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產後與飲食保健3
傳統上產婦保養的十個誤區
“惡風”
不少人以為產婦怕風,風是“產後風”(指產褥熱)的禍首。因而將產婦房舍的門窗緊閉,床頭掛簾;產婦則裹頭紮腿,嚴防風襲。其實,自然界的風何罪之有?
產褥熱其實是藏在產婦生殖器官裏的致病菌在作怪,多源於消毒不嚴格的產前檢查,或產婦不注意產褥衛生等。如果室內衛生環境差、空氣混濁,很容易使產婦、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夏日裏門窗緊閉,裹頭紮腿,還會引起產婦中暑,實不可取。
“越晚下床越好”
許多人認為產婦體質虛弱,需靜養,就讓其長期臥床,甚至連飯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實這種做法弊多利少。如果產後較長時間不活動,很容易使血液本來就處於高凝狀態下的產婦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同時產後盆腔底部的肌肉組織也會因缺乏鍛煉,托不住子宮、直腸或膀胱而膨出。
產後及早下床活動不僅有利於下肢血流增快和惡露排出,也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鍛煉,早日恢複原來的收縮力,從而保護了子宮、直腸和膀胱等器官。一般情況下,產後24小時就可在床上靠著坐起來,第三天便可下床行走。
“不能洗頭洗澡”
不少地方,尤其是農村有這樣一種不成文的條文:產婦要在滿月後才能洗頭和洗澡。這是不可取的。因為產婦分娩時要出大汗,產後也常出汗,加上惡露不斷排出和乳汁分泌,身體比一般人更容易髒,更易讓病原體侵入,因此產後講究個人衛生是十分重要的。自分娩後兩三天就可洗澡,但宜采用淋浴,不宜洗盆浴。炎夏,每天應用溫開水洗滌一次,產後7~10天,即可用熱水洗頭。如用溫開水坐浴,最好是在5000毫升水中加入1克高錳酸鉀,達到滅菌的作用。
“應忌口”
許多地方的產婦都有忌口的習慣,諸如牛羊肉、魚蝦類和其他腥膻之物都不準吃。其實,產後需要充足而豐富的營養素,主副食都應多樣化,僅吃一兩樣食物哪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這也不利於乳腺分泌乳汁。因此產婦千萬不要自己堵了自己的“嘴”。
“菜越淡越好”
有些“土政策”這樣規定:不讓產婦吃鹽——在產婦產後的前幾天,飯菜內一點鹽也不放。事實上,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略吃些鹽對產婦是有益處的。由於產後出汗較多,乳腺分泌旺盛,產婦體內容易缺水和鹽,因此應適量補充鹽分。
“不能刷牙”
產婦比一般人更應注意口腔衛生。由於產婦進餐的次數多,食物殘渣存有留在牙齒表麵和牙縫裏的機會增多,而口腔感染還是產褥感染的來源之一,因此,許多產婦在月子裏不刷牙是不對的。產婦應該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如能在每次進餐後都刷牙、漱口,對健康更為有利。
“湯比肉有營養”
產褥期應該常喝些雞湯、排骨湯、魚湯和豬蹄湯,以利於泌乳,但同時也要吃些肉類。肉比湯的營養要豐富得多,那種“湯比肉更有營養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雞蛋吃得越多越好”
雞蛋的營養豐富,也容易消化,適合產婦食用,但並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有些產婦一天吃一二十個,不但吸收不了,還會影響對其他食物的攝取,因此一般產後每天吃兩三個雞蛋就足矣了。
“產後24小時開奶”
一些地區的產婦以為:在產後24小時後才要給新生兒喂奶,認為開奶早不好。而事實正好相反,開奶越早越好。因為嬰兒吸吮奶頭可以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又有利於子宮收縮,使子宮早日恢複,同時,新生兒也能及早得到營養豐富的初乳,可謂“一舉三得”。一般情況下,產後30分鍾即可哺乳。
“滿月即可恢複性生活”
由於人們都習慣於把滿月當作產婦身體完全複原的標準,所以多數夫妻在孩子剛滿月時就恢複了性生活,實際上,這樣作為時尚早。因為分娩對子宮內膜和陰道壁所造成的損傷,在4周內是不可能完全愈合恢複的。專家們認為,產後6~8周後恢複性生活才是安全的。
產褥期護理及衛生保健
分娩時體力消耗比較大,在產褥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內,體內各器官在短時間內變化比較大,子宮內又有較大的創麵,容易感染疾病。由於哺乳,容易影響睡眠和休息。特別需要注意清潔衛生,加強產褥期護理,使身體盡快恢複。
1.建立良好的休息環境,注意衛生室內溫度適宜,18~20℃,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居室內要清潔舒適。在房間內不要吸煙,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最好不要探視產婦及新生兒,盡量減少親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要像平時一樣洗漱、刷牙、洗臉、洗腳、梳頭,飯前便後洗手,喂奶前洗手。出汗多還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夏天可以多洗澡,冬天有條件也應該洗澡或進行擦浴。注意預防感冒,洗澡應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髒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潔。
3.產後陰道有惡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陰部清潔,每日用溫開水洗外陰,勤換內褲與衛生墊。大小便後避開傷口,用清潔衛生紙從前向後擦淨,注意不要反方向,以免肛門周圍細菌逆行造成感染。
4.注意飲食營養產婦飲食直接關係到母嬰健康。由於分娩時體力消耗大,身體內各器官要恢複,產婦的消化能力減弱,又要分泌乳汁供新生兒生長,所以飲食營養非常重要。食品要多樣化,富於營養,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膩。尤其產後最初幾天內,要多吃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多飲水及湯類,促進乳汁分泌。多食水果、蔬菜有利於大便通暢。忌辛辣食物及酒類。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炎的發生。
產後各時期的生活安排
產後身體特別虛弱,如何恢複健康、恢複元氣,如何防範各類疾病侵身,是整個產褥期應該特別關心的問題。產婦分娩後,日常生活安排要特別精心周到,且各時期應有不同的調養和護理。
產後當天
1.充分休養無論初產婦或經產婦,應充分注意休息,消除分娩中的疲勞。
2.排尿產後4小時排尿,否則會引起產後尿瀦留。一旦發生,不僅會影響產後恢複,並可致泌尿係統感染。
3.飲食陰道正常分娩者,可吃一些清淡飯菜,喝水有利於排尿,但不應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剖宮產者要36小時後或肛門排氣(放屁)後才能進食。
4.疼痛如果子宮收縮引起肚子痛,或會陰縫合處疼痛不能忍耐時,或剖宮產傷口疼痛,可向醫生提出,做適當的止痛處理。剖宮產的產婦用腹帶,能有效減輕腹部傷口疼痛。
5.注意觀察陰道流血量正常分娩時出血量一般不超過300毫升,產後如果出血量多於平常月經量,應立即告訴醫生處理。
6.乳房護理如果乳頭乳暈有垢痂,應用溫熱肥皂水及清水洗淨。以後每次哺乳前後均要洗手和用溫毛巾洗乳頭和乳房,擦洗幹淨後,采取最舒適位置開始喂乳。
7.哺乳寶寶出生後即可哺乳。早喂奶可促進乳汁分泌和促進子宮收縮恢複。因此應給寶寶早喂奶。
產後第一天
1.活動分娩後8小時左右可下地活動。剖宮產產婦盡可能早日下床活動,如不能下床,可以在床上活動肢體和軀幹。
2.衛生可進行一般的洗漱活動,洗臉、刷牙,會陰部清洗,擦澡。注意大便後手紙從會陰往肛門處擦,即從前至後擦以免汙染傷口。產後容易出汗,勤換內衣內褲。舊習慣認為產婦不能洗澡、刷牙是不對的,但產婦容易感冒受涼應該予以注意。
3.子宮按摩正常分娩和會陰側切的產婦均可用手按摩下腹部,按摩子宮,促進子宮收縮、腸道運動、盆底肌、腹壁肌的恢複。
4.會陰傷口處理會陰側切的傷口可進行燈泡烘烤治療,促使傷口早日愈合。要注意不要燒傷自己。
5.飲食剖宮產未排氣時不要進食,其他產婦可吃易消化食物。
6.體溫體溫超過38℃請醫生處理。
7.觀察惡露(陰道分泌物)第一天為血性惡露,如果夾雜有血凝塊,請醫生診治,惡露的量應比分娩當天少,無惡臭味。
產後第二天
1.會陰傷口處理有的產婦用“8”字縫合的側切傷口,可以拆線,當然有些較大的側切傷口,或普通縫合的傷口拆線會晚一些。拆線後,注意傷口愈合情況,不要將兩腿外展,盡量並攏,避免傷口裂開。
2.哺乳如能做到早吸吮的產婦,此時乳房不會腫脹,乳汁也會通暢。若早期哺乳做得不好,則會出現乳房脹痛,很不舒適,此時可用熱敷,以減少不適感。
3.活動
剖宮產產婦,應下地活動,以減少腸粘連,促進產後恢複。
4.新生兒觀察
觀察新生兒黃疸出現時間,吃奶情況,大小便次數。
產後3~5天
惡露將會減少,顏色變淡。此時要注意體溫及子宮底是否按時下降,有無疼痛感(非宮縮時),因為子宮內膜感染,多發生在產後3~5天,有胎膜早破的產婦,產後用抗感染藥物,如不發燒,可以出院。
產後一周
剖宮產的產婦,腹部傷口可以拆線,當然要注意傷口愈合情況。對於個別體胖或貧血、營養較差的產婦,要延期拆線。
產後兩周
不要過度勞累,不能進行盆浴。可用熱水擦身,或使用淋浴清潔身體。有會陰縫合的人,不能使用肥皂。繼續做乳房按摩、產褥體操,不要馬虎。有出血、發燒、疼痛等異常時,要立刻去醫院。分娩時的創傷、出血和頻繁的宮縮,以及臨產時竭盡全力的用勁,使產婦消耗較大熱量,身體變得異常虛弱。如果產後不及時補充足夠的高質量營養,就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同時,產後還要承擔哺乳新生兒的重任,產婦營養狀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發育、成長。因此,必須對產後的營養予以足夠的重視。產後必須按時吃飯,每日應力爭吃5餐。可按照妊娠期間的食譜,但要增加食量,以滿足身體恢複的需要。膳食成分的比例要適當,不要過於油膩,以免影響食欲。食物種類要盡可能的豐富些,經常變換飯菜的花樣,使產婦覺得舒心、可口。飯菜盡可能做的精、細、軟一些,這樣易於消化。應多食骨頭湯、牛、羊肉湯等含鈣質較多的食物。多吃有利於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鯉魚湯、粘糕、豬蹄湯(或牛、羊蹄)、豆湯、醬湯等。多吃新鮮蔬菜以及蛋、肉類食物,這些食物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可以滿足產後和哺乳期間身體需要。孕期患有貧血的產婦,分娩後症狀往往會加重,因此更應注意多攝取含鐵量較多的食物。也可以適當地吃些補血藥物、如果不注意補鐵,會使產婦過早地衰老。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的產婦,產後也要盡量控製鹽分的攝取,以便盡快恢複血壓正常,盡快改善浮腫和蛋白尿現象。產後也要預防便秘,重要的是要多吃含維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每日清晨喝一杯淡鹽水或牛奶也有效。產後不要吃生食,冷食,盡可能不要吃存放時間長的飯菜,不可吸煙、喝酒,以免對自身和嬰兒造成危害。
產婦出院後第二周應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應保證充足睡眠,適當的營養。
2.不宜搬運重物或幹重體力勞動,防止子宮脫垂。
3.哺乳的母親不宜服用對新生兒有害藥物,如確需服用者,應征求醫生的意見。
4.子宮底部逐漸變得在腹部不可能觸及。產婦惡露色變淡,量明顯減少。
5.產後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情緒不宜激動,對產後發生的任何事情,要以常人心態對待,這樣就可以防止情緒大起大落的變化。
6.產後居室要保持清潔安靜,溫暖舒適,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尤其夏季,室內通風更為重要。否則可引起中暑。冬季用取暖器取暖,要保持室內有一定的濕度,臥室內不要吸煙。
7.有傷風感冒的人不要探視產婦和小寶寶。
8.產後產婦容易出汗,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幾天後會自行好轉。此期間要注意勤換內衣,避免著涼。多汗是因孕期儲存在體內的大量水分經皮膚排泄所致。
媽媽沒有奶水怎麼辦
媽媽沒有奶水有如下代乳品可供選擇
1.牛奶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較高,但以酪蛋白為主,不易消化。
2.全脂奶粉為鮮牛奶濃縮、噴霧、幹燥製成。
3.蒸發乳用鮮牛奶蒸發濃縮至一半容量裝罐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