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社交語言的形式和原則2(1 / 3)

第九章 社交語言的形式和原則2

說話注重技巧性

說話是一門藝術。凡是藝術的都是技巧性的。相聲演員的表演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就因為他們說話處處都滲透著技巧。具有技巧性和藝術性的語言才能動人心弦,引人入勝。

說話要有形象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類85%以上的知識,是通過視覺印象被我們吸收的。為了增強視聽效果,說話者當然應該注意自己的外貌形象和體態動作,但更為重要的是,說話者要善於調動語言表達手段,讓抽象的哲理物化為活動的景象,讓空洞的說教轉化為鮮明的畫麵。

說話要做到形象化,最有效的辦法是充分運用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手段。如蔡順華的題為《小狗也要大聲叫》的演講:

各位青年朋友,到這個講壇演講的,應該是曲嘯、李燕傑、邵守義那樣的大人物。我這個嘴上無毛的青年人站在這裏。很不般配喲。(停頓。提高聲調)不過,我很欣賞契柯夫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應該因為大狗的存在而慌亂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聲叫--就按上帝給的嗓門叫好了!。今天,我這個自信的"小狗",就來大膽地叫幾聲。

利用這種新穎滑稽的開場白吸引聽眾後,蔡順華簡單解釋了契柯夫比喻的本意,又很快將"小狗叫"引入了主話題:試想,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倘若隻充斥著極少數名家、權威和當權者的聲音,雖不算"萬馬齊喑,但群眾,尤其是最富有創造力的年青人的智慧和聲音被壓抑了,哪裏會有真正的"九州生氣"?

蔡順華接著以青年工人石峰為例,說明了青年人應該關心國家改革大業的演講主題。演講的結尾仍然緊緊尉繞著"小狗叫"做出了如下結論。

那些腹有經倫但陰柔有餘、陽剛不足的奶油小生是不敢

"叫"的;那些雖"嘴上無毛",但己深請"出頭椽子先爛"等世俗哲學的平庸之輩是不敢"叫"的。響亮而優美的"叫聲",往往發自那些有膽識的開拓者與弄潮兒。如果我國的每一位"小狗"都發出自己的叫聲,那麼地球也會顫抖的!

蔡順華的演講,通篇利用了"小狗叫"這個生動、新奇麵又幽默的比喻,把開場白、正文、結尾貫串起來,使聽眾在笑聲和思索中接受了一個普通而又嚴肅的話題。

有些說話水平較高的人為了證明某些說話的可信性,說話時需要引用大量的數據,但說話又不同於調查報告和工作總結,僅僅把一連串枯燥的數據拋向聽眾,會使現場氣氛沉悶平淡,聽眾也無法記住那些一帶而過的阿拉伯數字。高明談話者總是善於把幹巴巴的數據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圖景。美國記者愛德文·史路森呼籲人們充分利用尼加拉大瀑布的能量的文章,實在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典範:

我們知道,美國境內有幾百萬窮人,吃不飽,穿不暖,然而在尼加拉瀑布這兒,卻平均每小時浪費相當於25萬條的麵包……每小時有60萬枚新鮮的雞蛋從懸崖上摔下去,在漩渦中製成一個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斷地從一架像尼加拉河那樣寬迭4000尺的織布機上織出來,那也就表示同樣數量的布科被浪費掉了。如果把卡耐基圖書館放在瀑布底下,大約在1或2小時內就能使整座圖書館裝滿各種好書。或者,我們也可以想象,一家大百貨公司每天從伊利湖上遊漂下來,把它的各種商品衝落到160尺下的岩石上。

要想不理會充滿形象的言談,就好像要求球迷坐在沸騰起來的足球場上不看球賽一樣困難。所以,法國哲學家艾蘭說:"抽象的風格總是差的,在你的句子裏應該充滿了石頭、金屬、椅子、桌子、動物、男人和女人。"

說話要有個性化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人。善談者總是力求突出自己的個性風格,創造獨特的"我"。偉大的政治家都具有自己的說話風格。如魯迅先生的風格是分衍深刻、外冷內熱、富於哲理;郭沫若的風格是熱情洋溢、奔放不羈、文采華麗;毛澤東的說話風格是通俗風趣、論證嚴謹、民族特色濃厚。

1924年8月,北洋奉係軍閥張作霖要做一次戰前訓話。大帥府的秘書們徹夜趕寫"訓話文稿"。誰知張作霖一看10多頁的文稿,就發了火:"你們這幫耍筆杆兒的。準叫墨汁灌糊塗了!文縐縐的長玩意兒,多耽誤事!說的人費勁,聽的人難受,簡直是活坑人!他媽個八子,重寫!"於是秘書們又晝夜加班,八易其稿,好歹交了1000多字的稿。訓話開始了,張大帥氣宇軒昂地走上講台:"軍人說話,貴乎明簡。軍人說話,貴乎明簡。嗬咳。嗬咳!"張大帥幹咳了幾聲,就再也背不出來了。原來,張作霖把"貴乎簡明"顛倒為"貴乎明簡",一經顛倒,就再也接不上下文了。全場一片死寂。突然,張大帥把日本式胡子一埒,放開嗓門,來了個即興演講:

"他媽個八子!今兒個,咱們就說大實話:前年夏天,咱們跟吳某人老小子幹了一仗,大家還記得吧?!(軍官們低頭不語。稍停片刻)嗯,丟人的事都記在我賬上,你們別抹不開。眼下,姓吳的又找茬了!他媽個八子!你們說說。該咋辦?(群晴激奮,振臂高呼'打'!)好!打!咱們醜話說在前:這回,許勝不許敗,勝的,升官得獎;死的,多給恤金;敗的,軍法論罪!我說話算數!你們好好核計、核計。我的話完了!"

張作霖的即興訓話,言簡意明,結構緊湊,號召力極強,粗魯而率直的用語正是張作霖行伍出身的真實個性的表現,堪稱個性演講的傑作。

張作霖的訓話事例還說明,當說話人與說話稿作者不一致時,個性問題應該引起特別的注意。一個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大談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總是顯得生硬牽強;一個平時不苟言笑的人,照念充滿幽默情趣的演講詞,總是顯得不倫不類。說話風格的個性化還應體現為說話中涉及人物的個性,對說話中涉及的人物,不應僅僅隻是一種平鋪直敘的交待,而應通過細節描寫、對話模擬、形態模仿等手法,充分表現人物個性。某些說話無法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聽眾對說話主題和基本內容又挑不出更多的毛病,其失敗原因往往就是缺乏鮮明的個性。可以這樣說,缺乏個性,任何人都可以上台照念一通講話稿,那隻能是曇花一現的普通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