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1(2 / 3)

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平常心態,和不欺下媚上,屈從俯就於權貴的正直品格,是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觀、生存態度的直接體現。主持人隻有從日常做起,在點滴中修煉自我,才能在節目中自然的展現真誠、平和的自我。

【現在請思·該怎樣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快快學起來

如何學會平等待人

1.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首先理解自己

3.身臨其境,方知其人

4.善於為別人開脫

5.珍重對方的良好動機

6.各有各的道理

7.不要以己度人

8.從對方的需要出發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由:第二條法則

你靈魂深處也許是一個專橫、頑固、剛愎的人(如不是,那F最好),你內心覺得要用專製來統禦周圍的人,殘暴來打擊不同意見的人。但與人交際時,你必須遵循的第二條,就是自由,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自由,以一種商量的態度處事,給人們以選擇的權利。使人們自願去做事。

自由同樣也是一個交際法則。

如果你專橫,殘暴對待他人,你前進的路上布滿無數荊棘和障礙。如你被別人專橫、殘暴的對待,那你就是一頭牛,一匹馬,永遠為別人活著,永無出人頭地的日子。惟有自由,你才能最好、最快達到成功。

【現在請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炒"星",追"星","星"光爛燦,"星"光裏"有你也有我"。

沈力營造"自由"

沈力天性不好為人師,她隻願同一切人作朋友式的交談。在節目裏,允許她保持這種態度,她自己才感到自然,"象自己"。比如節目講怎樣做酸奶,有一段話原準備這樣說的:"酸奶是發酵而成的,吃下去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作用?這一點我可以讓你打消顧慮。"推敲之後,感到"我可以讓你……"多少帶一點居高臨下的意味,於是琢磨著改成了這樣:"這一點您可以不必顧感。"口氣緩和,更顯得與人平等了。又有一次節目講膳食營養,有一處原準備對觀眾說:"您懂得了膳食平衡的道理,就應該舉一反三。"可播出前,沈力細一品味,這話有點命令味兒呀,不行,命令觀眾,不是自己的習慣,又推敲著改成這樣的話:"您了解膳食平衡的道理,還可以舉一反三。"在字麵上看來幾個字的改動,在節目裏卻是個性形象是否走樣的要事。推敲編輯為她準備的稿子,這樣的心血沈力花得很多。"希望通過這個節日,幫助青年朋友更好地學習、工作。"改成"希望這個節目對青年朋友們自學有所幫助。""請您以後記住",這話並無不妥,但她還要推敲。按自己的心思和習慣,語氣應當比這更平和,於是改成"請您以後別忘了"這樣緩和的、關心別人的表達語氣。沈力說,"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屏幕上也應如此。因為主持者是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機器,他應該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個性才有活力,才能產生魅力。有個性也才符合生活的真實,增強節目的說服力。"

屏幕上,沈力的形象是富有個性的形象。她和演員不同,演員是在表演,而她是以真實的自我與人交流。生活中的沈力就這樣溫和、善察人心,她隻願節目允許她以本色出現。

趙忠祥維護"自由"

有一次,趙忠祥在一個火車站下了火車,忽然一支話筒塞到他麵前,再一看燈光、攝像機也對著他,幾位年輕人連招呼都不打,就一連串的"請問……","請問……",他搞了這麼多年現場采訪,采訪過國內外許多政要,也采訪過許許多多的尋常百姓,他的應對能力,可以說任何突然襲擊都不至於使他手足無措,亂了方寸。但這一回他真的生氣了,他為這種現象有悖新聞采訪原則而生氣。他想教訓一下這些晚輩。一握話筒他問他們,"你們是哪兒來的?是幹什麼的?誰答應回答你們問題了?"他們頓時傻了。當然,這隻是一刹那,接下來他拍了拍一位小夥子的肩膀,他說,別介意,一會兒我一定幫你搞完這個節目。

陳鐸在國門邊上

站在國門邊,要考慮被采訪者的思想、感情、立場等方麵對方能接受的程度,可能使對方產生的顧慮與壓力。試想,要出境的台胞,聽了大陸方麵"請留下意見"這樣的話,會怎麼考慮?不說大陸好吧,也許會被留下,不許出境;說好吧,回去會不會惹來麻煩?何必強人所難!

對台胞也不能采用"衝上去就拍"的突襲方式。有兩位台胞入境了,陳鐸請當地交通部門的負責人先迎上去自我介紹,提出該部門可以努力給予幫助等等。爾後,他自己再走過去(不帶話筒、不帶攝像機),由那位負責人向老台胞介紹他的身份。在一番寒暄之後,陳鐸提出:可否讓我的同事把我們的見麵錄下來?老台胞沉默了片刻,說:"最好不要,因為我怕影響兒子離台去美國讀大學,他還沒拿到護照……"陳鐸當然明白,就放棄了錄像。

分手時,老台胞感激地握著他的手不肯放下,連說著:"謝謝您了,先生,請您諒解啦……"

是的,"理解萬歲"--同樣適用於海峽兩岸。陳鐸看到老台胞眼中閃動著淚花。

的確,主持人的工作又是個"細致活兒"呀!

"那是你的問題"

美國超級主持人默羅在他記者生涯的鼎盛時期向一位朋友和同事達根如此描述了一位把他帶進廣播界的人--克勞伯

他是一個偉大的編輯,永遠堅持新聞在成稿之前就必須是正確的。……如果美國新聞有完整、負責、冷靜的標準,那麼埃德克勞伯比任何一個人對此都負有更大的責任。

克勞伯這位CBS的高級行政長官為人嚴肅到家,他管理公司沒有障礙,從不帶笑容。與和藹可親的達根相反,克勞伯麵對默羅猶如一個審判官。他坐在他那把紅色真皮扶手椅上,身子往後一靠,銳利的目光透過狹邊眼鏡射向默羅,冷靜非凡地說:"那是你的問題。"

克勞伯對默羅很信任,給他以充分的機動性,並全力支持他。50年代他病危時請默羅日後在他的葬禮上致詞。默羅被這突如其來的請求弄得不知所措,神經質地發愣。他想讓他說什麼呢?克勞伯往紅椅子上一靠,用冷靜的眼光盯著默羅說:"那是你的問題。"

【現在請聽·星星蜜語】

"看滿天的星星好美喔!""我覺得它們既遙遠又孤獨,不知道它們在想些什麼?""別出聲,聽星星正在說話呢!"

趙忠祥

你必須充分尊重被采訪人員的自由,第一,人家願不願接受你的采訪,第二,人家願不願回答你提出的所有問題。自由要體現平等,不平等就不民主,當然我們這裏所說的自由、平等、民主,隻是一般意義上的形容……

采訪提問要像迷路時的問路,不能像公堂上的"審賊"。

現在即使審問犯人也不能搞逼供,所以無論你的采訪對象是什麼樣的狀況,采訪者要以客觀的身份出現在采訪現場。

咄咄逼人的提問,逞口舌之利,那不是一種令廣大觀眾心悅誠服的形象,不能持久。

曹可凡

明星訪談最好能在一種寬鬆平和的氣氛中開始,先嘮家常似地談些務虛性的話題,然後再逐漸深入談一些觀眾感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可以在觀眾心中產生共鳴,譬如我在采訪陳道明時,就他退出《北京人在紐約》劇組一事發出一連串攻勢淩厲的提問,這使得觀眾第一次傾聽陳道明本人對此是如何解釋的,而在采訪韋唯時則就情歌大師胡利奧·依格萊希亞斯以及南陽風波、當前流行樂壇發展狀況等較為敏感話題而深入交談。

因此要做好明星訪談節目的重要前提是主持人必須做較為詳盡的案頭準備,充分熟悉演員的背景資料,無論是藝術成就,個人經曆。還是生活習俗都要了如指掌,這樣在談話過程中便能胸有成竹,運籌帷幄。

總之,追訪明星的確是件很辛苦的事,但當我們看到這類節目受到觀眾的好評時,心中又平添了幾分欣慰。追訪明星真可謂苦在其中,樂在其中。

芭芭拉·沃爾特斯

有時候,一位非常著名的職業政治家,很可能擔任過不少重要職位,當你難以選擇最適宜的稱呼時,明智的方法是取其最聞名的稱號。但是,這個辦法並不是永遠適用,個別人有他自己的愛好。象愛扶雷爾·哈裏曼雖說曾經當過大使,可他仍喜歡人家稱呼其州長。甚至一些著名的學者,如大學教授、校長,著名的科學家及某些教師,因為他們懷有專長,又都具有博士學位,在社交禮節上更應慎重,絕不能在稱呼上把他們降格為先生。如果你一時難以確定如何稱呼,不妨以禮貌的態度詢問:"蒲賽博士,你願意我稱你博士或是先生?"而絕不可以這樣說:"蒲賽先生,你願意我稱呼你為先生或是博士?"前後兩種問法,前麵稱呼博士,對方聽了入耳;而後邊直呼先生,對方往往會誤解你不尊重他,這是值得注意的。談到這裏,使我不禁想起已故的詹姆士·派克。那次我去訪問他,他剛辭去聖公會的主教。當時,我問道:"我應該稱呼你主教還是稱呼派克先生?"他回答很幹脆:"就稱吉姆如何?"看來,正確的稱呼非常重要,因為在雙方剛開始接觸時,你給對方留下什麼印象,將直接影響會話的氣氛。

你在社交場合,同政治家要避免爭論,以免因意見不合而破壞雙方的感情。同樣,在碰上外交家時也要避免爭論。好在你在社交時所遇到的大多數外交人員,都不會是敵對國家的,而且他們都很機智而又老練世故,一般不會在交談中弓l起不愉快的。

陸錫初

注重事理結合、情理交融和說"兩麵理"的傳播。

主持人主持節目離不開敘事和說理,事理結合,情理交融是主持人傳播的特點與優勢。敘事可使節目內容充實,避免空洞;說理則使受眾明理受啟發,可增加深度;抒情則易感染人打動人,三者有機結合,互為效果,能發揮最佳的整體傳播優勢。

主持人的說理有多種方式,其中以親切談心式居多。如何說理,使受眾樂於接受是一門藝術,也是衡量主持人水平的重要一環。主持人要說"兩麵理",不說"一麵理",說"兩麵理",一是表明了傳播者的真誠,可獲得受傳者的尊重;二是體現對受傳者的信任、尊重,讓其充分考慮。

楊瀾

餘秋雨教授有一種說法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這個世界上人口本來就很多啊,機會就很少,大家走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有胳膊肘碰到一起的時候,或者你走到街上,頭上有人家倒了一盆髒水下來……這無疑都是很懊惱、很沮喪的事情,但你如果這樣想:這個人一定是故意設計好了的,在我走過這個街口的時候,如何用一盆髒水倒下來,或者想,這個人是如何如何陰謀要整我,然後在我剛剛走過來的時候,拿胳膊肘故意捅了我一下。這樣想,那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都在跟你做對。我在生活中,包括在我采訪的各種人中,就有這樣的人,他們有一種"陰謀論",他們覺得這個世界上凡是說他們不好的話的人,都是經過串聯起來的,然後有一個很大步驟的陰謀。這種心態當然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更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大家是各走各的路,其實沒有太多的功夫去管別人的事,偶爾發表一點議論可能是了解得不全麵,說得不公正,但是也不會有太大的惡意,我覺得應該抱著一種幽默心態去看待世界和周圍的事情,一些人是在很錯誤的途徑匕很認真地談一些問題;有時候如果這個人還可以理喻的話,你就可以解釋一下,實在不能解釋的話,隻能說是沒有緣份。

一個人的事業比較大,社交比較廣,就不會覺得這些傷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