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光遠身上背負了十萬人的期盼和重托,他感到自己肩頭沉甸甸地,就自然地向後傾了傾身子,臉上勉強地擠出一絲笑容說:“各位常委同誌,事先專門下發了會議通知,今天的會議主題是研究礦山俱樂部棚戶區改造問題。
棚戶區改造工作,中央和省委都有明確指示,老百姓熱切期盼。我相信各位都去過礦山俱樂部,我到那個地方的第一感覺是觸目驚心,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可是礦山俱樂部給我的印象是讓我們又回到了五十年前。十萬人居住條件之差讓人不堪入目。
經過調查,我知道前幾屆政府也想盡了千方百計想解決礦山俱樂部棚戶區改造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困難沒有落實。現在我們龍長還不富裕,大規模改造一個十萬人的棚戶區困難重重,今天希望我們各位常委暢所欲言,各述其見。就礦山俱樂部棚戶區能不能改造,如何改造問題發表意見。”
胡振龍聽完於光遠一席話心裏一怔:“大梁山公路工程可謂是於光遠的一手得意之作,因此也贏得了許多人的喝彩和支持,可是背後如果沒有老省委書記長征同誌的支持和幫助,爭取到了省裏五個億的建設資金,是不可能實現的。
易經上說‘智者,勢也。不可無盡也。’為官一任富民一方,政治上要求上進,想贏得更多人的支持和擁護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地。但是要懂得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決不能為所欲為,忘乎所以。年輕人往往是心氣過大,心比天高。到頭來是事倍功半,不了了之。
礦山俱樂部棚戶區改造,可不比大梁山工程。一是需要投入的建設資金很大,二是需要十萬人搬遷,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俗話說:“搬遷搬遷難於上青天。
礦山俱樂部人員密集,三教九流,魚龍混雜。一些老百姓視利益為生命,得寸進尺,分厘必爭是他們的天性,因為一元錢能因起一場血案。搬遷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人民戰爭,更為可怕的結果往往是:
群眾搖旗呐喊,
政府賠禮道歉,
市長低頭認罪,
業主賠錢受累。
難度之大讓人談虎色變。曆屆政府都無能為力,於光遠這一次又要來一個大手筆,簡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到要看一看眼前這位年輕人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
於光遠講完後,常委會議室寂靜了好長時間,首先發言的是政協主席李積讓同誌。
他那隻老花鏡後麵的眼睛顯得略有一些激動:“我們龍長市的城市建設很不平衡,整個城市布局是東新西舊,外地人把我們龍長城叫做東邪西毒。
礦山俱樂部是我們整個龍長市的一塊牛皮癬,記得十年前森浩同誌任龍長市委書記期間,也是在這個會議室召開常委會,那個時候還沒有棚戶區這個新鮮詞,記得那次會議叫老城區改造專題研討會。
森浩書記在那次常委會上的一句話我一輩子也忘不掉:礦山俱樂部的五萬居民大部分是煤礦職工,他們曾經為我們的工業建設做出過巨大的犧牲和貢獻,他們的住房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天理難容。
那個時期我擔任副市長,分管城建工作,當時的礦山俱樂部一帶的居民是五萬多人,經過評估,需要改造資金是兩億一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