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1(1 / 3)

第一章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1

主持人的六字心訣就是:平等、自由、博愛。這是當今社會交際的原理的原理,基礎的基礎,是一切成功交際的法則,是贏得左右逢源、如魚得水的交際效果的真髓,是獲得社會公眾喜愛和歡心的不二法門。

你想要贏得主持人這樣的歡迎和愛戴,首要的就是牢記這六字心訣,六字真經:平等!自由!博愛!

平等,第一條法則

它也許不是你內心對人和社會的真實看法,你也許認為人生來就不平等,人與人之間就是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鴻溝,就是有天才和蠢人的差別,聖人和小人的區分,偉人和凡人的不同,但你在與人交際時候,你首先要遵守的第一條:就是平等。平等地待人,平等地處事,要讓人感覺你與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平等,它不是一個真理,卻是一個法則,一個不可違抗的命令。

如果你違抗它,你將受到撕心裂肺的懲罰,如果你自傲,你將收獲人們對你的仇視和憤怒。如果你自卑,你將贏得人們對你的蔑視和輕慢。惟有平等,你才能與大家融合起來,獲取人們的好感、喜愛和尊敬。

【現在請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炒"星",追"星","星"光爛燦,"星"光裏"有你也有我"。

黃金時間的黃金人物--倪萍待人小事三件

倪萍不論走到哪裏,都是擺脫不掉的中心。一次,歡迎《綜藝大觀》采訪團的人把攝像機、照相機鏡頭一齊對準她,倪萍直往後退,一邊退,一邊把身邊的同事們往前推,她說:"你們拍他們,我老上鏡頭了!"

到被采訪單位不久,秘書拿來一個裝幀精美的簽名簿,端端正正地擺在倪萍麵前:"請給我們題個詞吧。"倪萍笑咪咪地答道:"那不合適,我又不是首長、領導,咱們不能幹那事,還是簽個名吧。"說罷,拿起筆來,也同采訪團的其他成員一樣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回程時,火車都快開了,還不見倪萍的蹤影。發車前幾分鍾倪萍匆匆趕到了,她是坐出租車來的,一見麵;她就對主辦這次采訪的同行說:"真對不起,讓你們久等,著急了。"出發前,本來約好派車接她,可陰差陽錯,誰也沒找到誰。倪萍一看表,時間不早了,就"打的"過來。這本是小事一件,無什麼責任可言,但如果真的論責任的話,主要在具體辦事的人工作不細。可倪萍一見麵就向他們道對不起,弄得他們打心眼裏不好意思。

平凡小事,可見倪萍不平凡的為人。

楊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生活中的楊瀾,相貌並不出眾,如果讓她站在許多女孩子中間,你很難一眼將她找出來。但是,這位容貌並不出眾的女孩子沒有到化妝間去濃妝豔抹一番,而是"發現"並"強化"了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征,初上熒屏(當然現在的形象在"微調"中有了變化)是以一個"有教養的活潑可人的學生"模樣出現在觀眾麵前的--沒有明顯的化妝痕跡,也沒有新潮服裝的"包裝",還是那雙清純、真誠而又帶點稚氣的眼睛,還是那渾然天成的披肩長發,還是那幾件據說常常是從同學、朋友那兒借來的襯衫、連衣裙……這既體現真實身份、率直個性,又符合節目特點的外觀形象,會使人聯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句來。

把真實的自袒露給觀眾--美國脫□秀女王--奧普拉

奧普拉感謝上蒼:給了她機會把自己過去經曆的一切--那是全美國許多平凡的人們都曾經經曆過的--製作成電視節目,並通過這些節目,去改變千百萬人對生活、對生命的態度。通過這樣的辦法,她也扭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充滿自信的"奧普拉脫口秀"節目中,她打動觀眾的力量,在於她不想利用觀眾,也不想捉弄觀眾,她對觀眾具有一種推心置腹、願意與之分享一切隱秘的真誠。那些關於她真實的生命之戰的談論,是她吸引並影響了眾多美國人的最重要因素。

在她20歲時,曾在男朋友誘惑唆使下吸過可卡因。"這件事始終是我生命中一個大秘密,一件我最感到可恥的事,僅次於我十幾歲時未婚懷孩子一事。"她度過數不清的不眠之夜,腦海中激烈交戰,反複考慮自己要不要對公眾承認這事。1995年1月,在一次節目中,她與幾位吸過毒的母親們談話,當一位母親談到因為怕失去男朋友才吸了毒的時候,她馬上想到:"那正是我的故事!"而當第二名婦女告訴奧普拉,她來參加她的節目,是因為她知道奧普拉從來是說實話的。奧普拉衝口而出自己心頭的大秘密:"我也吸過可卡因!"一時間舉座為之震驚,場內外大嘩,而奧普拉自己則感到一陣平靜從內心升起。她對驚慌失措的同事們說:"一切都會好的。沒事。"

豈止沒事,她從此解放了。她保密了這麼久,就為一個原因:恐懼。"我覺得如果把這事說出去,就沒人會喜歡我了。""我從這件事學到的真理是你最怕的事情其實毫無威力,你對它的恐懼才具有威力。"一如已故總統福蘭克林·羅斯福的名言:"最值得恐懼的,正是恐懼本身。"事實上,她的電視觀眾從她這裏得到的是鼓舞:敢於正視事物的真相,哪怕是自己心靈中最可怕的黑洞。

難怪作家弗蘭·賴博維茨(Fran Lebowitz)要滿懷敬意地說:"奧普拉可能是對成年人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她幾乎是一種宗教。"

【現在請聽·星星蜜語】

"看滿天的星星好美喔!""我覺得它們既遙遠又孤獨,不知道它們在想什麼?"

"別出聲,聽星星正在說話呢!

倪萍

我哪有什麼絕招!隻是覺得當主持人,不應該做作,你就是你,應該讓觀眾感到,麵前這個人就是一個普通人……

在采訪中,無論長者少者,無論官員平民,他(趙忠祥)都一視同仁。這不是世故,而是他做人的準則。

孫愛萍 (主持人研究者)

"家庭觀眾"這一特定的收視環境,使人自然產生一種與屏幕中的人平起平坐的心態,並渴望與屏幕中的人平等交流。作為屏幕交流主宰的主持人,心理狀態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狀態似乎是抽象的,但又是非常具體的,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它滲透在主持人的言談、神態、口氣、視線等舉止之中。無論是居高臨下自命不凡的俯視,還是缺乏自信的低卑的仰視,無論是嚴肅冷漠的故作深沉,還是矯揉造作的故作瀟灑,都是主持人心態失衡的表露。比如有的主持人在出場采訪中話筒指向對方。目光卻朝向另一方,全然一副目中無人不屑一顧的神情。他們對對方的俯視,反映了他毫無交流欲望高人一等的心態。很顯然,你不把觀眾放在眼裏,觀眾當然不會買帳,得到的隻能是逆反、厭惡、換頻道。在這種狀態下又怎麼能談得上交流,電視傳播的功能又怎麼實現呢?

我很欣賞倪萍在主持節目時自我心態的把握,無論交流對象的地位、身份、職務、閱曆如何,總是以平等的心態進行對話,當然因對象的不同,表現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基點不變,那就是心態上的平等。比如她對名星、專家等名人的敬重,對金婚伴侶等老者的真誠,對災民及病患者的同情,對園丁們的尊重,對出了演出事故的小雜技演員等孩子們的愛撫以及對幕後同行們的理解,她的健康的平等交流的心態,她的善解人意,很容易和觀眾共通,以至使觀眾在這種和諧親近的屏幕上下的精神交往中有所感悟。

沈力

主持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主持人和觀眾之間不應當隻是我播你看的附屬主從關係,而是應當一起參與,共同麵對生活的朋友關係。在社會生活中,朋友之間最可貴的是什麼?是真摯的情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平等相待。主持人要想成為觀眾的朋友,也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一方麵,每個主持人都渴望贏得觀眾的信任和愛戴。另一方麵,獲得了觀眾承認的同時,主持人也就擁有了廣大的知音。這對我沈力,是很重要的,我非常看中那些"知音"對我的理解和支持。因為在屏幕後麵,我是一個相當"封閉"與"淡化個人"的人。

崔永元

我承認我對自己非常自信,從一開始就有。這份自信從什麼地方來呢?最早設計節目的時候,我就有個想法,我把最真實的想法反映給觀眾,我的自信建立在我的真誠上,建立在我的善良上。比如說,我聽嘉賓講他們曲折的經曆,會被打動得掉眼淚。我相信很多主持人在這種時候會很忌諱自己掉眼淚,因為掉眼淚的樣子確實不好看。我在哭的時候,在掉眼淚的時候,腦子裏沒有這些雜念。包括我想開懷大笑,我就笑,我笑起來的表情很難看,我自己知道,但是我不在意。這就是我的自信所在。我說話沒說好,說結巴了,我的形體不好看,服裝搭配不很合理,各種各樣男人的毛病,都有可能在屏幕上被放大,被展現出來,我心裏可以接受它。我希望大家看到的這個《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就是這樣,不是個完人,身上有很多毛病,也有很多可愛之處,他一看我,就想到他的一個兄弟,想到插隊時的一個戰友,想到當兵時同班的一個戰士,想起鄰居大媽的一個兒子。我的自信就建立在這個地方。

敬一丹

我經常談的是經濟話題,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經濟話題由我來談,不能讓觀眾覺得很艱澀,主持人如能以平常心去體味,用平常話去表達,就可能深入淺出。我經常與觀眾站在同一起點上開始接觸某個經濟問題的ABC,隨著采訪的展開,又同觀眾一起一步步走向深入,在這樣的位置上,更能體會觀眾心理,更能把枯燥的經濟話題社會化、軟化,找到貼近觀眾的切人點。

陸錫初(主特人研究專家)

平等的雙向傳播。具體表現在: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傳播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主持人采用的不是"一對眾",而是"一對一"的傳播,對象感、交流感強;主持人采用的不是"宣讀式"而是"談話體"的播音,侃侃而談,娓娓談心;主持人不是用"命令式"、"說教式",而是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式去影響受眾,主持人對受眾的不同意見不是壓服,而是循循善誘,耐心說服和引導。這種平等的雙向傳播尊重人、理解人,對受眾充滿信任和理解,使人感到溫暖,傳播效果好。

俞虹 (主持人研究專家)

平等交流是主持人節目傳播形式的重要特征。主持人不僅與受眾溝通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與自己的采訪對象也要取平視、平等、平和的態度。

主持人雖然和記者一樣,采訪對象無所不及,上至政界要員,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天南地北的人都可能成為被采訪者。但與記者不同的是,主持人是媒介與受眾的直接聯係者、代言人。通過無線電波,主持人要成為兩者的橋梁。所以,在采訪過程中,主持人既要表現節目主旨,又要傳達受眾心聲。這樣的角色決定了主持人無論對什麼樣的采訪對象都要不卑不亢,既不能仰而望之,也不能俯而視之。主持人不是教師單向地我說你聽;也不是法官,單一地我問你答。而是要有溝通要有交流,要考慮整體節目的節奏、內容的意識、行為。

主持人平等交流的特點,要求主持人不僅要在心態上準確把握,而且體現在具體的細節上也要處理得適宜、得體。譬如在稱呼上就頗有講究。主持人在稱謂對方的官銜和稱呼被采訪者為老師時,一定要注意得體。因為你不是個體形象,而是媒體的代表。又比如,在服飾、儀態上應與采訪對象盡量接近。如果去農村采訪,衣著過於新潮、豪華、高雅,與采記對象形成很大反差,直覺上都會拉開彼此的距離,更何談接近、融洽與溝通呢。

尊重采訪對象是主持人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的體現,也是平等交流的前提。以禮待人、以誠相見,要尊重對方的勞動成果、人生經曆、情感世界。切忌出現傷害對方自尊心的言談舉止。不能為了節目效果而一味獵奇,不顧及對方態度,侵犯他人私人領域。尊重采訪對象,還表現在專注認真地與對方交談,傾聽他人意見,而不是心不在焉,或隨意打斷對方的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