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曆險、奇遇故事3
《杜利特醫生係列故事》
兩位好好先生的童話和現實的故事
一個胖墩墩、圓滾滾的好好先生,因為他喜歡動物,還因為跟著歲的鸚鵡,學會了鳥語獸言,所以方圓十裏八鄉的動物都來找他瞧病。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錢袋子鼓鼓的主人,這位好好先生,給瞧病的動物也是來者不拒,無論是天上的,還是地下的,不管是陸地的、還是水裏的,隻要是求到他頭上了,他都給處理。所以,常常因為這個,反而把自己的錢罐子弄得空空蕩蕩的。於是,世界各地的動物都慕名請他去看病。豈止是世界各地,連外星球的動物也來接他去瞧病。總之,在動物世界裏,隻有他才是最有聲望的“人”。也就是因為這個,他就有了各種希奇怪異的曆險故事。
這位好好先生,就是杜利特醫生,或者叫杜利特博士。動物不總是用嘴來說話。它們說話用耳朵、用腳、用尾巴——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小狗抽了抽半邊的鼻子,它是在問,“外麵還在下雨嗎?”有時候,動物不屑於用嘴說話,不屑於發出聲音說話,可以用好多好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來告訴別人發生的事情。這裏頭學問大著哪!自從杜利特博士開始明白這個,他就瘋狂地學習各種各樣的動物語言。有時,為了能和水裏的動物說話,常常長時間把頭伸到水裏。有一次,為了和一個巨型的海螺說話,博士是先跟海豚說,海豚轉給海星,海星告訴海膽,海膽再去同海螺說。海螺的回話,先是海膽知道了,然後是海星明白,接著告訴海豚,海豚最後再解釋給杜利特博士。
因為杜利特博士是在同動物打交道,所以,博士使用的邏輯和語言,就比人們通常的表達要生動得多。比如,在去非洲叢林拯救猴子王國的途中,他們的航船遇上了風暴,撞在暗礁上沉沒了,杜利特博士坦然地說,“我們一定是撞上了非洲。”
這位杜利特醫生是個大名鼎鼎的童話人物。自從年出現以來,他受到一代代小讀者的歡迎。年他上了銀幕,最近幾年又一再被拍成好萊塢大片。
作者休·洛夫廷(HughLofting,—),出生在英國伯克郡的梅登黑德,年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後回英國倫敦工業大學完成學業,獲得學位。畢業後他當上建築工程師和鐵路工程師,曾經到加拿大、非洲和西印度群島工作過。年他和一位美國女子結婚,婚後定居美國紐約。
杜利特醫生這個著名的童話人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壕裏產生出來的。硝煙彌漫下的洛夫廷,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給孩子的信,沒法把殘酷的戰爭場麵跟孩子說,那麼寫什麼呢?他先是給孩子畫漫畫,畫的是一個胖墩墩圓滾滾的滑稽人物。有了這個滑稽的形象,就要有滑稽的故事。滑稽的故事,當然就不能全跟人打交道啦,對啦,孩子最喜歡動物,說說這個滑稽的人跟動物的故事吧。於是,一個熱愛動物的博物學家和鄉村醫生,一個好好先生,一個讓動物、讓孩子們喜歡的角色就這樣誕生了。
年他負傷回家,孩子們說喜愛他信中寫的杜利特醫生。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決定把那些信改寫成書。年,第一本以杜利特醫生為主角的童話《杜利特醫生非洲曆險記》出版了。這本童話一炮打響,大受歡迎。兩年後,又出版了第二本——《杜利特醫生航海記》,這一本還獲得了年美國著名的紐伯瑞兒童文學獎。自此,他一年一本杜利特醫生的曆險故事,一口氣寫了八本,寫到杜利特醫生上月亮,那是年。他本來想就此收筆,可是小讀者不答應,老是問醫生幾時回來呀。於是,隔了五年他又出版了《杜利特醫生歸來》(年)。杜利特醫生童話係列一共有十二本。杜利特醫生童話的插圖全部是洛夫廷自己畫的。在童話創作之前,他就已經把人物畫出來了。年,休·洛夫廷在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去世。最後兩本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匹克威克外傳》
這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遊記式的小說。
匹克威克先生同樣也是一位圓圓胖胖的好好先生。匹克威克和他的三個朋友溫克爾、圖普曼、斯諾格拉斯,以及他的跟班山姆,從倫敦出發到全國各地旅行,途中發生了一係列妙趣橫生的故事。因為對於社會複雜性的幼稚無知,一路上他們鬧出了不少笑話,受到騙子金格爾的欺騙,最後反過來又勸服了金格爾改邪歸正。匹克威克本人還受到女房東的誣告、惡訟師的敲詐,甚至被關進了債務人監獄。
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位老好人、老紳士,但他體胖心寬、助人為樂、愛打報不平。他既是有產者,又具有小人物的品格。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出身貧寒,是在城市下層階層中摸爬滾打出來的,社會大學造就了他通曉世故。他一次次為主人解圍,充分表現出機智多謀、勇敢幹練。他們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添加許多笑料和幽默氣氛。小說以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而告終,匹克威克及其朋友們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匹克威克外傳》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小說描寫當時社會生活的各種場景,如街道、廣場、客店、旅館、公寓、別墅、學校、法庭、監獄等。人物方麵有官員、政客、軍官、教士、醫生、律師、編輯、鄉紳、名媛、侍童、車夫、侍女、跟班、店員、戲子、騙子、老寡婦……因而,它也被稱為是一幅當時英國生動的風情畫。
有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條小河邊,一個人正在釣魚,看守魚塘的人走過來問道:“您在釣魚嗎?”
那個釣魚者回答說:“是啊!半天沒見一條魚。昨天,就在這個地方,我釣到條。”
看守魚塘的人聽了立即說:“你可知道,此地禁止釣魚!我是專門負責看守的。”說著就要罰款。
那個釣魚人不慌不忙地說:“您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作家狄更斯,您不能罰我的款,剛才我說的是虛構的故事,而虛構故事正是作家的事業。”
這位狄更斯先生,大概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英國作家之一。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很多,我列舉幾個,相信你至少看過其中的一部:《遠大前程》(電影名常譯為“孤星血淚”)、《雙城記》、《老古玩店》、《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德》、《艱難時世》。
查理斯·狄更斯(-),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他出生在一個海軍小職員家庭,幼年時的生活還算愉快,他聰明早慧,九歲時就已經通讀了多部文學名著。童年的狄更斯是個想像力豐富,並具有旺盛求知欲的的孩子,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紳士”。可是由於父親的揮霍無度,家庭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一家人在各方債主的催迫下戰戰兢兢地度日。父親終於因為負債累累而被關進監獄。他歲生日剛過幾天,就不得不到一個鞋油作坊做學徒,一個星期六先令,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直到父親出獄後才把他弄出來,重新進入學校學習。
這段學徒生活雖然隻有四個多月,但在小狄更斯的內心深處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他一生幾乎絕口不提這段遭遇,連妻子和女兒也不知道,直到他去世後讀到狄更斯的密友整理的傳記時才知道。可見這個烙印有多深刻。狄更斯把這段在社會底層生活的經曆和感受,寫在了《大衛·科波菲爾德》和《遠大前程》裏。
這段經曆也激勵著狄更斯付出超出凡人的刻苦勤奮,他從歲開始先做謄寫員,後來做小職員,自謀生路,同時努力創作。當他歲時,發表了第一部長章小說《匹克威克外傳》,從此一舉成名。在以後的三十多年中,他又完成多部作品,其中不少長章小說都是經典的傳世之作。他去世時,在身後留下了萬多英鎊的遺產,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不過這與他留給人類的精神財富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由於狄更斯在少年時代曾經曆過貧困的煎熬,一度飽受壓迫和欺淩,因而從他的筆下,創造出來的一個個善良而受欺侮的兒童形象,深深打動了當時的小讀者。年月日,當狄更斯逝世的消息傳出時,居然有一個孩子大哭起來:“唔——狄更斯先生死了,那麼,那麼聖誕老人也要死了嗎?”
《匹克威克外傳》雖然不是寫給孩子的書,但在英語國家是孩子們必讀的經典。它的輕鬆、幽默風味兒,令孩子們十分著迷。在達爾的兒童小說《瑪蒂爾達》中,達爾借主人公瑪蒂爾達的嘴,評論那些經典的作品,那個小女孩說自己喜歡“匹克威克”更甚於C.S.劉易斯的“納尼亞王國”,因為前者非常風趣,而後者相對嚴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