來,發現自己睡在一個村莊的教堂前,自己的馬正掛在教堂塔尖上嘶鳴。他一槍打斷韁繩,駿馬從塔頂上緩緩滑落下來。

有一次,在攻打一個要塞時,他乘坐己方的炮彈準備到敵人的要塞裏充當間諜,炮彈飛到半途時,他突然感到這樣做太冒險了。正好迎麵有一個從敵方射來的炮彈,他趕忙跳過去,安然飛回了自己的營地。

這本書通章都是這樣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人公閔豪森,在德國的曆史上確有其人,不過這本書並不是他寫的。他本人是男爵,曾經到俄國軍隊中服務過幾年,跟土耳其人打過仗。當他回到德國自己的領地後,把自己的經曆加上幻想,運用誇張的手法,編造出這些故事來。他講起這些故事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妙語生花,博得聽眾的一致稱讚。他被公認為一個有名的故事家。後來德國人陸續將他講述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由德國作家拉斯伯(-)整理的。拉斯伯整理的文字,最早在年倫敦以英文版發表。年,奧·比格爾又把這個集子譯成德文,並增加了個故事。後來,德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作家根據這兩種版本又陸續改編、重述、翻譯。閔豪森的吹牛故事從此在全世界流傳開來。

吹牛大王曆險記,並不是給孩子們講的吹牛故事,但那些極盡荒誕的幻想故事,在孩子們中間找到了最好的聽眾。長期以來,它一直被列入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中。

《格列佛遊記》

說起斯威夫特,他的名字肯定不如莎士比亞、狄更斯響亮,但如果你在歲的孩子中做個小調查,看看他們是否知道“小人國和大人國”、“哈姆雷特”、“大衛·科波菲爾”,你會發現在孩子中間,斯威夫特創造的想像世界,遠比另外兩位大師創造的想像世界更為著名。

《格列佛遊記》完成於年,本來是大人世界裏的一部經典名著。全書共分四卷,講述主人公格列佛醫生的幾次航海曆險。格列佛漂流到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巴爾尼巴比、拉格親格、格勒大錐、慧國等幻想的國度,在這些曆險中,格列佛廣見博聞,並通過在那些國度的觀察,不斷反思自己國家製度的優劣,通過誇張和反諷,對十八世紀的英國政治體製進行入木三分的批判。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是英國啟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十八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他一生熱衷於從事政治活動,開展政治批評。他寫過不計其數的時評、政論,文筆犀利,頗具鬼神之工。為了表示自己的中立和清白,他恪守清貧,從不為自己的政論文章收取報酬。首相和女王都非常忌憚他的文筆,為避免麻煩,女王後來幹脆把他哄出了倫敦。他是一個愛爾蘭人,一直在為愛爾蘭的獨立和自由搖旗呐喊,經常撰文抨擊屈從於英國的愛爾蘭政府,因此在愛爾蘭人看來,他也是一個民族英雄。他創作《格列佛遊記》並非偶然,從作者的創作初衷來看,這部名著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部政治寓言。

但這麼說來,實在有點想不通,孩子們為什麼會喜歡它呢?

這的確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本來是要創作一部政治寓言小說,斯威夫特卻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許多看似“毫無必要”的細節描寫。

為了影射英國政府,他創造了一個幻想中的小人國。小人國裏的一切太奇妙了!格列佛在小人國裏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巨人,國家的首都隻有戲院舞台上的城池布景般大小,格列佛的手掌上可供五六個小人跳舞,孩子們可以在他的頭發間捉迷藏。在寫到格列佛的吃飯問題上,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致:

他(皇帝)下令他的廚師和管家把灑菜送給我。他們早已作好準備,一聽到命令就用一種輪車把飲食推到我能夠得到的地方。我接過這些輪車,一會兒就把上麵的東西吃個精光。二十輛車裝滿了肉,十輛車盛著酒;每輛肉車上的肉足夠我吃兩三大口;每輛酒車上有十小陶罐的酒,我把它們倒在一起,一飲而盡;剩下的幾車我也是這樣吃掉的。

斯威夫特何必要描寫得如此精細呢,這在他是“別有用心”的。在他的細致描述下:

現在我來描述一下皇帝的儀容。他比所有的大臣高出大約我的一個指甲蓋,僅此一點就足已使看到他的人肅然起敬。

有強烈政治敏感的大人讀到這裏自然會然於心:所謂的皇帝,隻是比別的人高出一個指甲蓋呢!這顯然是在反諷當局者原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而在孩子讀來,可能完全忽略了這種政治嘲諷,隻是覺得好笑、好玩而已。

作者為了把自己的故事講得跟真的似的,把辛辣無比的諷刺刀刃收藏在荒誕誇張的童話敘述中,可謂煞費苦心!當局者讀來一身冷汗,卻無處發作;後世的大人讀來,深有感悟,扼腕讚歎。而在孩子們讀來,卻是一片歡喜,隻是好笑、好玩而已。

《格列佛遊記》對孩子們來說,就是這樣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寶貝。

今天,我們已經漸漸忘懷了那些曾經觸痛人們的現實,可以與孩子們一起,用快樂平和的心境來享受斯威夫特為我們帶來的幻想世界:格列佛在小人國一舉拉走了艘敵方的戰船,而在大人國中,卻被宮廷侍女們當作一種小玩物。這些形象和情節純屬虛構,但作者描繪得如此具體、精確,給我們以逼真的、無可懷疑的真實感。讀起來仿佛身臨其境,令人久久難忘。

大概斯威夫特本人也無法忍耐含蓄的嘲諷了,在《格列佛遊記》的後兩卷故事中,純粹幻想的內容越來越少,長章大論的討論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第四卷慧國曆險中,作者陷入了非常深刻的人性批判中,隻有神經堅強的大人才有能力卒讀。

於是在孩子的世界中,隻有前兩卷故事留了下來——《小人國和大人國》。

第四章曆險、奇遇故事()

所有男孩和女孩應該讀的曆險故事

有一位小學老師,他曾給三年級的學生推薦一本“書”,名字叫《傑克的荒島求生日記》。孩子們可興奮了,他們搶過這本“書”一看,除了封皮,裏麵都是白紙!老師說,這是留給大家的作文練習冊,每個孩子都假想自己是被留在荒島上的傑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每天的生活狀況……幾個星期過去,一本由孩子們創作的《荒島求生記》誕生了。你看,這真是一位非常聰明的老師,他知道,孩子們是多麼熱愛閱讀、熱衷於想像這樣激動人心的故事呀!

《魯濱孫漂流記》,可以算是一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外國小說。它本來是一本講述一位船員求生曆險的故事,並不是專門寫給孩子的,但從問世以來,它一直當仁不讓地出現在給孩子的必讀書單中。早在將近年前,法國的大思想家盧梭就說過:每個正在成長的男孩子首先應當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