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明今天到校比較早,剛打開辦公室門,孫校長的老婆隨後跟了進來,“大嬸,你怎麼過來啦?”朱啟明問。
“哦,老孫去縣城買化肥了,讓我來代課——就是一年級的語文嘛,讓孩子們從第一課到第五課,抄生字五十遍,待會上課你幫我在黑板上寫上這句話,我坐在教室門口納鞋底。”
“好吧,大嬸,我現在就去寫,一到校孩子們就開始抄,不然抄不完。”
“多虧你啦,孩子。”
“沒啥。”
第一堂課是三年級的語文課《愛迪生救媽媽》:愛迪生的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醫生苦於房內隻有幾盞油燈,無法進行手術。剛滿7歲的愛迪生,利用鏡子的反光原理,讓醫生在明亮的反光下,為媽媽成功進行了手術。
教室窗簾拉下來,朱啟明讓同學分兩撥,一撥在走出教室,拿出從家裏帶來的鏡子,反射室外的陽光,教室內另一撥借助室外反射的光線折紙飛機。
然後思考你覺得愛迪生到底聰不聰明?
第二堂課是四年級的語文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朱啟明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但他沒就此輒止,要求每個同學不要迷信不要因循守舊,要學會質問:質問家長,質問老師或者質問習慣做法。
課堂立即騷動起來:以往的老師都是教我們要聽爹娘的話,老師說的、書上說的都是真話,不要懷疑它,諸如此類,你朱老師居然讓我們懷疑一切!
校長孫大高突然出現在窗口,向朱啟明勾勾手指,示意他出來。朱啟明走出教室,孫校長不苟言笑、一本正經地說:“你這幾節課在搞什麼鬼,為什麼不按教學大綱授課?你知道這種反常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會給孩子身心造成多壞的影響嗎?——好了,以後不能這麼弄了。還有,下午三四年級有一節體育課和勞動課,村長給我打招呼說,讓同學幫他家掰玉米,你安排一下吧。”
學生下田勞動,這在十幾年前是小學生的必修課,拾棉花、拾地瓜、深翻地,拔草撿豆等等,學校的孩子們是一群不可忽視的後備軍。尤其是幫生產隊拾麥穗的情景在朱啟明腦子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曾經的往事在他心靈上留下了一道羞辱性陰影,幾個月後卻又因禍得福,驚天逆轉,直到今天還讓他揮之不去又回味無窮。
為了保證顆粒歸倉,學校放麥假,生產隊和學校都要組織學生給生產隊拾麥子。孩子們一聽拾麥子,都群情急昂歡呼雀躍,一是拾麥子會發吃的,或者幹脆發獎品鼓勵。“吃的”是在拾麥子的過程中,生產隊從瓜田摘一些瓜作孩子的犒賞;至於獎品就是學生用的橡皮、鉛筆、尺子、日記本什麼的,最高大獎是一隻自來水筆鋼筆,在那個年代這可是“奢侈”品,但不經過一番皮肉之苦,很難得到。
生產隊監工“死眼子”哥對孩子們每次撿來的麥子過稱登記,麥假結束後彙總。朱啟明的勞動成果上一直處於“後進生”的行列,獎品與他無緣。對後進生“處置”在開學後執行,比如勞動課時,勒令去“拾糞”,背著糞簍子拎個小鐵鏟在學校周邊溜達,豬糞牛糞狗糞雞糞羊糞等等都可以。朱啟明拾糞也是“後進生”,他就多混合泥土,最後勉強達標,如此以來朱啟明本年“麥假”生活造成的後遺症往往會持續到中秋節才能解脫。有時不以糞抵麥,而用老鼠尾巴來抵,老鼠是四害之一,國家政策在滅除之列,但是逮老鼠難度大,不如“拾糞”效能高。
朱啟明覺得這簡直就是“羞辱”,轉念一想,還是怪自己懈怠,咋不羞辱別人呢?為了不遭此奇恥大辱,朱啟明認為除了勤快,還有眼疾手快,今天拾麥決定改變一下策略。
??當大人們熱火朝天忙著割麥攤場打麥的時候,老師帶領小學生隊伍浩浩蕩蕩向麥田挺近,他們一個個頭戴草帽,肩挎籃子,嘰嘰喳喳,上躥下跳,快樂地象天空自由飛翔的小鳥,一望無際的麥野顯然要比狹窄枯燥的教室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激情和活力。
“監工”給同學們劃好地界,一人一壟,不得跨界,拾麥開始。
孩子們低著頭、貓著腰,左顧右盼、東張西望,走走停停,看到麥穗,如獲至寶,臂膊一伸,手到擒來。麥壟裏有整穗、有半穗、也有劈劈拉拉的碎碎穗,他們都會蹲下來小心翼翼撿起,甚至散落的米粒都不會放過、一粒一粒撿,像雞啄米,一起一蹲,像兔子吃草。
老師在隊伍後邊拾漏,時不時高叫一句:誰知盤中餐——孩子們就接一句:粒粒皆辛苦!老師又唱一句:離離原上草——孩子回應:一歲一枯榮!歡聲笑語混合著一股股麥香和泥土中野性的芬芳遠播田間,一副和諧歡快的田園拾麥圖在朱家屯四周的徐徐展開。
孩子們頭頂火辣辣的太陽,曬得小臉通紅、大汗淋漓;參差不齊的麥茬,如一簇簇鋼針,一不留意小腿就被戳出一道血痕,一聲尖叫聲劃破熱燥燥的麥田,原來一條半米多長的小青蛇正在追殺一直青蛙!啊!又一聲慘叫,班裏最靦腆的小妮朱小豔一腳猜到四腳蛇上!小姑娘一臉煞白幾近脫氣,再也不敢勇往直前,慢悠悠殿後尾隨。
拾麥子並不是輕鬆活,一起一落,時間長了,腰酸腿痛,眼昏光花,走到田中間,悵然抬頭望望,那長長的看不到盡頭的麥田,就開始有人嚷嚷腰疼,老師說:“小孩子家家的,哪來的腰?”
朱啟明見時機已經成熟,便一馬當先,“呲溜”一聲走出了十幾米之外,隻見他明察秋毫,動若靈猿,除了對自己所屬麥壟風卷殘雲之外,還虎視眈眈、一目三壟,對左右兩翼的麥壟也順手牽羊,連撓帶抓把碩大的麥穗收入自己囊中,朱啟明左右兩翼是朱大川和朱風林,看到朱啟明侵犯了自己的“領地”,便死追猛打趕了上來,二人在追擊朱啟明的過程中,也效法前轍,把旁邊同學壟裏的麥穗也捎捎帶帶,後邊的同學一看三人的捷足先登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於是乎整個隊伍連帶反應,便爭先恐後一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