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自勇(作家)
一流的主持人都有著外交使者般的風度,這既是他們的素質,又是他們的本領,他們既懂得如何展示個人的魅力,又不會僅憑個人的才能去和別人較量,他們非常擅於把自己"虛化"在組織民意、或新的潮流的背後,以集體甚至一方代表的身份出現,除非有人敢觸犯眾怒,或徹底毀滅自己,否則便沒有勇氣做他的"敵人"。他們能非常自由地、在你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身份",剛才他還是代表時尚,為某種聲音發言,過了一會他又變成了"局外人",總是以最有利的身份出現,在采訪或主持節目中如魚得水,無所不在。他最少有兩重角色意識,更高明的則有多重角色意識,就象有幾個"他"站在你的麵前,你不知道哪一個是真實的他,即使有時候你感到已"抓住"了他,你馬上又發覺"空空如也",仿佛什麼也不存在,就這一點而言,大多老練的外交家也比不上他們,因為外交家,或職業政客。他們必須代表國家的利益,或某一政治傾向和觀點,而主持人是沒有這個固定不變的立場的,他隻要張揚的善,或主持了公道,傳播了健康的思想,無所謂是以"我"的身份(如第一人稱)或作為旁外者(局外人)或者是以"真理"的代言人,或者是災難事故中的受害者,某個運動的參予者,他們在各種場合似乎都是"常勝將軍",你很難覺得他是失敗者,你無法造成他失敗的結局,因為他是主持人,"真理"就掌握在他手裏,他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這是一種職業技能,他做了主持人就理所當然地意識到,應該怎樣去做,他的製片人以及導播們也不允許他犯最明顯的錯誤。這是他們的常識,當然他們也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你要想掌握這一手,也需要下點功夫,研究研究這個問題。簡單地說:這個技巧的實質,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我"與"小我"的這對關係,把"小我"藏在"大我"的意識裏。總是以大我的身份出現。需要的時候才以"小我"的身份出現。如果有矛頭對準了"小我",那馬上逃到"大我"裏去,"大我"陷入了被動,馬上又逃之天天,總會有一個有利的"角色"。我們這樣理解節目主持人絲毫沒有說他們做人不真實的意思。他們的職業決定了他們出現在大眾麵前不能太"實在",那怕在現實生活中,他是一個有小毛病的人。隻要出現在公眾麵前,他就必須克製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形象、聲譽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很少能看到那個"本來的他",這樣的機會少得可憐。
【現在請思·該怎樣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快快學起來
保持自由交往的藝術
1.保持適當交往距離
2.不要侵犯別人的"空間"
3.君子之交淡若水
4.初交過密,好景不長.
5.自己的秘密隻屬於自己
6.有點距離更親密
7.敬而遠之為上策
8.不要有過高的期待
9.和諧生於差異
博愛:第三條法則
你也許對這個世界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沒有血海深仇,那最好),用憤恨滋養著自己的心靈,也許你對所有人都看不順眼,恨不得咬他們一口,但你處世交際時必須遵循的第三條,是博愛。以關心的態度對待他人,慈善地幫助朋友,充滿愛意地對待敵手。
博愛是需要遵守最後一條法則。
如果你仇恨的目光對著別人,別人同樣將仇恨的目光盯著你,如果你憤怒地行動,整個世界將布滿炸彈,最終毀滅你自己和遠大的前程,如果你被人仇恨地對待,而不知反抗,你將被別人吞噬。惟有用愛心,才能感召人們,化解敵對的情緒,獲得你的真愛。
如果要在那些魅力四射的主持人身上找到共同點的話,最大的一點就是有愛,這種愛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博愛,也許這不完全是他們的本來麵目,但他們能如此受歡迎,毫無疑問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肯定不能斷言他們個個都是如此,事實上個別主持人的自私,在知情者的範圍內就損害了她的形象,也損害了這一群人的公眾形象。但人們絕對不會認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愛心是一種偽裝,沒有人要求他們如果去主持一次獻愛心義演節目,就把什麼都奉獻了。對於他們所持有的身份來說,博愛的實際意義是一種智慧,在這個層麵上,他們比那些聰明絕頂的思想家做得要好得多。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理解為主持人的集體智慧。因為有愛心他們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因為他們表現出了博大的愛,所以人人都能接受。
【現在請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妙"星",追"星","星"光燦爛)"星"光裏"有你也有我"。
趙忠祥的"佛心"
1994年,趙忠祥與獲"金話筒"獎的八位主持人,應上海電視台之邀,參加了由葉惠賢主持的一台晚會。他在接受現場采訪時,有這樣一段問答:"你解說《動物世界》的過程中,喜歡哪種動物?"他說:"當剛一開始承擔解說時,我根據自己的好惡標準,喜歡那些外貌美麗而生性善良的動物,但是,經過長期工作之後,我對任何野生動物都喜歡,不分美醜,毋論善惡。因為美與醜和善與惡的觀念,是人的主觀看法。生氣勃勃的動物都是大自然的精靈,都是美好的造物,完全不能以人類的意識形態去界定動物的善與惡。"當時一位現場的朋友調侃地插上一句話:"嗬,這是博愛,這是佛心。"
黛安·莎耶:催眠式的愛
美國著名女主持人莎耶在介紹一個悲劇故事或是一個複雜的統計數字的時候,會微微皺眉,有時甚至會作出些厭惡的表情,似乎在對觀眾說:"我知道這很令人不快,但我們會共同順利度過這些不快的。"有一位評論家促狹地說:"在她談論諸如房屋失火的時候應該如何逃生一類的報道的時候,我已經打起盹來,隻覺得隻要莎耶那催眠的、保護性的聲音還在,我的房子就不會起火。"
奧普拉的寬容
成為公眾名人的代價之一,就是得忍受公眾對自己的評頭品足,橫挑鼻子豎挑眼。奧普拉沒少吃這種苦頭,名聲和財富不可避免會帶給她不少煩惱。除了是否會結婚的這種經常性的猜測和打賭,還間歇性地被推到話題焦點。例如,她過去的一位同居男友最近出來揭發說,奧普拉不僅如她自己所承認的那樣吸過毒,更曾經販過毒。奧普拉過去的一位雇員曾對她有一篇刻薄的評論,她的一個同事曾說起奧普拉讀到這篇文章的情景:"奧普拉隻是坐在那裏,含著眼淚盯著那篇文章。她不時地邊讀邊搖頭。最後她說:'別再想它了。我不讓這篇東西毀了我的精神。我再也不去想它了'。"奧普拉的人生信仰體係中已經形成了這麼一個特性:不去對不愉快的事情耿耿於懷。她說:"放在五年前,我可能會坐在那裏,為他們所寫的一切而哭哭啼啼。但是我現在已達到這樣一種境界了:不是讓我開心的,我不去讀。這類文章再也不會讓我生得起氣來了。"
她對自己的親人們向媒體翻自己過去的舊帳,有著特別的寬容,總是能夠原諒他們。幾年來,她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曾對著無聊小報發表過有意無意地傷害到她的評論,但她總是不記仇。正如她的同事所說:"她的節目講的是寬恕,她的生命講的也是寬恕。"
成為名人,有時候也會給自己的至愛親朋帶來困擾。曾有人起訴奧普拉的父親犯下"猥褻的暴露"的罪名。但終因證據不足,他被判無罪。奧普拉為此案感到很內疚,她認定父親是受到了自己的連累:她自己是如此地又有錢又出名,以致必定會有人試圖利用她的親人來撈到好處,甚至來搞倒她。父親這個好好先生,從不會保護自己, "如果他不是有我這個女兒,不會受此冤屈!"
最受困擾的當然還是奧普拉的男友斯戴德曼·格拉漢姆。當一個時時刻刻被媒體追蹤報導的明星的男友,絕非易事。不說別的,光是被人叫做"奧普拉的男朋友"這一點,就讓他好長時間適應不來:他不是也有自己的成功事業、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嗎?--開辦了一家管理谘詢公司,在兒童中倡導反對毒品的努力等等問題上,很有建樹。最近他出版了一本《你能夠做得到》(You Can Make It Happen),所講的不僅是與奧普拉的關係,也有如何使自己夢想成真的告誡。書中他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在芝加哥時,一個建築工人問他:"喂,奧普拉的男朋友,一切都好嗎?"如果是以前,"我會冷冷地瞪他一眼,但是我與他握了手,與他聊起來。最後在談話結束時,他叫我格拉漢姆先生。"為什麼自己的情緒會有這樣的轉變?他感謝奧普拉的幫助:"每一個人都需要外力,以戰勝使自己退縮的因素。奧普拉迫使我正視自己的不安全感,使我明白,我不自信、需要不斷證明自己價值,這個痛苦的根源是我的過去。……剛開始我聽不進去,但是現在我認識到她是正確的。"但另一方麵,他也不僅是一個被女友提攜的人,他也常常向奧普拉伸出救援的手。"實際上我們是互相幫助。在她懷疑自我的時候,我也幫助她發現自己。"
"和善女王"和"刻薄女王"
"後起之秀"蘿西將一股新風帶進了電視脫口秀。
她名聲大噪得虧她的"蘿西·奧當娜秀"。對這個節目,她的期許是:"我要出的節目,是一種8歲的孩子可以和母親、和祖母一道看,而且每個人都享受其中樂趣的節目。"這個節目的最大特色,就是她的親切和善。蘿西得了個外號,被封為"和善女王"。她自己調侃地說:"這個稱號簡直成了我的緊箍咒,因為我一旦說了稍微尖刻一點的話,就有人說:'她哪裏和善,她是刻薄女王!'"
【現在請聽·星星蜜語】
"看滿天的星星好美喔!""我覺得它們既遙遠又孤獨,不知道它們在想些什麼?""別出聲,聽星星正在說話呢!"
敬一丹
節目主持人的對象感運用強調具體化。他一般不做"一對眾"的設想,而把交流設想"一對一"或"一對幾"。這種心理狀態是"我"與觀眾談話的必然要求,他以個人對個人的形式來適應觀眾接受心理,有時是向著一位真實存在的觀眾直接呼喚,有時是把收聽、視對象設想成一位熟悉的朋友。
喬治·麥爾(美國作家)
一般說來,廣播電視的訪談者隻是提出問題,卻並不認真聽回答,他們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個新問題上。但奧普拉仔細地傾聽嘉賓們的談話,並且利用談話的內容把主題步步引向深入。這就是她適應當今時代的風格,由於對觀眾和嘉賓的生活進程充滿關切,由於能同他們進行交流,這種風格大獲成功。
沈力
作為節目主持人,要處處為觀眾著想,應該不放過任何一個與觀眾交流的機會。我正是通過成千上萬封的觀眾來信,與數以萬計的陌生人成為熟悉的朋友。
瑪霞·貝朗治(法國女主持人)
法國女明星瑪霞·貝朗治主持的《喂,瑪霞!》節目,聽眾遍布西歐、中東、北非和澳洲。該節目每天淩晨一點到三點以現場直播形式播出。在談到主持節目的體會時,她說:"我並不是一個不知道累的人,我也不是不想愛惜身體,但想到我的聽眾有那麼多憂愁煩惱,我的心情就不能平靜,我要盡一切努力盡量幫助聽眾解決困難,給他們送去溫暖和幸福。我熱愛人生賽過愛我自己。
【現在請思·該怎樣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快快學起來
互相愛護的藝術
1.維護他人自尊心
2.不為小錯傷人
3.給人台階下
4.為別人犧牲一點自尊心
5.說話不揭短
6.不要在他所尊重的人麵前暴露他的短處
7.讓對方永遠感到自己重要
8.不要用你的聰明去貶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