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憂心忡忡,對招安更是看重。他知道,梁山泊擺出如此場麵,若是這次招安仍然沒有談攏,以後少不得在山東為禍,糜爛京城東部。
因此,宿元景在隨著盧俊義等人,來到聚義廳後,將皇帝賜下的器物一一擺放,立即宣讀詔文:
“製曰:朕自即位以來,用仁義以治下,行禮樂以變海內,公賞罰以定幹戈。求賢之心未嚐少怠,愛民之心未嚐少洽。博施濟眾,欲與地均同;體道行仁,鹹使黎民蒙庇。遐邇赤子,鹹知朕心。
切念盧俊義、宋江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誌凜然。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情懇,深可憫憐。
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齎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盧俊義等大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給降金牌三十六麵,紅錦三十六匹,賜與盧俊義等上頭領;銀牌七十二麵,綠錦七十二匹,賜與盧俊義部下頭目。赦書到日,莫負朕心,早早歸降,必當重用。故茲詔敕,想宜悉知。
宣和二年孟冬十月八日詔示”
盧俊義和梁山泊各位頭領聽到詔書之中,自己等饒罪過已經被朝廷盡數赦免,頓時山呼萬歲,拜謝朝廷恩典。
待眾人取了金銀牌麵、紅綠錦段,又各飲了禦酒,盧俊義又問起朝廷安排,道:
“承蒙朝廷恩典,赦免盧某罪過。”
“不知招安以後,朝廷打算將我等梁山泊之人,又安排到哪裏?”
宿元景一路行來,已知梁山泊的實力,加之他在京城,已經從聞煥章那裏得知,梁山泊中頭領並非全然認同招安。他心中擔心這件事起了變故,沒有將朝廷打算調梁山泊南下平叛的事出來,而是道::
“子寬恩降詔,赦罪招安,有意讓諸位頭領,前往東京受賞。”
“若有願意去的,可隨下官進發。若是不願去的,可以就此下山。”
“諸位罪過如今都已赦免,隻要拿著金牌,回到家鄉之後,定然無人來犯。”
打算讓梁山泊遣散一些人,削弱梁山實力。
盧俊義聽到此言,心中自然不願。不過,作為首領,他卻不便當麵和宿元景爭執,隻是看著武鬆,讓他出言反對。
武鬆早從盧俊義那裏知道如何行事,頓時大聲叫道:
“我等一百零八人,上應罡地煞,如今生死一處,萬萬不會分開。”
“否則下山之後,有人不識金牌,我等單人獨鬥,如何能夠自保?”
和魯智深、劉唐等人,一起鼓噪起來。
梁山泊頭領之中,如呼延灼等在禁軍有關係的,聽到朝廷有意讓梁山泊眾人進京,本來已經意動。聽到武鬆此言,卻又遲疑起來。
他們在禁軍中累世為官,本就知道受招安的將領在軍中受到排擠,如果梁山泊有些人不服之下,再次起兵造反。他們在回到禁軍之後,又該如何自處?
因此,這些人即使有讚同宿元景所言的,在聽到這些饒叫嚷後,也不敢提進京之事,隻梁山泊兄弟一體,不願分開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