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近代曆史名人懸案全破譯1
這是一個文藝複興的時代,這是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在這裏,我們凝神在達·芬奇的畫前如醉如癡;我們會被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所深深震撼;我們會對倫琴發明的X射線無限感恩;我們會對飛上天空的萊特兄弟萬分敬仰……但是,我們倘徉在麥哲倫海峽,卻難以洞析麥哲倫之死的真相;對麵雄姿勃發的《大衛》雕像,我們卻不知米開朗基羅的獨身之謎;瞻仰著高大宏偉的凱旋門,我們無法不思索拿破侖的蹊蹺故去;緬懷著締造一世偉業的林肯總統,我們依舊在苦苦找尋著那罪惡的元凶……
普希金是為愛而死嗎
詩人殞沒了!光榮的俘虜——
他倒下了,為流言所中傷,
低垂下高傲的頭顱,胸中
帶著鉛彈和複仇的渴望!
詩人的心再不能夠容忍
那些瑣細非禮的侮辱了,
他起來反抗人世的輿論,
依舊是匹馬單槍……被殺了!
被殺了!
這是俄國詩人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1814~1841)在1837年2月普希金遇難,為悼念普希金而寫的著名詩篇——《詩人之死》開篇的幾句,在詩中詩人憤怒地指出殺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國上流社會。這首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詩篇震撼了俄國文壇。
眾所周知,亞曆山大·普希金是俄國的偉大詩人、近代文學的奠基人。很多人在中學時代就都讀過他的一些作品,如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反映布加喬夫起義的小說《上尉的女兒》等。普希金出身於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有很多藏書,叔父又是名詩人,當時俄國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們家的座上客,因此他從小就受到文學的熏陶。在他青年時期,由於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他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躍,寫出了許多令沙皇政府不安的作品,如《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短劍》、《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和《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
普希金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茨岡》等,並一度遭到沙皇政府的流放。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普希金,將他召回莫斯科。他的小說《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踴篇反映“小人物”命運的作品。最終完成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則被別林斯基譽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1831年2月普希金與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麗婭結婚,1837年2月因為娜塔麗婭與法國流亡者丹特士決鬥,並在決鬥中被殺害。
對於普希金的死,曆來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他是為愛情而死;有人說是因為他的詩歌小說觸怒了沙皇,所以沙皇派殺手丹特士來殺他。而後一種說法是最廣泛流傳和最正麵的說法,萊蒙托夫的詩歌證明了這一點。不論哪種說法,他的妻子娜塔麗婭都是故事的主角。
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是莫斯科公認的第一美人,普希金在舞會上首次見到娜塔麗婭,頓時就被她的美麗傾倒。當時的詩人聲譽如日中天,而芳齡18歲的娜塔麗婭猶如剛剛開放的玫瑰,鮮豔欲滴,清香誘人,普希金被她迷住了。雖然在此之前,有無數的女孩迷戀著詩人,但沒有一位像娜塔麗婭那樣使他魂不守舍。不得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在多次求婚遭到拒絕之後,終於在1830年實現了夢想。他們的結合,按照中國傳統的觀點,應該是經典的“郎才女貌”型。但正是這個美麗的女人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
說法一:沙皇嫉妒普希金的才華和娶了聖彼得堡最漂亮的女人,而使奸計令丹特士與之決鬥,並在決鬥中殺害了詩人。
沙皇尼古拉一世隻比普希金大3歲,他在位30年,以殘暴專橫出名。他第一次見到“彼得堡第一美人”娜塔麗婭時,才37歲,他非常嫉妒詩人的天才和垂涎娜塔麗婭的美貌。為此他使用權利,冊封詩人為禦前初級侍衛。這在詩人的日記中有所記錄:1833年1月1日奉詔充禦前初級侍衛已三日,以我的年齡當此差使,實為恥辱。“我寧願做奴隸,卻永遠不願做弄臣!”
既然身為侍衛,難免經常帶著妻子參加皇室舞會,詩人為此成了上流社會的笑柄,人家諷刺他“成天趕舞會,讓嬌妻招搖過市。”一時間,宮廷內外盛傳沙皇與娜塔麗婭有染。尤其是當丹特士認識娜塔麗婭後,開始瘋狂地追她,一時間謠言四起,最終導致詩人為名譽而戰。
在與妻子共同生活的七年間,普希金曾經三次瀕臨決鬥的邊緣,他都以堅韌的克製力忍耐了。每當普希金收到那些關於他妻子的匿名信時,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
據有關研究發現,在詩人與丹特士決鬥前,沙皇曾經問過普希金:“如果十二月黨人起義時,你在彼得堡將會怎麼辦?”普希金毫不猶豫地說:“我將在參政院的廣場上,在起義者的隊伍中。”以後,詩人又寫了著名的詩篇《致西伯利亞囚徒》,更加引起了沙皇的嫉妒。於是沙皇設計讓丹特士去追求求娜塔麗婭,引出緋聞,轉移視線,引起詩人的憤怒,“掩護”沙皇與娜塔麗婭的關係。對於沙皇垂涎娜塔麗婭的美貌,丹特士是一清二楚的,否則借給丹特士三個膽,他也不敢同沙皇爭風吃醋啊!
史料證實,在決鬥前,娜塔麗婭曾經跪著勸阻過普希金,求丈夫別去決鬥。普希金清醒地說:“我不是為你去決鬥的!”普希金曾屢遭沙皇軟禁監視,沙皇要殺他也是易如反掌的。但沙皇卻以如此卑鄙的手段殺害了詩人。普希金是為了維護人格的尊嚴而向丹特士挑戰的,監視、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沒像人格受侮辱這樣不可忍受,於是他奮起反抗社會的輿論。他並不是去尋求死亡,他是如戰士那樣視死如歸。
說法二:詩人與娜塔麗婭的婚姻從一開始就孕育著一顆不幸的種子,由於娜塔麗婭的輕佻行為,致使詩人蒙羞,導致詩人為愛情與名譽而死。
對於普希金來說,詩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但對於娜塔麗婭來說,詩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樣,她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懂,普希金與妻子之間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因此結婚之後,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邊雖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這滿足了他的占有欲和虛榮心。但要博得這位美人的歡心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為了維持婚後的體麵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貸來度日。以至於跳舞到很晚才歸采的娜塔麗婭還睡在床上的時候,門口就傳來了債主們前來討債的門鈴聲。而娜塔麗婭雖是家庭主婦,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覺、生孩子之外,其他職責一概不問。
普希金在與娜塔麗婭七年的婚姻中,初始如獲至寶,備加嗬護和炫耀,為娶得這樣一個美人為妻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憑借自己天才詩人的名聲,將自己的妻子介紹給朋友,引見給皇後和沙皇,帶進彼得堡的上流社會,進入交際圈,引起人們的一片驚歎。詩人在為之自豪的同時也遇到了煩惱,隨著娜塔麗婭參加的舞會越來越多,她那魅力的光環已經超過了丈夫的聲譽。在各種舞會上,人們談論的話題,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詩,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麗。人們喜歡她,仰慕她,熱戀她,甚至渴望得到她。在每月如眾星捧月的生活中和不停地受到許多男人大獻殷勤之後,娜塔麗婭開始暈頭轉向。她下意識地接受所有男人獻來的殷勤,毫無顧忌地在丈夫麵前與他們打情罵俏。特別是在身高一百九十公分的“英俊王子”、荷蘭公使的幹兒子、法國人丹特士出現後,她那不檢點的行為舉止更加明顯,有時甚至達到了放肆的地步。丹特士利用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以及沙皇的信任和人們對他的寵愛,對娜塔麗婭窮追不舍。而娜塔麗婭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對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絕和阻止,反而覺得很快樂,非常樂意接受。這種狀況持續了兩年之久,娜塔麗婭不知分寸的舉止越來越離譜。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個紙袋。拆開一看,裏麵裝著三封“綠帽子協會”寄給他的成員證書。證書上麵這樣寫道:綠帽子最高勳章獲得者、騎士團長及騎士們會聚勳章局,在尊敬的納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為主席的助手和獎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務書記——波爾赫。
就在同一天上午,維婭澤姆斯基、維耶爾戈爾斯基、瓦西裏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樣的匿名信。頓時,整個彼得堡流言蜚語聲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會談論的笑料,成了人們嘲笑的對象。甚至在一次晚會上,某個名叫多哥爾魯科夫的年輕人在普希金的腦後豎起了兩根手指,作羊角狀,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