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很快跑回去拿來一條木棒,把歐布利德痛打了一頓。(這和丘浚的方式如出一轍,可道理卻不一樣)
“好。你打人啊!等著瞧吧,我要到法院控告你。”歐布利德氣急敗壞的說。
鄰居笑嘻嘻地說:“您去告誰啊?您剛才不是說一切皆流,一切皆變嗎?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剛才打您的我了。您要告,就告剛才打您的那個我吧!”
歐布利德摸摸身上的傷痕,無言以答。知道這一頓打算是白挨了!
從道理上說,歐布利德的謬論是片麵誇大了哲學上變化的絕對性,否認了相對靜止的存在。但鄰居知道,和這樣的無賴講道理意義不大,於是沿著他的謬論,給了歐布利德實際的教育。
歐布利德自食苦果之後仍不悔改,還想玩弄新的花招。
例6
有一天,快下雨了,大公吩咐他帶人把曬穀場上的穀堆搬回倉庫去。他陽奉陰違,穀子都淋濕了。大公責問他為何不把穀子收起來,歐布利德詭辯說:“一粒穀該不是穀堆吧!再加一粒,也還不能成為穀堆,這樣每加一粒穀,每次都不能成為穀堆,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穀堆,我又怎麼能把它運回倉庫裏呢?”
大公聽了隻微微一笑,沒有反駁,但心裏卻已有了懲罰他的計劃。
到了發工錢的那一天,隻有歐布利德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發到,他於是跑去責問大公。大公早已料到他有此一問,不緊不慢地回答他說:“一個錢幣該不是你的工錢吧?再加一個,也還不是吧?這樣每加一個錢幣,而每個錢幣都不是你的工錢,因此你的工錢根本就不存在,叫我怎麼付給你呢?”
結果,歐布利德再次嚐到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痛苦。
二、拒絕時的具體操作
1.拒絕別人要有技巧
東方人對拒絕別人,要對人說“不!”似乎很不擅長。因此經常造成許多誤解,甚至引發糾紛。
例如,有些女性明明不喜歡來追求她的男士,但卻不很明確地拒絕人家,結果搞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還有,有些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糊裏糊塗地當了借款的保證人,結果破財惹禍上身。
當然這種不願意讓對方受到刺激和傷害,不願看到對方悲哀的心情,或許可以說是東方人的善良。
因此,要保持這種善良的本性,維係人生的友情,而又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即懂得拒絕別人的藝術。就是要具備幽默的說話術。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歐美人以幽默來表達拒絕意思的技巧。
例1
有位作家,拿著他的新作品去拜訪邱吉爾,堅持請邱吉爾一定要閱讀那作品。最後邱吉爾很嚴厲地拒絕說:“我隻看有趣或有益的書!”
例2
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在當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時,有很多該校校友要求校長讓他們的孩子到該校就學。結果,威爾遜的回答是:
“所以不能讓他們來就學的第一個理由,正因為那些孩子是你們的孩子。”
這是兼具諷刺與拒絕的幽默。
美國的詩人兼作家奧斯特·華爾德,在不滿意被招待的程度時,就會寫類似這樣的信給那位招待他的人。
“實在非常遺憾,因為有‘後來的邀約’,所以無法接受您的招待!”
上述幾則幽默都是名人的拒絕術。以下再介紹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表達拒絕意思的精彩幽默。
例3
某紳士在百貨公司的紳士服飾專櫃試穿一件他中意的夾克。可是跟在一旁的店員卻囉囉嗦嗦地讓他覺得厭惡而打消了購買的意願。可是該店員卻不知趣地推銷說:
“先生,你穿上這件夾克,看起來至少會年輕五歲。”
於是紳士很不耐煩地說:
“這麼說來,我每次脫下這件夾克就會老五歲,那我看還是不買為妙。”
例4
一對中年夫婦一起去看電影。當電影中出現劇中男女接吻的鏡頭時。那位太太就悄悄地對先生說:
“親愛的,你偶爾也要對我這樣呀!”
那位先生也同樣悄悄地回答她說:
“你知道,那位男演員之所以努力地演出,電影公司要付給他多少的報酬嗎?”
例5
德國印象派畫家黎培曼,認為現實派的畫家並不好。有一天,同是印象派的畫家要邀他一起去欣賞現實派畫家的展覽會時,黎培曼說:
“我不去!”
“為什麼呢?”
“因為,要是喜歡上那些亂七八糟的畫,就糟糕了!”
2.上班族的實用拒絕術
在上班族的世界中,如果不懂得拒絕的技巧,往往會吃虧上當,因此,下麵介紹一些辦公室內幽默的拒絕技巧:
例1
老林是一位被公司冷落的老經理。有一天,某部長拍著他的肩膀說:
“老林,你看是不是要早日把你的職位讓給年輕人!”
“好啊!就這麼辦!”
“咦!你真的願意嗎!”
“是啊!不過,俗話說‘鳥去不濁池’。所以我有一個請求,希望能讓我把正在進行的工作徹底做好再走。”
“哦!這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你那個工作預計什麼時候可以完成呢?”
“我想,大概還要十年吧!”
老經理誓死堅守崗位,迂回話語中盡情表露。
例2
經理告訴部屬小陳要降調到外地的事。
“小陳,下個月開始公司有意要調你去鄉下……。
“可是,我言語不方便呀!”
“開玩笑,又不是要調你去國外,說話怎麼會有問題呢?”
“呀!不,我不是指這一回事。我是在擔心分到公司去了以後不知該怎麼說才好。例如經理和總務林小姐的事……。”
“喂!小陳,別那麼大聲好不好!”
以“內幕”侃侃而談,高明打斷經理擬將他降調之事。
例3
經理有意將小林調到別部門,而對他說:
“聽說營業部欠缺人手。而公司有意要調我們科裏的人過去支援他們。小林,你覺得怎麼樣。”
“我無所謂呀!如果經理你被調走了,我也會盡量想辦法把工作做好的。”
例4
某職員與無能的上司發生意見衝突,覺得多辯無益而掉頭要離去時,該上司卻抓住其手道:
“喂!你給我回來!”
於是,那位職員說:
“經理!如果你想要留住我的話,就用你的嘴來說服我的耳朵,請不要用手。”
例5
為加薪的問題,員工代表使出了眼淚戰術,向老板哀求說:
“老板,請您一定要幫幫忙,現在這點薪水我實在無法和我太太繼續在一起生活下去呀!”
老板回答說:
“好吧!那麼我會出麵來說服你太太不要跟你離婚的。”
例6
有位年輕的職員要找其上司做貸款擔保人。
“經理,拜托您,請一定要做我的擔保人。”
“好啊!不過你得去找一個願意為這件事給我做保的擔保人。”
例7
不喜歡喝酒卻被強邀時,有一位很好的拒絕方法。
“今天晚上,去喝酒吧!”
“好吧!不過今天我心情很不好!如果酒後失態被抓到警察局時,你可要陪我呀!”
如此大概沒有人會真的跟你去喝酒吧!”
3.吝嗇鬼的拒絕
小笑話的世界中,隻要登場的人物是蘇格蘭人,則該笑話鐵定跟吝嗇有關。事實上,蘇格蘭人是否果真吝嗇成性,這就不得而知了。
若是英格蘭人聚在一起,他們一定聊天氣;愛爾蘭則聊政治;但是蘇格蘭人則誰也不願說話,因為多說一句話就是吃虧。
有一則這樣地描寫其吝嗇程度的笑話。
例1
二位蘇格蘭人約好要在某地見麵,結果一人先到。而後來的那一個人氣喘喘地跑過來說:
“我沒有搭上開往這裏來的公車,所以就追在車子的後麵跑來。不過,還好,我因此賺到三便士車錢!”
那位先到的人回答說:
“那真是太浪費了。既然要這樣做,不如跟在計程車後跑來,這樣豈不是可以多賺十二便士的錢嗎?”
從下述的例子,我們似乎可以學到一點如何拒絕金錢借貸的事了。
例2
有位部屬來向以吝嗇出名的經理借錢。
“經理,有件事我實在很難啟口……您是否能借我一點錢呢?”
經理一聽是來借錢的,很震驚地跳起來回答說:
“你在說什麼呀!難道你是存心要把我嚇死嗎?”
“沒那麼嚴重吧!我頂多隻是想跟你借一千元罷了!”
“既然隻是這樣就早說嘛!這的確不是讓人驚嚇的數目。不過雖然隻是借一千元,但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光用鼻子想也知道是絕不可能的。”
例3
G很友善地向H打招呼。
“你怎麼了呢?好像很沒精神呀!”
“是呀!最近為了還債到處籌錢,搞得身心俱疲,晚上都煩惱得睡不著覺!你行行好,幫幫忙好不好!”
“當然好啊!明天我就帶來給你,我家有安眠的特效藥。”
例4
一位經常因為各種名目和紅白帖而每月要支出大筆交際費的主管,看見某部屬又好像要來向他要錢的樣子,於是先發製人地說:
“喂!要是有什麼不幸的事,我絕對拒絕哦!”
“不!剛好相反,此事是百分之百的喜事,下個月我要結婚啦!所以今天來是想請經理喝喜酒的……”
經理回答說:
“你看,這對我明明就是不幸的事嘛!”
三、名嘴技巧
1.糊塗成趣的機械刻板法
僵化的機械性不但有悖於客觀環境,而且有違於主觀意願者,其幽默效果比較溫和。因為消極後果之產生,並非出於人物主觀願望,與主觀品質無關,可笑之外完全在於此人之失誤,在主觀動機上,他並無可恨之處。
當機械的刻板勝過現實的迫切需求時,幽默的趣味就產生了。
在西方的戲劇性文學作品中,機械刻板法是一種構成幽默的常用辦法。它所諷刺的對象不是社會的刻板法規,就是人類自身的僵化教條。
例1
在莫裏哀的一出喜劇中有一位醫生居然這樣說:“你所提出的論證如此淵博,如此充實,使得這個病人的憂鬱性精神錯亂無藥可救了。即使沒有這種病,你那富麗堂皇的詞句和精癖的論證,也會把他變成這樣的病人的。”
這是諷刺某些人迷信僵化的教條,這種人的特點是隻相信機械的論證方法,而不相信瞬息萬變的活生生的生活。莫裏哀筆下的醫生常有這樣的特點。柏格森嘲笑一個極端迷信辯論的哲學家說:“你的論證是無可指責地符合演繹法的,但實驗結果則恰恰相反。”這位哲學家卻回答說:“實驗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