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噢......。”群鳥引頸長鳴,呼嘯出春之交響樂。
......山頂上處處是淺色的、銀色的、金色的、紫色的和透明的雲彩,它們的時濃時淡的顏色微微地襯托出了地平線一帶的明朗的碧空......。
女孩名叫王秀梅,主要任務是幫這些大男人們洗衣做飯,由於一郎的到來,李鳳山專門囑托她要照顧好一郎。......。
鈴木一郎在赤峰汐子整整待了兩年,跟著老先生學中文,學中國的曆史,也練成了上口的京片兒,同時,也掌握了種植蔬菜的技術。老先生的經曆很神秘,從不外露,他給一郎留下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大清三十年的洋務運動不如明治維新後的小日本。
當時廣島人和長崎人到東北來討生活隻是以一種自發的鬆散的形式出現,“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真正占領中國,日本向中國派來的組織不光有軍隊,還有大量移民,組建了開拓團。日本政府製定《向滿洲移住農業移民百萬戶的計劃》規定以二十年移民一百萬戶、五百萬人為目標。之後由於日本的戰敗,隻移民十萬戶,共計三十二萬人。
日本向東北移民的政策,有其險惡的目的,就是想借此改變東北的民族構成,造成日本人在東北地區的人口優勢,反客為主,從而永遠霸占東北。但是,日本占領了東北並沒有停滯不前,卻為了它的“以華製華,以戰養戰”的戰略部署做足了物質上的充分準備,也從而使得中國四萬萬民眾陷於水深火熱的戰火硝煙之中。這應該就是千真萬確的曆史定論。
鈴木一郎要回國了,促使他回國的真正原因是父親受傷了。茄子川在這裏如魚得水,混得風生水起的,一旦回去免不了又成多餘的人了,再說一郎也長大了,應該撐起門戶了。一郎也想念父母,覺得應該回去孝敬父母了。
走之前,鈴木一郎和李鳳山有個約定,等以後有錢了一齊回膠東開金礦。他雖然對叔叔茄子川那套詐術不敢苟同,但有強有力的背景總比自己瞎闖來得容易。不說了,他心想:要改變自己還是要努力賺錢,賺大錢。......。
......。
大阪水係當中,以發源自琵琶湖,流經城市北部的澱川水量最多,一郎家址和菜地靠近澱川河最近,所以蔬菜的長勢碧綠青翠甚是繁茂,不少菜販子都樂意上門收購,父親就是因為他們有時會砍價,所以寧可自己起早摸黑拉著板車去販菜,不曾想被車子撞骨折了,目前還在床上。一郎沒到之前是母親和妹妹在張羅菜地和販菜。
一郎從未販過菜,一切要從頭學起,但對種菜摘菜技術和時間還是熟知的。摘菜定在下午四五點鍾,然後遮蓋好,二天早上推板車走。現在問題是運輸要機械化,他想起了叔叔茄子川在第四師團的那些搞後勤的朋友們。
大家見了麵很高興,問明來意,就這事,好說。第四師團在日本師團中是裝備最好的師團之一,更新裝備後,老裝備就廢棄了。一郎要求不高,一輛舊摩托,兩個車輪子,而後叫人整改一下,變成了機動三輪車。關於用油的問題,他也好意思開口,說是用菜來師團換。
一郎躊躇滿誌,心想這下可以去更遠更熱鬧的地方,譬如梅田、北新地、心齋橋、難波等地方了,可他沒想到的是那些菜總被沿路市民搶購一空。在二十年代的大阪隻有軍隊和警局才有的這種裝備,所以它開在路上很吸引人,裝著菜不用吆呼。為此成了一道市民眼中靚麗的風景線。
既然有地,一郎他又想到了要花卉種植——種植紫羅蘭。什麼賺錢就種什麼。
紫羅蘭耐寒不耐陰,怕漬水適生於位置較高,要通風光照良好,盆栽最佳,施肥不宜多。一郎到遠處運來石頭墊高了大約半畝地,還要與菜地隔斷,防止病害。五月的日本大阪和中國江南一樣的風和日暖、百花齊放,區別是不潮濕。
紫羅蘭還有它的保健價值:清熱解毒,美白祛斑,滋潤皮膚;藥療作用:對支氣管炎有調理作用和解決因蛀牙引起的口腔異味。從此之後大阪的市樹是櫻樹,市花就是紫羅蘭。
一切安排妥當,一郎輕省了不少,夜晚可看中文書了。
澱川河憑借水運之便聚集了眾多市場,可一郎在偏僻處老是發現一個長發少女站在河邊凝望河中,若有所思的,起先一郎也沒在意,可時間一長,一郎倒有點翻來覆去心神不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