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雷帶領朱啟聰、朱啟明兄弟拜祭先人。從祖墓回來,他一路一聲不吭,落寞的臉上總掛著一絲憾情,時不時望望村口大路;朱啟明知道父親多麼期望路口出現大哥朱啟智一家人的身影。
春節前夕,朱父朱母到村商店接朱啟智從廣西打來的電話。朱啟智說,爹娘,車票難買,拖家帶口也不方便,礦山也離不開我,我們就不能回家過年了;給二老彙了二千元錢,別嫌少,添置幾件新衣服,天冷,穿暖和點;喜歡吃啥就去買,爹的肝病的藥物要用好的,別疼錢;現在日子好過了,別在乎那仨倆,身體要緊..聽著聽著,說著說著,父親朱龍雷眼圈紅潤潤地,母親也撩起圍裙擦拭眼角,兩地父子心相連,千裏母子情眷眷,新春佳節時,更增生幾度思念、幾度掛牽。
朱啟明放慢腳步和父親並排行走,寬慰父親,有意提起大哥的話題:前一段時間我給大哥通了電話,他說礦山營運良好,今年就可以把前期的投入資金全部回籠,另外他委托他的同學在深圳炒股,賺了好幾萬;他計劃在廣西武鳴縣城買房子,如有可能,他想投資房地產,還說,明年冬季把您二老接過去,到北部灣旅遊,廣西過冬、過春節。
父親朱龍雷抿嘴微笑,輕舒一口氣,微微喟歎:“啥都沒有比一家子團圓更為幸事的了。我和你娘都是日暮西山,半截入土的年紀,哪裏都不想去,就求在家裏安詳、平和,以求頤享天年。”父親清清嗓子,居然用京腔清唱一曲《楊門女將》:“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天年,何必身履險地?”
朱家兄弟在父親朱龍雷春風送“悅”的京劇音韻中邁著輕快的步伐跨入庭院,趙飛柳端著一簸箕餃子進入廚房,母親燒火。“正好,準備放鞭炮吧。”飛柳喜滿臉喜色。朱啟明從屋裏取出一盤二百響的“小豆炸”,破封,掛妥;朱啟聰對媳婦牛菡萏說“給孩子捂上耳朵,別嚇著”;趙飛柳吹著鍋裏繚繞的熱氣,手搓餃子,對庭院的朱啟明嘹亮一聲吆喝“放”!隻聽劈裏啪啦、劈裏啪啦震耳欲聾,隨後紫煙嫋嫋,紙屑翩翩;飛柳手裏的餃子隨著院落炮竹的“劈裏啪啦”在手中脫指而出,猶如鴿兒悄然出巢,飛向氤氳四溢田園之中,水上飄,霧中颻,怎是一個灑爽利落了的!
連炮驟起還是驚嚇到了寶寶,鞭炮聲落,哇哇嬰啼又起,隨即戛然而止,因為一股濃香噴噴的餃子香早已飄漫開來,寶寶咧咧嘴,涎水外溢。
“年”的歡快氣息登時蕩漾在全家人的音容笑貌和載說載笑間。
母親用籠布擦淨三口青瓷小碗,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最後一碗敬祖上,滿臉謙和、畢恭畢敬,念念有詞,每走一處,撇手傾碗,白湯淅瀝而下,如是這般供養天、地、神、祖。
這一祭奠活動並非佛法所規,母親作為佛門優婆夷,對外道所說的“眾神”並不以為崇尊,但佛法修習達致“無相”境界,一切法均為佛法,佛法出世間,不離世間覺,入鄉隨俗,身在事中,心在事外,不舍道法,現凡夫事。她無戒為戒,但並不破戒,仍以戒為師。她老人家不會吃葷腥餃子,也不會端著這半碗肉餃子去供奉東屋佛堂裏的佛菩薩。
這就是佛子的辯證智慧。朱啟明到現在還沒有參透這是怎樣的一種高妙思維,更無法理解在這種矛盾的思維方式中如何左右逢源,應付裕如出世法、入世事?
母親霍眉梅敬禮玄元祖之後,來到東屋佛堂,靜立凝佇,雙手合十,誦七小咒畢,然後祝願祈禱:金豬盛年,見風雲濟,及作時雨。陰陽協順空中,為甘露、山澤敷布。點點如膏利益,洗滅妖氛,四海澄素。造化天地神功,擾擾浮生幾人悟。乾坤美澤恩沾溥。勝娑婆、此價應難買。滋生萬物榮蘇,增瑞慶、兆民歌舞。五穀豐登,庶事康寧,遐邇安固。
祈禱完畢,三拜。
於是,一家人在其樂融融,歡聲笑語中品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餃子!一張不大的飯桌擺了十二碗餃子,全家吃飯的共九人,小亭亭還在吃奶,不算“真人”,但“飯碗要比吃飯的人多”,意在人丁興旺,所以也要給他準備一碗。
朱啟明一口一個,生吞活剝,一口氣吃了兩大碗,正要去端“預留”的份子,早已被二嫂牛菡萏一掃光!二嫂乃虎狼之口,確是牛口拙舌朱老二所望其項背的。
朱啟明正要起身去盛,二嫂牛菡萏一句話讓朱啟明興趣索然:“三弟,不要吃太多了,吃再多也都變成屎,況且撐死你誰來償命啊?”
一家人都已經習慣了這位家庭奇葩,也都不以為怪了。朱啟明裝著沒聽見,盛了半碗慢吞吞吃下肚,便拿起了電視遙控器,對準了二十八吋大彩電:春節晚聯歡晚會,八點準時開始,不可錯過!
此時,鄆城電視台主持人恰如其時地誦出了一首“餃子詩”:
相隔千裏終團圓、共坐檀桌前。舉筷入口皆思念、同襯此時意。莫道離別愁幾許、一餃此中攬。來年早歸喜,幾多吃餃話團圓。
趙飛柳正在逗樂小俏俏,聽此詩語,臉上不由自主浮現一層黯然陰雲,她想起了窮山僻壤的哥哥,也撩起她對入土為安的母親的緬思;母親也似乎懷望遠在南國的一家子孫,她碗裏的最後一個餃子突然變得滑溜溜再也撥不到嘴裏..
朱家兄弟在庭院的梧桐樹上高高掛起了一隻強光長明燈,枝條上纏繞這星星閃爍的彩燈,以此來預示明年光光亮亮,滿目輝煌,四季飛彩!朱啟明站在樹上舉目周遭,早已是萬家燈火、火樹銀花、華光璀璨。回想起小時候除夕之夜燈火如豆,半夜時分已是油幹燈滅,實在是煥然一新、日異月更,不可同日而語了。
趙飛柳收拾碗筷,母親又從饃饃簸籃內取出十幾個幹糧“壓鍋底”,意在年年有餘,這是民間風俗,大過年的空空蕩蕩的冷水鍋,實在不是未來居家過日子所希望看到的貧寒窘迫之氣象。
父親拿起一根棍子放在大門門檻內側說,攔住薑子牙這個好吃懶做的掃帚星不要進到咱家門庭,然後又高聲提醒:明天洗臉水不要潑撒,這是忌諱!
一切就緒,全家便圍著火爐,磕著瓜子,欣賞著春節晚會,隨著小品、相聲等劇情的起伏,笑聲朗朗,喜氣洋洋,溫馨、活躍、熱烈、和諧、祥和、暢快、陶醉、美滿的空氣彌漫在屋裏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