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持人交際的六字心訣4(2 / 3)

“你還不如在我的肚子上裝個拉鏈更方便呢!”

要化痛苦為幽默,關鍵在於進入一種假定沒有生理痛苦的境界。一切絕不相幹的東西,會因一點相關而突然變得一致了。

當然,忍痛作趣法的範圍不僅僅限於生理上的痛苦,有時則是心理上的痛苦,如果能把心理的痛苦忍住,則不難把不相同的東西扯到一起,甚到合二為一,使之產生諧趣。

這自然是個笑話,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丈夫會有這麼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這個丈夫不忍住痛苦,他就不可能把神父的職位和他做丈夫的職位輕輕鬆鬆地混同起來,而看不到兩者的巨大差別。

這也可以從反麵說明,通常人們在痛苦的困境中之所以不能充分地幽默,究其原因,主要有二點。

第一,幽默要求人們忘卻眼前的現實的嚴峻性,這是違反了人的基本特性的,即使是假定性的忘卻,也是很困難的。

第二,幽默要求人們把性質不同的東西不動聲色地混同起來,哪怕是口頭上混同起來,這也是很困難的。

人們學會講話和思考的基本法則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概念和語言區別開來,而幽默似乎要把人們的日常語言和思維搞亂了才成。

如果你不能忍受你日常語言和理性思維的規範服從於幽默的談吐和思維的規範,那你就可能把自己關在幽默的大門之外。

6.一語點破的設置懸念法

設置懸念法,是幽默的一個重要的技巧。相聲演員管它叫“設包袱”。即以熱切的語調、真實的細節和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關鍵的那句話說出之前,埋下伏筆,預作暗示,讓聽眾“著了你的道”。然後,用關鍵的話一語點破,或叫解開“扣子”,抖開“包袱”,讓聽者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於是,幽默的效果就發揮出來了。

請看這樣一則幽默,是怎麼樣運用設置懸念法的幽默技巧:

例1

女兒:“爸爸,我們話劇團的一個女演員愛上了一個工人。”

爸爸:“這是條好新聞,我馬上去采訪。”

女兒:“你們記者就愛大驚小怪的,連這種事也值得采訪?”

爸爸:“目前,‘門當戶對’的舊思想還存在,像這樣敢於衝破舊的傳統習慣的好女孩,應該好好報導,表揚一下。”

女兒:“這個女演員就是我。”

爸爸:“怎麼是你,誰同意你這樣做的?”

這則笑話諷刺了那位表麵上反對“門當戶對”舊觀念而實際上滿腦子“門當戶對”舊觀念的爸爸。從中也可看出,女兒用設置懸念法埋下伏筆,先不說是自己,讓爸爸著了道,製造了懸念,到頭來,一語道破是自己,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運用設置懸念法時,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1)不要故弄玄虛,讓人不著邊際。設置懸念要巧妙,順理成章,從而達到幽默的效果。否則,“斧鑿”的痕跡太重了,給人故弄玄虛之感,就不僅不顯得幽默,反而使人反感。所以,設置的懸念要緊扣主題,精心設計,恰到好處。

(2)不要急於求成。如果你迫不及待要把妙語趣事說出來,太急於要引起聽眾發笑,太早地讓人知道有趣的“謎底”,就會顯得操之過急,太早泄露“天機”,泄露了驚奇,由於鋪墊不夠,火候不成熟,結果也就失去幽默感。

所以,應娓娓而談,不疾不徐,使聽眾對結果有錯誤的預期,有一個緩衝思考的時間,然後再一語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慢到使聽眾忘了他所期待和預期的是什麼了。再看以下幾則幽默,就是以不同方式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的:

例2

郵遞員送來一份電報,小芬芬用筷子夾著,小心地走進屋裏,說:“爸爸,你的電報。”

爸爸見了,奇怪地問:“你為什麼用筷子夾著?”

小芬芬說:“我怕觸電啊!”

在這則幽默裏,小芬芬用筷子夾電報就是埋下伏筆,設置懸念,最後小芬芬說:“我怕觸電。”就是一語解開了“扣子”。

例3

兒子:“爸爸,我給您節省了一元錢,您高興嗎?”

父親:“當然高興囉,我的孩子!你是怎樣省的?”

兒子:“您不是說,要是考試得了好分數,就給我一元錢嗎?現在考卷發下來了,我不及格,這一元錢不是給您節省了嗎?”

7.以矛攻盾的自相矛盾法

什麼是自相矛盾的幽默術?

自相矛盾幽默術就是通過言行不一、言語的前後予盾和行為的相互抵觸,造成彼此對言行不同認識的交叉。

自相矛盾法是人們幽默的重要手段,有著鮮明、強烈的幽默效果。因為大家都知道,說話不能自相矛盾,這是邏輯思維得以進行的起碼要件。自相矛盾是智力上低能的表現,然而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往往卻可能產生幽默的趣味,而幽默的趣味恰恰從邏輯上不通的地方開始。這不通的邏輯作為一種結果引起了人們的震驚,推動我們去想象它的原因,而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的。

在生活中,我國自古就有許多精彩的自相矛盾幽默,有個笑話說:

例1

一人被妻毆打,無奈鑽入床下。

其妻喝令:“出來!”

其人曰:“男子漢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

這種自相矛盾幽默,表麵上氣壯如牛,實際膽小如鼠。最為精采的是以大丈夫的堅決性做出怕老婆的表白。

一對新婚夫婦爭吵,妻子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例2

妻子說:“我要跟你吹了。我要去收拾東西,離開這裏去母親那裏。”

“很好,我親愛的,車費在這裏。”丈夫說。

她接過錢數起來,突然說:“我回來的路費怎麼辦?”

既然是宣告要吹,不言而喻的就是不再回來了,可是又問回來的路費怎麼辦,說明還想回來,二者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對於表述一個理性的決定來說是失敗的,對於表達夫妻間的微妙的情感卻是十分成功的。

自相矛盾幽默術就其功能來分,有兩類。一是諷喻他人的,一是自我暴露的。

自我暴露性的往往有故作蠢言自我調侃的特點,純屬調笑,用處在於融洽人際關係,所以人們在社交場合喜歡加以應用。

例3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麵正下雨,他向主人說:

“下雨了,請你把雨衣借我用一用,好嗎?”

主人說:“可以的,不過你要留心點,千萬別把我的新雨衣用濕了。”

明明下雨,把雨衣借給朋友,卻又不讓打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種幽默是戲謔性的,之所以幽默,是因為所說的條件不可能辦到。

在社交場合有這樣一種規律,越是生疏的人,越是彬彬有禮;而越是關係親昵,越是可以開可怕而荒謬的玩笑。由於是自相矛盾的,玄虛的,因而無攻擊性,反而顯得風趣可笑。

自相矛盾幽默法,除了自我暴露一類以外,也有帶攻擊型的。其特點是把矛盾的不相容性以誇張的形式突顯出來,以顯示其荒謬性,來批評或攻擊某種對象。

有個法官斷案的故事,說的正是一個聰明的法官以自相矛盾法查明了事實的真相。

例4

有一次,兩個爭訟者來見法官,一個說另一個欠他許多黃金,另一個硬不承認,堅持說:“我是第一次見他,從來沒有同他共過事。”

“你要他還的黃金,當時是在什麼地方借給他的?”法官問原告。

“在離城三裏遠的一棵樹下。”

“你再去一趟,把那棵樹上的葉子帶兩片回來,我要把它們當見證人審問一下,樹葉會告訴我真情的。”法官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怪誕的建議。

於是,原告去摘樹葉去了,那個叫喊冤枉的被告留在法庭上。法官沒有和他談話,卻在審理別的案子。這位被告作為旁觀者正津津有味地看著法官審案。正當案子處於高潮時,法官突然回頭向他輕輕問道:

“他現在走到那棵樹沒有?”

“依我看,沒有,還有一段路呢!”

“既然你說沒跟他一起去過那兒,你怎麼會知道

還有一段路呢?”法官嚴肅起來。

被告頓時驚慌失措,知道說漏了嘴,不得不承認詐騙罪。

8.反麵求因法

反向求因幽默法就是要求在推理過程中善於鑽空子,特別是往反麵去鑽空子,把極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

在生活中有某種常態,在思維中有某種常理,人們的聯想都為這種習慣了的常態和常理反複訓練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以致一個結果出來,便會自動地聯想到通常的原因。

反向求因法的特點,就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成現實,雖然並不能最後取消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比這種類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劇性的是另一種完全否定了原來因果關係的幽默方法。

例1

一位叫約翰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九十歲嗎?”

醫生檢查了一下約翰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說:“四十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它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也沒有其它任何嗜好。”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九十歲幹什麼?”

本來讀者的期待是:戒絕煙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評價,其結果則不但相反,而且把這一切當成了生命意義。否定了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九十歲的價值,那就是這一切的價值高出於長命的價值之上。

例2

有一次,蕭伯納收到英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信中說,如果他倆結合,養個孩子,那對後代將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樣的腦袋和我這樣的身體,那將會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蕭伯納表示受寵若驚,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好意。他說:

“那個孩子的運氣可能不那麼好,如果他有我這樣的身體和你那樣的腦袋,那可就糟透了。”

蕭伯納用的方法就是反向的求因法,他是向反麵鑽空子,把哪怕是極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當成立論的出發點,構成對方期待的落空。在這裏,蕭伯納的幽默特點是把自我調侃(長得不好看)和諷喻他人(腦袋不聰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例3

某甲很窮,但他從來不肯奉承富人。

某富翁對他說:“我家財萬貫,你為什麼不奉承我?”

某甲答道:“家財是你的,你又不分點給我,為什麼要我奉承你呢?”

富翁說:“好吧,我把家財分兩成給你,你該奉承我了吧?”

某甲笑著說:“兩成?這樣分法太不公平了,我不會奉承你。”

富翁想了片刻說:“那分一半給你,總該奉承我了吧?”

“到那時,你我已經平起平坐。”某甲說:“我為什麼還要奉承你?”

富翁把心一橫說:“我把家財全送給了你,怎樣?”

“哈哈哈!”某甲縱聲大笑道:“到那時,你窮我富,該你來奉承我了。”

喜劇性產生於矛盾的層層轉化,富翁越是期待奉承,就分給某甲越多的財產;越是多分出財產,就越是減少了被奉承的可能性,直至完全喪失可能。

這種方法的好處並非重新另找一個相反的因果,而是由本身演繹出相反的因果線索來。原來是有財而要求奉承,而要求奉承的結果變成了無財,而無財卻隻能去奉承別人。

這種幽默方法可貴之處,不僅在於結論,而且在於推演的過程,要環環緊扣,層層深入。

9.正話反說的反語幽默

反語幽默法就是用相反的詞語表達本意,使反語和本意之間形成交叉。

反語幽默法的技巧在於反語以語義的相互對立為前提,依靠具體語言環境的正反兩種語義的聯想,把相對立的雙重意義以輔助性手段,如語言符號和語調等襯出,使對方由字麵的含義悟出其反麵的本意,從而發出會心的微笑。

反語幽默法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語言手段之一。簡而言之,就是故意說反話,或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