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第二次招安(2 / 2)

“蔡京和高俅身為朝堂重臣,不思為國分憂,反而暗中使壞。”

“來人,下旨申飭二人,讓他們不得再插手梁山之事,不得破壞招安!”

命人傳了旨意,又將陳宗善革職,傳來殿前太尉宿元景,命他招安梁山。

宿元景正在聞煥章那裏得知梁山泊的事情,聽到皇帝傳召,急忙上殿奉命。聽到皇帝有意讓自己招安梁山後,宿元景道:

“梁山泊首領盧俊義,本是大名府的員外,去年被梁山泊陷害,不得已上了梁山。”

“此人素懷忠義,上了梁山之後,一力主張招安。因疵梁山泊忠義之輩愛戴,奪了寨主之位。”

“但是梁山泊的舊寨主,人稱鄆城宋江者,一直暗藏詭詐,破壞招安之事。”

“臣以為這次招安後,必須調離此人。免得他在山東,繼續掀起叛亂。”

趙佶本就想將梁山泊眾灑離山東,南下江南平叛。聞言頓時道:

“那就讓盧俊義和宋江,南下江南平叛。”

“若是能夠得勝,朕必不吝封賞!”

宿元景心裏也是這個想法,但他從聞煥章那裏聽後,卻知道梁山泊眾人,並非全認同招安。懷著憂心,向皇帝道:

“陛下所言甚是,但是梁山泊人,多有出身山東者。”

“這些人因為被擴田所占了田地,又不能在梁山泊中捕魚,所以當了草寇。”

“如今陛下已赦免他們罪過,臣恐這些人故土難離,不願南下江南。”

趙佶哪不知道梁山泊之事,是由擴田所引發。但是擴田所是他的錢袋子,他自然不願廢棄,聞言撇過此事,問宿元景道:

“那你梁山之事,應該如何解決?”

宿元景見皇帝絲毫沒有提起擴田所的意思,心中有些失望,卻隻得道:

“盧俊義出身河北,在山東人望不高,梁山泊草寇之所以讓他當首領,是因他主張招安。”

“以此人對朝廷的忠心,多半不會再反。倒是宋江此人,不但心懷叵測,在山東也素有人望,不可留在原籍。”

“臣以為,可命盧俊義在梁山泊周圍做官,安撫梁山眾人。同時調宋江等人,南下江南平叛!”

“如此,不但江南之局可解,梁山泊留在山東者,也無法掀起叛亂。”

趙佶聽宿元景提議將盧俊義和宋江分開,雖知這是拆散梁山泊的好辦法,卻仍擔心盧俊義留在原地,以後掀起叛亂,道:

“盧俊義此人,當真忠心朝廷嗎?”

“會不會在朝廷大軍離去後,再次掀起叛亂。”

宿元景和盧俊義素無交情,自然不敢為盧俊義打包票,道:

“陛下若是疑心,可命盧俊義進京,在朝廷中任官。”

“隻是這樣的話,臣恐梁山泊那些桀驁不馴之人,沒了約束之後,重新掀起叛亂。”

著,他又將李逵扯詔、口出狂言之事,向皇帝一一道來。聽得趙佶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將李逵立時斬了,以泄心頭之氣。

“此賊如此狂悖,定然不得好死!”

“先將梁山拆開,以後想法炮製!”

命宿元景攜詔書,再次招安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