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張嫻和朱琪慧收拾完碗筷,姐姐辭行,張嫻和“婆婆”送朱琪慧夫婦一直到村口,“娘、妹妹不要再送了。”“好,我去薅把韭菜,晚上包餃子。”張嫻隨婆婆去了自家小菜地。
張嫻要和麵,“婆婆”說“我來和你歇著”,張嫻說“伯母我不累”,“婆婆”見“兒媳”執意,便隨了“兒媳”。張嫻用籠布將麵盆內壁擦得幹幹淨淨、明明晃晃,目測了一下“婆婆”調好的雞蛋韭菜餡,往麵盆倒了一瓢半的麵粉,烏漆漆的陶瓦麵盆裏,立刻形成了一團雲海,白霧飄散開來,輕細的粉塵顆粒像被狂風掀起的沙暴,同時一股清爽爽麥香也飄逸襲鼻,消無聲息地在張嫻烏黑的“劉海”上罩了一層薄薄的白霜,張嫻眯撒眯撒眸子,用手揉了揉,仿佛看到澄澄金波蕩漾的麥浪,自己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金色麥浪的沐浴。她頓感鼻翼****便把手指從眸眼滑到鼻梁,按了按,將不呼而至的“阿嚏”堵了回去。張嫻順手抄起一雙筷子,在麵盆內白雪皚皚的“山丘”正中插下,左轉鼓右轉鼓,山丘的巔峰便形成了一個“火山口”,張嫻展腰立身,拉開眼睛的焦距端視整個麵盆,此時麵盆內已是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圓圓的“火山口”猶如仲月皎盤上的“月海”——看來,局部視角和全局視角下的景觀大異其趣,張嫻陶醉其間,輕揚嘴角,不覺莞爾。
張嫻徐徐將水倒入“月海”,登時潔白麵粉宛如久旱逢甘霖的火焰山地,噗噗噗,將徐徐注入的甘露水饕餮吸盡,潤物細無聲甘漿玉液擁入柔香酥懷,有豔詩“幹柴遇烈火,龍叔抱凝香”,今個“雞蛋殼裏刮旋風,瓊屑玉液變蛟龍”,張嫻用筷子把瓊屑般的麵粉從“月海”四周邊緣向內部扒拉,東西南北麵,盡往中間籠,四周瓊粉見水即糯,入水即化,隨筷而旋,旋而成舞,舞而成絮,月海成了“風暴洋”,朵朵絮雲飄,張嫻看著自己巧奪天工的傑作,莞爾複粲然。?
張嫻把拌好的麵絮放在一邊,在另外的幹粉處分次徐徐倒入適量的水,如法炮製,她用筷子把剩餘幹麵粉與冷清水充分攪拌調和均勻,於是麵盆內形成了“雪花”和“葡萄”兩態交相混合,嘟嘟玉泡繞清流。?
張嫻芊指緊握,玉拳立成,柔中含鋒,鋒中藏風,她蜂腰如弓,雙拳急搗,快如流梭,腰間圍裙姍姍,盆內咋咋有聲,揣、揉、捏、卷、翻,雪花狀、葡萄狀麵絮片刻功夫揉成一團,此時她透涼薄衣已香汗涔涔,嬌喘如蟬不絕於縷,張嫻揉揉酸酸痛痛麻麻累的楊柳小蠻腰,伸出白皙無瑕淡透紅粉的手背,擦拭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低頭再看時,一團橢圓形玉枕般的麵團在胯下赫然而臥!
張嫻伸出紅薄的舌尖舔一舔玫瑰花瓣般嬌嫩欲滴雙唇,抬頭間,一杯晶瑩透亮的白開水遞到張嫻麵前,“妮,喝口水,潤潤喉嚨,水不冷不熱正好喝。”張嫻清澈眸子深含溫動,謝意殷殷,雙手捧過“婆婆”遞來的白開水,一飲而盡,玉麵悅花,用手背點點嘴唇的水漬說:“伯母,謝謝您。”
朱母將“兒媳”從接水到輕拭嘴唇這一片刻的時間,進行了極其精微的分解:須臾、瞬息、彈指、刹那、六德、虛空、清淨及至涅盤寂靜。何為涅槃寂靜?一片麵餅空中連拋70次,同一麵朝上的機率是100涅盤,這,就是涅盤寂靜的境地!張嫻在和麵的時候,霍朱氏坐在床上看了看酣睡如泥的趙飛柳,便屏神靜氣很快進入了最高涅槃禪境。
“婆媳”搓劑繩、擀劑子、剜餡、包邊、鎖花,風風火火一陣忙碌,當張嫻掂起最後一個劑子,用勺子撈起最後一撮餡子,包出了最後一個完美餃子的時候,“最後”、“最後”和“最後”巧不可接在這裏得到美輪美奐的展現,張嫻神工天巧地實現了餡和麵多一分則奢,少一份則窘的極佳絕配!何為巧同造化?人巧可否奪造化?或許隻有小觀音張嫻可予回答。
兩大“鍋拍”陣容整齊的餃子排了出來,詳視之,餃子匪匪翼翼、濟濟蹌蹌,頗有朱雀玄武之相:?中間是北鬥七星,接著是四象——東方蒼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其外是八卦,二十八星宿煊然而列!
張嫻鴿頭點點,私下想數數共有幾個,“婆婆”說,不用數了,是150個,今晚共有五人吃飯,每人平均三十個,我在割韭菜的時候已經把住了韭菜量,同時還要把煎蛋量算進去,伯母包了五十幾年的餃子,這個境界還是有的。至於要和多少麵,那就看你的了,麵多了沒關係,可以擀麵條,麵少了也沒關係,可以把餡子當菜燉了,都少了也沒關係,我可以不吃,因為韭為“葷”,蛋為“腥”,伯母我不食葷腥。
“伯母,不揣冒昧地問,既然您不食葷腥,如果餃子包的夠了,你還可以吃呢?是不是矛盾了?伯母,我這樣問您,是否不恭?”哲學思維的張嫻顯然認為“婆婆”的話意是互斥的。
“你問的好,我還怕你沒聽出來哩,你沒有什麼不恭,前麵“吃”是破戒,後邊“不吃”是守戒,但都屬於有相戒,注重的是形式;法本無相,戒者有形,以有形之戒法達無相之妙指,此乃成佛至圓至頓之戒,是成佛之戒。所以必須以戒為師,恪守戒條。但還有無相之戒,為大乘戒,以離一切定相堅固不壞之佛心為戒體。就是六祖所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平何勞持戒”之語。無相戒對自我修境要求很高,不是隨便就可達到,所以酒桌上常聽到喝酒吃肉的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並不懂個中禪境,害人害己。”
張嫻似有所悟,頻頻頷首。
婆媳二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天設地造的一對婆媳橫空出世了!
“婆婆”顧盼了兩大鍋拍子餃子,貝聯珠貫,又暗合神機,心中欣喜油然而生,哦哦輕吟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婆婆”隨口吟誦,張嫻大驚,“伯母你、你連著都能背得出來。”
“也沒啥,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不能過目成誦,但日誦萬言應該不在話下,現在老了,記憶力不行了,《楞嚴經》一天隻能背誦十頁!”
“啊,您還能一天能背誦十頁,我在圖書館見過這本經書,文字艱澀生僻、佶屈聱牙,翻了一頁我就嚇得直伸舌頭,您老還能日誦萬言——請伯母誦幾句聽聽,好嗎?”
“好,妮,你聽好,我隻背誦210個字,我誦完,你複誦,看你記憶力怎樣?”“婆婆”潤潤嘴唇,恬淡自若,開始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隻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複有無量辟支無學。並其初心。同來佛所。屬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薩谘決心疑。欽奉慈嚴將求密義。即時如來敷座宴安。為諸會中,宣示深奧。法筵清眾,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薩,來聚道場。文殊師利而為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