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什麼是佛(1 / 2)

智真特別重視寺院的道風建設。智真常說:出家人,世人尊稱為“師”,理應為人師表,做社會道德和禮儀的榜樣。抓道風建設,就是整頓紀律,難免觸及他人的利益,要推行起來麵臨許多困難。於是,他先找幾位誌同道合的人製訂計劃,研究措施,形成共識。然後,提交管委會成員研究通過後,將新的紀律和規章曉知以眾,將無德操且累教不改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請出佛門。同時,嚴格早誦晚課製度,晨鍾暮鼓,誦經和鍾鼓聲悠揚飄遠,日日送給人民以寧靜和安詳。

為了提高廣大信眾佛教文化的素養,智真每天下午還親自登座講經說法。平常還禮清省內外的高僧或具有各類專長的專家學者傳學解惑。

一個個的佛事活動,出家人和居士們在清修苦行中享受到佛教文化的恩光,心體圓通,大徹大悟的妙心給每人帶來和顏悅色的歡喜,龍泉寺受到僧眾和廣大信眾的擁戴,每年有數萬人前往龍泉寺進香敬佛。

為了增強龍泉寺佛教文化的厚重感,智真還曆經五年編撰了一套涵蓋佛教曆代文獻資料的大型係列叢書《大海經》,作為龍泉寺的鎮寺之寶,成為佛教界公認的當代最具價值的佛教精典文獻之一。

胡振龍乘車來到龍泉寺,恰巧住持智真大師雲遊剛剛歸來。他覺得今天佛緣不淺,甚是欣慰。小和尚通報智真有貴客造訪,智真身披袈裟出來相迎,隻見大師童顏皓首、須眉皆白,手裏掐著一串沉香念珠,雙手合十熱情地說:“阿彌陀佛,胡市長,我剛剛沏了好茶正等你過來。”

空氣中有一種若有若無的香火氣味,仿佛被陽光燒灼得變了質,胡振龍嗅了嗅鼻子,像是很受用這種氣味似的,爽聲笑道:“緣分緣分,智真師傅,我還真怕你雲遊不在呢。”“我在外麵雲遊了整整四十天,昨天晚上剛剛歸來。”

智真大師和善的雙眸裏閃爍著慈祥的目光,請胡振龍進了客堂。客堂正中掛著智真親書的宋代草堂禪師的妙偈:

雲岩寂寂無巢臼,

燦爛宗風是道吾;

深信高禪知此意,

閑行閑坐任榮枯。

胡振龍看後一臉無奈地說:“可惜啦,我是沒有這種境界啦!”

智真慈祥地說:“胡市長,我知道你今天準來,所以特地準備了好茶。

這是我雲遊雲南時,靈雲寺的高僧善德大師贈送給我的靈雲寺的鎮寺之寶——靈雲茶。”

相傳一年早春,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雲南,他獨身一人來到雲靈寺。乾隆來雲靈寺有兩個目的。一來是瞻仰這個著名的“東南佛寺”,二來想會會該寺的當家主持。

乾隆是個好挑戰的人,這次來雲南,他打聽到靈雲寺的當家圓智,是一個不事權貴的高僧,便有意尋隙。

圓智和尚才學過人,在雲南一帶名氣很大,他雖無點化之術,卻深通應變之理。圓智風聞乾隆駕巡江南,到處私行察訪,名山大刹,是必訪之地,因此心裏早有戒備。

那日聽小和尚來報,有如此這般的一個人前來靈雲寺,圓智就及早下山在山腳邊等候。不一會,果見一個中年人頭戴青緞小帽,身穿綢袍馬褂,腳登雙梁軟鞋,大搖大擺地走上山來了。

圓智一看此人的麵象氣宇軒昂,走起路來虎步生風,尤其是他帽上所綴的一顆“貓兒眼”寶石。圓智斷定是乾隆無疑,就悄悄地在他身前合十欠身,輕聲說:“貧僧係雲靈寺住持圓智,接駕來遲,萬望恕罪!”

乾隆抬頭一看,見圓智鶴發童顏,一對眼睛炯炯有神,頗有高僧的氣度。心想:既是圓智,必須先給他一個下馬威。就馬上麵孔一板,說:“既知朕躬到此,如何不率領僧眾,大開山門跪接聖駕,你這輕輕一揖,莫非有意褻瀆朕躬,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