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2
一、名人的拒絕方法
1.進退自如的以退為進法
論辯如同拳擊,為擊敗對方,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伸直了胳膊去攻擊,必然出拳乏力,缺少靈敏度,並且不易擊中對方的要害。而先縮回來,再打出去的拳頭,情景就截然不同了。
這樣的道理啟發我們,麵對論敵的進攻,縱敵深入後再給予致命一擊,更容易贏得最終的勝利。許多青鋒逼人的雄辯家,常運用這種“以退為進”的謀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
聞一多先生是一名正直而有威望的學者,當他轉變為堅定的民主戰士的時候,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他們謠言惑眾說:
“別聽聞一多那一套,他還不是肚子餓得發慌,才變得那麼偏激。”
聞一多聽說後,坦然反駁道:“這話也有幾分道理,我確實挨過餓,正是因為我挨過餓,才能懂得那些沒有挨過餓的先生們所無法懂得的事情。正是因為我現在能夠稍微吃得飽一點,有點力氣,我就要把這些事情講出來,是不是這就是‘偏激’?讓那些從來都是吃得很飽很飽的先生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但是,我隻知道國家糟到這步田地,人民痛苦到最後一滴血都要被壓榨光,自己再不出來說說公正的話,便是可恥的自私。”
這裏,聞一多先生用的就是“以退為進法”來回擊敵人。他先承認自己確實挨過餓,表麵上讓了論敵一步,然後由此發動反擊,說正是由於自己挨過餓,嚐過挨餓的滋味,才真正懂得了很多的事情。
聞先生用揶揄的口吻嘲諷那些一向“吃得很飽很飽的先生們”,在國難當頭,生靈塗炭的緊要時刻,不僅不說公正的話,反而對著正直的人們說三道四,大放厥詞,真是助紂為虐,可恥至極!這樣的反駁,深沉、坦誠,字字千鈞,令對方根本無法招架。
“以退為進法”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退,二是進。退,要退得有策略,退得積極主動,這需要論辯者胸有成竹,避開論敵的圈套;進,要找準對方立論的薄弱點,攻得有力,擊中要害,使其躲閃不及,手足無措,自甘敗北。
例2
阿基諾夫人在同馬科斯競選菲律賓總統時,也曾使用“以退為進法”,贏得了選民信賴。馬科斯譏諷阿基諾夫人缺乏經驗,說“女人最合適的場所是在臥房”。阿基諾夫人沉穩地進行了反駁:
“我承認我的確沒有馬科斯那樣欺騙、說謊、盜竊或暗殺政敵的經驗。我不是獨裁者,也不會撒謊,不會舞弊。我雖然沒有經驗,但我有參政的誠意。選民需要的就是一個和馬科斯完全不同的領袖。”
這種高明的反擊術,質樸溫婉而又銼鏘有力,一時傾倒了無數的選民。她的形象在競選活動中光輝燦爛,而馬科斯則在這種強大的攻勢下黯然失色,最終淪於失敗。
由上麵兩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以進為退法”中的“退”和“進”兩個麵,在實際的論辯過程中,互為條件不可偏廢。如果不退,反擊就無力。試想假如聞一多不承認自己挨過餓,阿基諾夫人稱自己早已具有從政經驗,那不僅違背事實,而且也會使雙方在一些枝節問題上糾纏不休。反過來說,如果退而不進,退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
例3
1945年7月,中、美、英、蘇四國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規定,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戰犯進行審判。我國是受降國之一,梅汝璈作為中國的法官參加了審判。
開庭前,來自各國的法官們因為法庭上的座次排定問題發生了爭執。
在審判法庭上居中坐首席的是庭長,而庭長已經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指定,由澳大利亞德高望重的韋伯法官擔任。庭長之外還有美、中、英、蘇、加、法、新、荷、印、菲的十國法官。庭長右手的第一把交椅,似乎已屬於美國法官,為了庭長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各國法官爭執甚為激烈。
梅汝璈意識到他是代表4億5千萬中國人民和4百萬死難同胞,來遠東國際法庭清算戰犯罪行的。麵對這些各執一詞,互不退讓的八國法官,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榮譽,應該當仁不讓。可是怎樣才能爭到第二把交椅呢?梅汝璈當眾宣稱:
“若論個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們代表各自的國家,所以我必須發電請示本國政府。”
一句話將各國法官驚呆了。試想九國法官都要請示本國政府,本國政府的指示來了,意見不一致又將怎麼辦?照這樣根本不可能能排定座次。梅汝璈趁大家不知所以然的靜場機會,正麵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另外我認為法庭座次應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理。今天是審判日本戰犯,中國受日本侵害最嚴重,而抗戰時間又最久,付出的犧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戰曆史的中國應排在第二位。”
法官們的爭論,眾說紛紜,是因為沒有一個排列座次的原則。而梅汝璈提出的中國應排坐第二把交椅的理由,是無可辯駁的。在場的法官們實在提不出什麼異議。
可是,事情的進展並非設想中的那麼順利。開庭前一天的預演,庭長韋伯突然宣布入場順序是美英中蘇……。梅汝璈知道,如果預演時不據理力爭,次日開庭的順序就因襲排定了。他立即提出異議,並脫下黑色絲質法袍,拒絕登台。他說:
“今天預演已經有許多記者和電影攝影師在場,一旦明天見報,便是既成事實。既然我的建議在同仁中並無很多異議,我請求立即對我的建議進行表決。否則,我隻能不參加預演,回國向政府辭職。”
庭長韋伯隻得召集法官們表決,最後決定按日本投降書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美、中、蘇……一一排定入場先.後和法官座次。
梅汝璈以表麵退卻的姿態作為進攻的手段,即運用了“以退為進法”的論辯技巧。開始時,梅汝璈見中國法官排不上第二把交椅,故意說“還需要請示本國政府”。這隻是虛晃一槍,看起來不準備在此作正麵爭執,形式上在退讓。但等到大家不知所措時,他見時機已到,立即轉換為攻勢,說出了一番中國法官應排在第二個座次的道理,義正辭嚴,無可辯駁。
可是,次日預演梅汝璈見發生將中國法官列為第三的變故,立即提出抗議,聲稱要回國向政府辭職。這是“退”,可是退中有進,提出了由各國、法官表決的建議。由於他掌握了法官們表決必然要尋求一個舉手讚成或否決的原則。而當時除了前一天梅汝璈曾經提出的排列座次的原則外,沒有誰再提出其它原則。所以梅汝璈對表決的結果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券。
2.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人法
在論辯的過程中,對方時常會提出尖銳的問題來攻擊你的論點,這就好像是戰場上向你方陣地忽扔過來的手榴彈。在本編的其它章節中,我們主要是告訴你如何躲開這手榴彈,或是怎樣扔一個更大的手榴彈給敵人,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也可以撿起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在它爆炸前扔回去呢?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裏正是有一門這樣的絕世武功一姑蘇慕容氏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不要妄自菲薄地認為,“絕世武功”就是“高深莫測”,先來看看下麵的這些故事:
例1
中國古時有個叫魏周輔的人,他把自己的詩送給著名的詩人陳亞看,希望得到讚賞後可以一舉成名,洛陽紙貴。
陳亞發現了魏周輔的詩中有抄襲前人的句子,於是作出了很嚴厲的批評。
魏周輔很不服氣,又送上了一首絕句來為自己辯解:
“無所用心叫‘飽食’,怎勝窗下作新調?文章大都相抄襲,我被人說是偷詩。”
陳亞按照他的詩的原韻,和了一首詩反駁說:
“以加賢人該加罪,不敢說你愛偷詩。可恨古人太狡猾,領先偷了你的詩。”
“古人偷竊後人詩”,陳亞故意依著魏周輔荒謬的邏輯,推出了這麼一個荒謬的結論,自然魏的邏輯也就不攻自破了。
讀過上麵的故事,不難看出“移花接木法”的關鍵在於“移”和“接”上。而運用這一方法,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首先得聽出對方話語的實質和目的。
其次,要分析對方攻擊自己的理由和根據,也就是要找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的“彼之道”來。
最後,巧借對方的話或用過的攻擊方法反擊對方,打他個尷尬無奈,措手不及。
在這三個步驟中,最關鍵的是承上啟下的第二步,細心的讀者不妨讀完後麵的故事,一一分析出反擊者的“道”來:
例2
一個被指控酒後開車,並被判拘留一周的司機,在法官麵前申訴說:
“我隻是喝了些酒,並沒有像指控書中說的那樣喝醉了。”
法官聽後微微一笑,說: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沒有判處你監禁七天,而隻判拘留你一個星期。”
法官的解釋,既回避了司機的糾纏,又讓司機懂得對開車司機來說,“喝了些酒”開車與“喝醉了酒”開車的區別,就如“監禁七天”與“拘留一星期”的區別一樣,隻不過是說法不同而已!
例3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曾與反對蘇維埃政府的人進行論辯。
反對者屢占下風,不由勃然大怒,甚至開始了人身攻擊:
“馬雅可夫斯基,你維護蘇維埃,這和那些混蛋差多少?”
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對者跟前說:
“我和混蛋隻有一步之差。”
例4
曾經有個叫丘浚的人去逛廟,廟裏的老和尚見他十分寒酸,就對他非常冷淡。這時恰好又有位地方官吏也來逛廟,老和尚見了,馬上滿臉堆笑熱情招待,恭敬備至,把丘浚撂在一旁不予理睬,丘浚十分不滿。等官吏走了之後,丘浚就問老和尚:“你為什麼對當官的這樣恭敬,對我卻冷若冰霜?”
“你不懂。”老和尚急忙辯解道:“按我們佛門的規矩。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
丘浚聽罷,哈哈大笑,猛然間操起一根大木棒,照老和尚的頭打去,老和尚,雙手抱頭哇哇直叫。眾人連忙攔住丘浚,老和尚問道:“你為何打人?”
丘浚一本正經地說:“既然你說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那麼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才是打你了!”
老和尚滿麵羞慚,無言以對,眾人也對他側目而視。
與此相似,古希臘也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謬論家歐布利德的故事。
例5
歐布利德有一次向鄰居借了一筆錢,約定一個月後歸還。期限到後,鄰居向他討錢,歐布利德為了占便宜,就故作驚訝地說:“我沒有借您的錢啊!”
鄰居說:“你忘了嗎?是上個月,向我借的。”
歐布利德耍賴說:“對,上個月我借了您的錢,不過,您應該知道,哲學家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現在的我已經不是上月向您借錢的我了,您怎麼能叫現在的為過去的我還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