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脈寶典3
第9招利用貴人資源改變命運
貴人常常能夠縮短你的奮鬥時間,指給你成功的捷徑。借貴人之勢能使你盡快得到提拔,讓英雄有用武之地。及早地發現自己的貴人並充分挖掘其潛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柳萍是某單位文化館的普通職員,聽說文化館要對外開放,實行改革,要在幾名職員中提拔一名對外經營部的經理,享受副館長的級別和待遇。麵臨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柳萍內心既激動又緊張!她覺得這機會太好了,但又覺得自己被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柳萍是一個有心人。她意識到對此事無動於衷,自己絕對不會被提升,因為在這幾名職員中,至少有三位,無論在哪一個方麵,都不會比她遜色。
於是柳萍開始活動,第一步活動的目標自然是現任館長,當柳萍前往館長家,碰到另外的一位職員也在館長家“活動”時,覺得自己已經“晚”了一步,但這並沒讓柳萍失去信心。
她想,活動館長晚了,但活動文化局長總不晚吧!於是柳萍挖空心思地尋找關係,電話打了無數,才找到一個同學,說是曾與局長的兒子是同學,答應幫忙!一天晚上,柳萍做東,請了同學和局長的兒子。都是年輕人,一吃一侃,就熟了,再進歌舞廳跳一會唱一會,也就算是真正認識了。過了兩天,柳萍就約局長的兒子出來吃飯跳舞。他倒也很爽快,說願與柳萍做朋友,做再鐵的朋友都沒問題,不過,不能戀愛,因為他已經結婚了!柳萍笑著說:我隻是覺得與你在一起很開心,別的,沒想!見了五次麵,柳萍一字未提幫忙的事,她覺得直接由自己提出來,不如讓他主動問自己。柳萍的那個同學,卻暗中幫了柳萍。
局長的兒子聽了,說柳萍並未求他幫什麼忙時,同學說她一個姑娘家不好開口。所以;再見麵時,局長的兒子就把柳萍直接領到了他父親的辦公室,對他的父親說柳萍是他的大學校友,在大學裏,都是文學社的,非常有才氣。柳萍更是機靈乖巧,對局長一口一個叔叔的叫。局長高興地說,要是自己有這麼一個懂事乖巧的女兒多好!柳萍連忙順著話題說:“要是叔叔不嫌。我就做你的幹女兒好了!”局長的兒子這時也高興地說,要是父親認下個幹女兒,他就真的有了妹妹了。
此後,回到文化館,柳萍和那些沒有希望升職的姐妹們呆在一起,籠絡一下大多數姐妹們的感情,有幾/卜知心的姐妹,說柳萍有資格與那三位跑得熱火朝天者一爭高下,不該主動放棄!柳萍說自己沒放棄。隻是不想天天往館長家跑!再說,往館長家跑,能解決問題嗎?柳萍請她們幾個吃飯,對她們說,隻要到時候她們投自己一票,就有希望!她們說這種事選舉隻是一個過程,關鍵還在館領導!柳萍說,隻要你們到時候選我就成!果然,選舉的那一天,柳萍的票數比那三位多出一票,柳萍5票,她們每人4票,可謂勢均力敵。館領導說要研究研究,過兩天再下結論!柳萍的兩個好姐妹當時就喊開了:誰的票多就是誰的。幹嗎還要研究?館領導說,先民主後集中,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晚上,柳萍給局長打了電話,在電話裏,柳萍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己得票最多卻不被館領導當場宣布,其實等於在說自己已被淘汰!局長被她的情緒感染了,說他立刻給館長打電話過問此事。第二天一上班,館長就把柳萍叫到了他的辦公室,責怪柳萍,說你是局長的侄女為何這幾年一直不告訴我!柳萍心裏一笑,說:“我隻想憑自己的能力吃飯,要是早早搬出叔叔來,大家還以為我靠著靠山。”自然,柳萍順順當當上了經理。柳萍的成功,事實上就是“貴人”相助的成功,她的“貴人”就是那位局長大人。
在生活和事業上,你常會碰到各種難辦的事,這個時候就想辦法尋找自己的“貴人”,那樣就有助於成就自己的事業,這是社交的基本策略和手段。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尋找到自己的“貴人”,對自己是大有幫助的。
王小姐一直在深圳一家化妝品公司,由於業績表現出色,從一名普通的美容顧問做到了化妝品銷售主管。王小姐的女上司一直對踏實上進的她,以及她勤奮努力得來的業績讚譽有加,而她也一直認為,女上司的認可是自己在這家公司得到良好發展的主要原因。女上司讓王小姐相信,隻要自己一直努力,踏上公司領導層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要知道,這樣的大公司,從一一個普通的員工努力拚搏到公司的管理層,那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多少艱辛的汗水,而一旦自己的努力成為現實,自己該有多大的變化,那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現狀,讓自己能在事業上一展宏圖。
然而,就在王小姐不斷努力拚搏的時候,上司被一紙調令調到上海分公司任職。王小姐將麵對新的老板,以前的努力一筆勾銷,一切又將重新再來。然而,就在上司調離去上海的前一周,女上司突然打電話約王小姐談話,相約到一家咖啡館,女上司懇切地同王小姐談了到上海發展後的各種前景和規劃,雖然一切要重新做起,但是機會卻絕不比深圳差,而且她們從前配合得相當默契,如果能夠再去上海發展,將會有更大的前途,女上司很欣賞王小姐工作中那股敬業和不斷努力上進的精神,對業務的鑽研態度。女上司一再強調,非常欣賞王小姐的工作能力,隻要她願意一起跟過去,將會給她的事業帶來又一個新的發展平台。見上司如此器重,王小姐未來得及多想就答應了。跟隨舊上司到上海一展宏圖,成了王小姐滿心的憧憬。
來到上海後的三個月,分公司運營良好,王小姐的銷售運營業績頻頻創新紀錄,得到公司總部的嘉獎,由於王小姐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女上司對她的器重,很快她就被提升為分公司副總兼任市場部總監。
自身的努力,老板的器重,成了王小姐事業成功的有力基石。那麼從你工作的第一天開始,你最好就應該為自己選擇一位老板或者上司作為你的貴人,有他們的提攜和幫助,能節約你的奮鬥成本,在有限的人生中攀升到更高的位置。
第10招學會交際、理解“朋友”的真諦
走上社會就要學會交際,不會交際你就會失去成功的機會。中國有句江湖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所以,學會交友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交友的方法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
下麵告訴你怎樣學習交際:
(1)要學會善結師緣,多拜師有助進步
許多人認為靠自己學習、讀書,很難有成果。但如親近賢能的師友,彼此探討學習君子之道,可以養成高貴的人格;在處世的待人接物上,就沒有不周之處。古人有欲成大誌者,必先拜訪名師,求師的目的是為了養成高貴的人格。使人際交往做到有利有節,無不周到之處。
(2)人情世故要融會貫通,才能左右逢源
對世間人情進行細致觀察,將所學徹底融會貫通,便能靈活運臝用於世間各種情態,使人格亦可達於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這樣不僅能有益於處世能力的提升,人際關係的左右逢源,而且不至於墮落成一個大惡人。
(3)要學會交際,就要摒除私欲,不圖私利
為了求生存,人們難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沒有私心的境界,隻有聖人才能達到,一般人是無法企及的。但我們在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時,千萬不能使自己成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隸。這是因為私心本來是出於私欲和私利而考慮的,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玩弄私心的人最後總是自食惡果。
(4)要學會樂於傾聽,善於傾聽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集合眾智,就成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既然自己並非萬能,不可能知曉一切事物,所以需要用別人的忠告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要搞好人緣就要培養樂於傾聽、善於傾聽的謙虛心胸。無論在哪一個時代,每個人都需要用謙虛的心胸,來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如此則人人都會視你為知己。
(5)生活中要學會寬容大度,理解體諒
俗語說:“千人千麵”,而人心的差異和特別,則又勝過人的麵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別人特點,不應該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別人、衡量一切,應該多為他人著想,凡事忍讓,尊重他人的生存價值,彼此和睦相處。惟有如此,個人的智慧、潛能才能得到真正的發揮,交際範圍才會越來越廣。
(6)要學會識別真假,認清是非
現實社會上是真假魚目混珠,好人壞人難於辨清,所以學會識別就是要客觀地觀察人和觀察事情。看人要看他的本質,看事要看事情的真相,不能被表麵現象蒙住了眼睛。接人待物必須有一個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又必須來自你真實的觀察和調查。不要輕易地相信人,也不要輕易地懷疑人。
(7)要學會沉著冷靜,泰然處世
很多人在生活中不小心就失去了朋友,常常是因為遇事沉不住氣,三言兩語引起爭吵導致關係破裂。
怎樣才能遇事不慌,沉著冷靜?
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麵對各種生活問題以平常心態去應對,就不會引起衝突。
其次,無私才能冷靜。失去理智的原因常常是為一己之私利衝昏頭腦,不顧其餘。心中無私念就能夠泰然處之。
再次,養成遇事不急於發表意見的習慣。就是遇事先要觀察,然後思考,判斷成熟,然後發言。這樣就會冷靜處理問題。
(8)要學會在生活中隨機應變,積極靈活
社會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一生都不改變自己,這樣的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現在我們的社會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隻有及時抓住機會,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取得成功。在交際中也是一樣,人的思想變化是非常快的,如果對方已經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你還要喋喋不休地大講特講,你肯定就要失去一位朋友。所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是社交場上的必修之課。
學會了交際,還要理解“朋友”兩字的真諦。
人與人的關係,從降生到死亡有過無數次大變革。最初來到世上,我們彼此之間都一絲不掛,男女嬰兒的區別也隻不過那幺一處;但是兩歲前後,我們的個體意識開始成長,開始趨向於不認可別的孩子,會把別人手裏的蘋果搶到自己手裏,有時我們還與陌生的孩子廝打起來;過不了多久,我們又都會學唱一支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這種相互團結的社會文化注入我們心裏,除了與所有的人保持平和,我們還特意憑借天然的好惡與那些鄰居的孩子、誇獎過自己、給過自己糖吃的人,以及比自己有本事的小朋友密切來往;大約六七歲,我們第一次比較明顯地以家庭區別每一個人,罪犯、父母關係不正常、窮人的孩子受到歧視,自身有生理缺陷、體質弱智力差的人也受到集體的冷落;到了青春期,男女性別差異極度增加,12年來的經曆、幻想以及來自遺傳的因素在我們身體裏進一步生根發芽,我們不能與異性交朋友,這真是遺憾;到了14歲左右,少年之間已明顯地分出了交往圈子,有共同誌趣的人走到一起;16歲,我們與父母越來越遠;18歲發現社會和曆史有問題;20歲自己成長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小世界,至此人與人之間常常隔牆而鄰,甚至自己和自己鬧別扭,我們在茫茫人海裏感到萬分孤獨。我們需要兩種東西安慰心靈的痛苦:一種是愛情,另一種就是友誼。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莫過於有幾個有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有許多曾經被我們一度引以為近友的人,由於經不起漫漫歲月的消耗,已經漸漸疏離我們。剩下的一些,有的或許能與我們一同走完生命的長路,有的依舊慢慢地與我們分離。我們理當珍視早年的交情,當年我們不曾把密不可宣的煩擾和撲朔迷離的壯誌告訴父母,卻無一保留地說給朋友聽;當我們還力不勝任的時候,我們就曾為了同胞般的情誼而相互提攜。憑經驗來說,兒時和少年時的友情在人到中年的時候,常常變為手足的關係,這對事業上形成鼎力相助之勢以及對人生的快意而言有著無可估量的意義。失去它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盡管我們可以擺出許多理由說自己隻是出於無奈:性格誌趣越來越不相投,對方的缺點越來越多等等,但是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注意一個敵人、即那個已經為我們所熟知的頑敵:苛求完美。尋找沒有缺點的朋友的人,永遠不會有朋友。誰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和自己步步合拍、一模一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