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阿Q精神(1 / 2)

肯利好像沒有被楊業功的一番說詞所打動:“楊董事長,我在歐洲讀過一個叫斯諾的作家撰寫的一篇關於東方文明的文章,他說:‘如果有一句話來概括中國人的特性——那就是‘文過飾非,左右逢源’。請教董事長先生,你怎麼評價他的觀點?”

楊業功喝了一口茅台酒,圓潤的臉頰泛著淡淡的紅暈,借助茅台酒的強烈刺激,他一向沉穩的情緒略顯高亢:“肯利先生,你問的這個問題好尖銳啊,“文過飾非,左右逢源’這個題目很大,說來話長,我向你推薦一本書,書的名子叫《阿Q正傳》。

阿Q一貧如洗,無家無業,甚至連名字也沒有,住在未莊的土穀祠,隻給人家做短工,平日隻要吃飽了肚子,有幾文錢,便神氣活現地喝酒賭博,調笑打鬧,生活滿足得很。在他做夢的時候更是滿足、神氣非常;滿把是銀子和銅子,在櫃台上一扔說:\"現錢打酒來\",阿Q不僅在生活上十分滿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滿足和沾沾自喜之處。

阿Q得意於自己\"先前闊\",或者\"我的兒子會闊多啦\",加以他\"進了幾回城\",自恃\"見識高\",便更自負。他譏笑本莊人是\"多麼可笑的鄉下人\",竟不知城裏的煎魚和條凳,打麻將的手藝也遠不及城裏人。然而一麵又看不起城裏人,城裏人把長凳叫條凳,煎魚不用蔥葉而用蔥絲,他認為\"這是錯的,可笑。\"

這樣,阿Q又在精神上獲得了滿足。在這種卑瑣陋劣的生活方式下,阿Q處於可憐的境地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因為他想不到另一種生存的方法。阿Q身上具有明顯的中國的國民劣根性。

《阿Q正傳》是魯迅對中國病態國民性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係統的大清算。用魯迅的話解釋:\"中國人不敢正視各種矛盾,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

中國人的基本思維方式是不善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善於搬弄華麗的詞句來修飾掩蓋矛盾。講得入骨一點就是愚弄百姓。這就是文過飾非的由來。

在阿Q們的靈魂裏有著四千多年積澱下來的沉重的奴性意識,這也是魯迅對舊中國國人靈魂的一個重大發現。所有的中國人,上自宰相、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生活在一張大網之下,這張大網就是封建特權製度。

無論你的身份貴賤,出身卑微,你都要靠權勢和關係支撐著,每一個都要靠權力和關係來維係自己的利益而生存下去,這就造就了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左右逢源。

阿Q精神是可笑的、可憐的、也是無奈的。阿Q體現出封建製度的摧殘性的一麵;阿Q也體現了近代扭曲變形的一部分中國人的心態特性。

肯利連連點頭,東方文明博大精深、楊董事長講得太深刻了,你解開了我心裏的一個心結,那位魯迅先生真是了不起,我一定好好讀一讀他的《阿Q正傳》。

宴會的整個氣氛被楊業功牢牢控製著,不時傳來不太和諧的笑聲。

第二天楊業功就哈泰公司來隆隆礦業考察一事,來到市政辦公大樓向市長胡振龍作了專題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