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婚俗文化1(3 / 3)

導引新娘完成婚禮的是親屬中一位“有福氣”的長輩女性。所謂“有福氣”指夫妻雙全,子孫滿堂,德高望重等。

拜堂後的禮節,似乎是對這種非自由戀愛的婚姻加以補救的措施,使這對前此很少接觸甚或素昧平生的“新人”,獲得一點類乎強製的調情,那對於注重“男女之大防”的封建禮教,實在頗有諷刺意味。這類事情是:拜堂後,新郎、新娘首次同桌用膳。由“有福氣”者喂之,並且各自隻吃了半碗之後,交換剩餘的飯吃下;合巹時,新婚夫妻坐於床的兩端吃“合房圓”(煮以糖湯的糯米丸),仍由“有福氣者”喂之,也在吃到一半之後將剩餘的交換著吃。

新房裏的床頭要放置一對髹上漆的枕頭,暗喻夫妻感情“如膠似漆”。如果事先了解到新人對“漆”易患皮膚過敏的,可改用竹製的枕頭,則是取“同心同德”之意了。有的眠床的紗櫥頂還放上一把竹扁擔,很有夫妻共同肩負新家庭生活擔子的氣概。

新娘的妝奩,除衣服、首飾之外,有一件也是不可或缺的,就是兩雙木屐,想必是取夫妻“亦步亦趨”的含義。

新婚三天之內,新娘子與公婆須當回避。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將一小撮紅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帶來的泥土投入井中。打水回家,飲用此水後新娘就不致“不服水土”,而鄰裏則會“甜滋滋”地誇獎新娘子了。

揚州民間婚俗

1鵝、藕通話禮

男女要成親,很少由女方催嫁,一般是男方先提。這便叫“通話”。

通話不外乎兩種:一是男方以禮暗示;二是請媒人明說。

禮,十分重要。從合八字定婚後,未婚女婿都要去女方看親,每年至少三次:端午、中秋和春節。禮品都離不開麵條、茶食、魚肉及雞鴨等,這禮品的厚薄,往往引起女方的愛惡。說愛,便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說惡呢,那隻得“女婿上門,稀粥三盆”。所以麼,用俗話說,寧可脫褲子當當,也要備份厚禮去女方看親。無論厚薄,唯有準備年底前要辦喜事的女婿送中秋節禮,非加鵝、藕不可——這是通話的暗示:鵝,除代表女婿為人忠厚憨實外,它鳴聲“嘎哦”,即諧音姑娘快“嫁我”。藕呢,除預願姑娘“出汙泥而不染”的潔白無瑕外,實指望女方不要阻攔成親事,象藕一樣“路路通順”。大凡女方見此禮品後,便知道姑娘快是婆家的人了。

誰都知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方雖說阻攔不住,但也不會那麼路路通順的。總得留難留難幾次,口頭上說“姑娘還小呀”,“她一走,我家就缺幫手啦”,“奶奶疼她,舍不得她馬上到人家做媳婦呀”等等,其實呢,一是多要財禮,二是故意抬高姑娘身價。就為這,在通話上,將要跑斷媒人的腿,說破媒人的嘴。不管怎樣,鵝、藕通話禮照送。

新郎官:成婚後,女不“解懷”,照樣叫她新娘子。而新郎官的榮稱,很快就會被人忘掉。因這不是官府的官,三天一過就自然“削職為民”了。

辦喜事男方娶親時,無論是人抬,還是船裝,新娘子轎前總供著一尊偶像,或木雕,或泥塑,又插金花又披紅布——這就是“公侯老爺”,又諧音“恭賀老爺”。新郎敢自封三天官,都依仗這公侯老爺保護著。

傳說周文王共生九十九子,百子缺一,由雷震子湊足。雷震子後被薑太公封為“公侯老爺”。為圖吉祥,主婚家必請它作保護神,以求多福多壽多男子。因此,主婚家仰仗聖威,這三天的新郎便做起官來,叫作“新郎官”。人生就這麼三天,發誓要當好,真像做官一樣: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既不幹活,又不受氣,一律為大,更是逢官高三級。

揚州東北鄉一帶,娶親都用船裝新娘子坐的花轎,通稱“轎子船”,老爺們也有坐轎乘船的,那叫“官船”。在同一條河裏,若是辦喜事的轎子船與轎子船相遇,兩家固然要比試比試,但不一定強爭硬奪,“老百姓,不掌印,互讓往前進”呢。唯有碰上官船,哪怕是一品當朝宰相船,非分個上下不可!可有些平常就橫行霸道的老爺們,不體諒民情,偏不準新郎官為大。主婚家更不服這口氣:“嘿!我們老百姓一輩子隻做三天官,你們呢,世世代代傳下去,再擋道還象話嗎?”於是撐轎子船的好漢們,使出渾身力氣,誓與官船水手們露一手,搶不到上風不鬆動,萬一見勢不妙,人跑總比船快,忙叫新郎官端起“公侯老爺”,飛身上岸,隻要超過官船,前一步就是一級,兩步兩級,三步就是大三級。這才算逢凶化吉,新郎官的官做成了。

2婆婆關

廿年媳婦熬成婆,做了婆婆壓媳婦。

就是這樣:為維護婆權,當做新娘子的媳婦進門起,婆婆就慣於利用習俗,設卡刁難,給新媳婦來個見麵禮,實際是下馬威。

本來做新娘已夠苦的。喜日前三天,就禁食煙火之食,隻用蜜棗等幹果之類充饑,這叫“餓嫁”。上轎後,不管水路多遠,氣候多冷,坐在裏麵不得大小解,更不許搖動,要像木頭一般,還要咽咽地哭出聲來,眼睛也不能睜開,說一睜開就是苦眼窮婆家。這一路下來難道好受嗎!可是轎子船一到男方家的莊河邊,該先讓新娘子鬆動鬆動吧,哪能!因為婆婆有個規矩,要給新娘子“爛性子”,日後才願聽婆婆使喚。

待嫁妝搬完後,這才抬轎子上岸,一到正屋門外,轎門剛開,新娘子掏出錢往門口一灑。站著迎親的公婆看到,高興地笑了,這是個會掙錢的媳婦呀。若是新娘子沒學會這個規矩,或是忘了灑錢,就是“吃掉棗子留核子”了,公婆暗暗罵起媳婦是討飯命。

公公讓路,婆婆擋住,還故意抹抹身上的藍衣服。藍,就是攔,也是難,於是攔在前頭暗示:當媳婦的不那麼容易,日後有難事你做,得留神就是了。不過,也有懂理的婆婆,她不穿藍色衣服,是渾身青,青者親也。

洞房花燭夜,婆婆關過後,新娘子即由福奶奶(亦叫伴娘或攙媽)領著走向新房。

3跨凳兒

這凳兒很小,叫“爬爬凳”,上麵用紅色帶子係著斧頭和大蔥。為消除新娘子途中染上的魔氣、邪氣和汙氣,盡管轎頂已有篩鏡照護,但這關目非做不可,讓新娘子從凳上跨過去。這樣,那三氣就被斧頭砍掉、被蔥(衝)掉了,預祝永遠光潔、康寧。

4喝糖茶

新娘子被領坐在床沿上,眼仍閉著,口也不能開,待福奶奶給她喝過糖茶,衝掉坐轎哭的苦水,眼睛才作興慢慢睜開,這時要東張西望,四麵上下應看個遍,因為這是甜眼,看到哪裏那裏就有財發。

5望窗口

新房對外窗口是用紅紙糊上的。當新娘子看過腳下踏板抬頭時,隻見窗口紅紙被紅筷子戳通,露出一個小男孩的臉,笑咪咪地對著新娘子,這就是象征著筷子筷子,“快生貴子”之意。至於紅紙糊窗口的習俗,原有兩個傳說:一說水母娘娘生有九頭怪鳥,奇醜無比,自恃羽毛斑斕,常要與人比美。它聽說新娘子最漂亮,不服氣,就飛落在窗口偷看。誰知新娘子猛然看到它這醜相怪貌,直嚇得死去活來。後來為新娘子安寧,凡辦喜事的人家就用火點在窗外,九頭怪鳥怕燒掉自己的羽毛,也就不來了。年長月久,不慎失火會燒掉屋子,火是紅色,便用紅紙代替火而把窗口糊起來了;二說有些地方改筷子為包著的木棍搗紅紙糊的窗口,象征新婚夫妻之間的和合恩愛,說明忠貞不二,百年偕老。

6鬧新房

俗話“新房無老少”。為大鬧新房找到了借口。其實,鬧的大都是青年男女,尤其是那些公雞猴子似的小夥子們,老的少的隻不過湊湊熱鬧而已。所謂鬧者,明說吉祥如意的賀詞,如“一進房門亮堂堂,看見滿室好嫁妝,穿樾櫥鏡對著床,照見被裏戲鴛鴦”等等,實在是開新娘的玩笑,盡管邊說邊動手,如“摸摸新娘頭,金銀往家流;摸摸新娘手,數錢全用鬥;摸摸新娘膀,養兒高中狀元郎”等,無論摸到哪兒,新娘子都不作興回嘴回舌,更不得回手回腳,這叫“鬧發鬧發”,越鬧得凶就越發財。不鬧不笑,不成老少也。在這個關口,隻有福奶奶說話算數,她見火候已到,隻說聲“關狀元門啦”之後,大家雖有戀戀不舍之情,但也不得不離開新房。

7點紅燭

福奶奶拿出一對紅燭,叫富貴燭,又叫福壽燭,叫紅喜燭也行。這對燭,由福奶奶分給新郎、新娘執著,再撥亮燈盞,叫小夫妻一道就燈盞火頭點燭。這裏特別強調一道點,不能有先有後,若有先後,就有滅火的先後,那就預告將來有先後歸天,很難白頭偕老。紅燭一道點亮後,福奶奶囑咐新郎新娘快關狀元門。

8爭磕鞋

到底誰先脫鞋上床?老實新娘當然聽新郎的話,先脫。這一脫呀,便讓新郎占了上風,忙脫下自己鞋子磕在女鞋上,這叫男鞋為天,女鞋為地,總是男的在上,把女的壓在下麵,永世不得翻身。可有些新娘在家因受母教,就是不先脫鞋,還抓住新郎求歡的迫切心理,逼對方先脫,然後把自己的女鞋磕上去,也爭個女為大,壓一壓男的。這就要看男的願不願意了,如願則罷,反之,則互不相讓,必是要真的大鬧起來。不過,新娘由於早受“三從”家訓,“出嫁從夫”不會違背的。要過一輩子的日子,夫唱婦隨麼,何必爭磕鞋!

9並頭睡

過去床上都有個上下之分,夫妻不能並頭睡覺的。因床總是橫放,東為上,男睡東頭,西為下,女睡西頭。由於訂婚後,男女不能見麵談話,所以在這新婚之夜,誰都臉嫩,新娘先到東頭,固然害臊;新郎先到西頭,也覺得難為情,何況女不能到東頭占上,男更不能去西頭為下,怎不僵著呢!別急,自有新被子為他們搭橋呢。原來,新被子隻縫一頭,未縫的另一頭由福奶奶擺在東頭,好讓新郎跟新娘說話:“曖,你聽到沒有?你看,不知哪位竟忘了縫被頭了?不好蓋呀!煩你幫我縫上吧。”新娘低頭回道:“天晚不早了,明兒縫又不遲。”她推說明兒縫又不遲,一個用意是照當地習俗把未縫的被頭比作婆婆的嘴,明兒大白天縫,好把婆婆的嘴封起來,免得日後把嘴動不動擱在自己頭上,但更有一個用意,就是提醒新郎今夜為下一次,跟自己並頭睡……新郎會意地笑道:“對,明兒縫就明兒縫,你也太累了,你那頭被頭子好蓋,我們就並頭睡吧。”

廣西平南早婚舊俗

平南的舊式婚俗,有它特異的地方:

1定婚

當女孩七八歲時(大部分都是如此),其父母請媒人代訪鄰近年齡相當的男孩,如有適當——言其家產相當,或男孩的父母伯叔良善者,媒人即向該家詢問,如得該家允許,女家即將女孩的年齡生日,用柬帖寫好令媒人持往男家。男家即將女孩的年齡生日,令星家評判,是否與男孩的年齡生日相生,即五行相生,如謂相生,即收受其年庚帖。男家乃擇定日期,具備豕雞鴨海味等物,贈與女家,俗謂裝定,即所謂定婚也。

2報吉

當男子十七八歲,其父母或家人,即為其結婚。結婚之年,令擇日先生擇定報吉日期及迎親日期。屆報吉期,以豕雞海味等禮物贈與女家,並將迎親日期,用柬帖寫好,用以報知結婚之期,是謂報吉。

3迎親

自報吉後,女家即籌備妝奩,至迎親前二三夜,女郎——俗謂新娘,則終夜啼哭,哭詞多責備媒人及其父母;或教訓其弟妹,並有鄰家的少年女子相伴,而男家則於迎親前一日,具備豕雞鴨海味酒,及禮金貳百元——因貧富稍有增減,送往女家,俗謂過禮。迎親日,則雇定花轎、彩色旗、八音前往女家。新娘將離家時,在廳堂拜神,且哭且拜,拜完即扶入花轎。抵男家,令二壯年婦人,由花轎扶入廳堂,入廳門時,以箕在新娘頭上搖之,謂可以僻邪也。入廳後,即與新郎謁祖——但並未行相見禮。謁祖畢,用酒兩杯,互相調和,各飲一杯,俗謂和順酒,表示夫婦和氣也,即所謂合巹是也。是日晚,備酒肴一席,在新娘的住室,令新郎與新娘對飲,並有男童女童各二相伴,借此使夫妻相識也。翌晨,聚親友於一室,令新郎與新娘共托茶飧親友,親友即贈以禮物,借此機會以觀察新娘的儀容,俗謂之睇(看也)新。結婚的情形,大略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