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少年為什麼要學經濟學3(1 / 3)

第一章 青少年為什麼要學經濟學3

市場經濟的建立

1723年,英國誕生了一位律師和海關官員的兒子。他對求學有很濃的興趣。14歲時,他開始進入大學學習,17歲獲得碩士學位。16歲的時候,他得到一項獎學金,來到牛津大學攻讀哲學、法律、倫理學。

在旁人眼中,他是一個神情恍惚、心不在焉的人。他自稱“除了書對其他一無所求”。因為專心思考問題,他會表現出一些奇怪的舉動。人們經常看到他在做禮拜的時候獨自發笑。有一天早晨,他沉浸於所想的問題,穿著睡衣走出宿舍15英裏,直到附件教堂的鍾聲把他驚醒。還有一次,他一邊走路,一邊跟朋友討論問題,結果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坑裏。

這個人叫亞當斯密,後世的人稱他為經濟學之父。1776年,他出版了花10年時間撰寫的《國富論》,奠定了他無可爭議的經濟學創始人的地位。在這本流傳了二百多年經久不衰的偉大著作中,有一段廣為傳誦的話:

一般來說,每個人並不打算去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能促進多少公共利益。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自己的利益。但在這麼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指引他去達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目標。由於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實際上促進了社會的利益,這種效果甚至比他專門去增進社會利益時產生的效果還要大。

這就是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論斷。它揭示了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由於追求自利而導致社會財富增加的奇妙原理。亞當斯密的這段話和整部《國富論》,因此成為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和源泉。後世的經濟學家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看不見的手”的作用而展開的。

在這一章,我們將介紹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條件,說明它們是如何從曆史上產生並發揮作用的。如果沒有這些基本條件,“看不見的手”就無從談起,人的自利就不可能導致社會財富的增加。

市場經濟改變世界

時間來到18世紀,如果你是前麵提到的那個在太空中注視人類活動的外星人,你會發現,在地球上稱為西歐的地方,人類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種變化從西方國家開始,逐漸擴散到全世界,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如果你是生活在幾千年前的一個古希臘人,由於某種奇跡進入時光隧道,跨越時間來到1750年的英國,你會發現有許多東西似曾相識。但是,如果你再往後跨越時間,你就會覺得來到了一個“不真實”的世界中。在這裏你能夠認識和理解的東西已經很少。因為在兩個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據估計,1650年世界人口是5億左右,1750年達到8億,1804年為10億,1930年20億,1975年40億,1999年達到60億。與此同時,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從18世紀的30歲增長到1900年的45歲,再增長到1996年的76歲。出現這種改變是因為人們的食物和居住環境大大改善,衛生條件和醫療技術飛速進步。

2.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普通公民享受的奢侈品即使以往社會最富有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作為一種對比,我們知道,在2200年前,隻有極少數富人才能喝得起酒;而在中國唐朝,皇帝為了吃到荔枝,要用快馬一匹接一匹地輾轉千裏運送。這些東西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很普通的消費。更不用說飛機、空調這樣的發明,就是古代的皇帝也享受不到。

3.社會上出現了成百上千的新職業。在古代,社會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但近兩個世紀以來,農業在經濟活動中的統治地位已經結束,工業和服務業迅速崛起。在美國,5%的農業人口能夠養活95%的非農業人口,並且還有大量富餘用於出口。這樣,人們不再為吃飯發愁,轉而關注旅遊、娛樂、藝術和各種各樣的新奇享受。

4.新發明不斷湧現。新能源和各種機器代替了人工勞動,新材料和新物質不斷被創造出來。煤、電、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人們從未聽說過的新技術,驅動著各種機器,包括機床、電器,汽車、火車,電話、電報,直到廣播、電視、互聯網,從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各個方麵全方位、高質量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

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什麼?簡單地說,是因為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製度。這種製度跟以前的社會製度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主要靠掠奪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在這種製度下,人們靠創造財富來增加自己的利益。於是,整個社會的財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這種製度叫“市場經濟”。當然,在我們提起這個名稱的時候,不要誤認為這是某個人的發明,也不要以為它是一夜之間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正如前麵所說,社會進步一個曲折的過程,它往往從某個國家的某種變化開始,然後擴散到越來越多的地方,逐漸形成一種社會秩序。所以首先要記住,市場經濟,是16世紀在西歐開始萌芽、此後逐漸完善並向全世界擴展的一種新的社會秩序。但直到今天,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還沒有完全實現市場經濟。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程度不同的市場經濟社會中。

“市場經濟”是一種稱呼,是對某種社會狀況的概括。這種社會狀況可以有幾個類似的名稱,例如“市場製度”、“市場社會”、“市場體製”等,都是一樣的意思。這一點在後麵的內容中要注意理解。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市場製度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在市場製度下社會財富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市場,你一定去過,那是人們買賣、交換商品的地方。市場經濟,就是以交換為主要特征和內容的社會製度。這個定義很簡單,卻足以說明市場經濟為什麼能成為一種具有巨大財富創造力的社會製度。

前麵說過,人都是自利的,但自利可以有多種方式。在市場製度之前,人獲得利益的主要辦法是去掠奪別人已經創造出來的財富。所以每個人要爭當有權有勢的人。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迫於生活,不得不辛苦勞作,但他們的勞動果實隨時可能被官府或有權勢的人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奪走。

那時候,人類社會的曆史基本上是由統治者壓迫勞苦大眾和勞苦大眾群起反抗的故事構成的。由於統治者的橫征暴斂,窮人不堪忍受,揭竿而起,成功之後少數窮人成為統治者,他們再去剝削壓迫其他窮人,然後再被別人革命,這就是曆史的基調。

為了奪權,紛爭不斷。一旦戰亂來臨,幾十年苦心經營的生產手段夷為平地。絕大多數的年代裏,人們顛沛流離,掙紮在死亡線上。有幾年太平光景,就算曆史上罕見的盛世。在這種不斷動亂的背景下,人們的聰明才智和時間精力很大一部分用在了人與人爭鬥的非生產性活動中,創造財富完全是一句空話。

而在市場製度下,交換取代掠奪成為人們追求利益的最主要方式。在這樣的社會裏,一個普通人不用擔心自己的財產會無緣無故地被皇帝或官府沒收,也不用擔心會在連綿不絕的戰亂中喪失生命或自由,他不需要通過攀附權貴來獲得安全和財富。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享受,他必須用自己生產的商品去交換。這樣,所有人都把精力放在增加生產和改進技術上麵,使得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在短短三、四百年間,市場製度創造出過去幾萬年人類社會也不曾創造的財富,每個人都享受到過去的皇帝也無法享受到的舒適生活。

1978年起,中國開始了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此後的二十多年,我國的經濟實力空前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都得到了顯著的改進。市場上的商品堆積如山,商品的質量和品種比20年以前提高了幾個檔次。隻要有錢什麼都能買到。而且百姓確實比過去富裕多了,銀行裏的存款比20年前增加了20多倍。這樣的經濟發展的成就是我國幾千年曆史中從來沒有過的。

回顧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曆史,除了“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幾個有限的太平盛世,基本上不是兵荒馬亂就是饑荒瘟疫。小孩子生下來就在死亡線上掙紮,相當一部分人活不到成年。解決溫飽是大部分人麵臨的主要問題,食肉衣錦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很多人的一生不是享受生活,而是痛苦煎熬。

在西漢,中國的全國人口為6000萬人,到了1000年後的宋朝,人口反而降為2000萬人。這期間不是沒有人口增加,而是一次戰亂就會消滅人口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三以上。最近的一次人口大災難發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國時期,中國人口從1850年的4.3億下降到1863年的2.3億,13年的時間消滅了2億人。不難想象,這其中上演了多少血淋淋的人間悲劇。

在市場製度出現之前和之後的社會,是兩個極不相同的世界。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都願意生活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但這個製度如何建立?它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和特征?我們放在後麵詳細討論。在這裏,我們還要強調市場製度對技術進步的重要作用。

直觀地看,人類生活之所以得到改善,社會財富之所以增加,是因為有人發明了各種先進的機器和技術。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根源。但這種觀點是片麵的。實際上,科學技術的提高,跟市場製度的建立分不開。

首先,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激勵。也就是說,發明新技術的人要得到一定的獎賞。在市場製度之前,出於好奇心和偶然性,人們也會有一些科學發現,但這種情況下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零碎和間斷的。而在市場製度之後,發明新技術的人能從自己的發明成果中得到巨大的經濟回報,這就激勵了人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發明創造中。科學研究成為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活動,結果導致了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18世紀開始,對人類曆史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之所以從英國發生,跟英國最先頒布專利法、使發明創新者的經濟利益得到保證是密不可分的。

1624年,英國出現了《獨占法》,這是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專利法。1689年,倫敦的托馬斯薩弗裏為抽水機申請了專利;1730年,約翰凱發明了“飛梭”;1770年,詹姆斯哈格裏夫斯為自己的“珍妮紡紗機”申請了專利;1777年,瓦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工業革命的序幕由此拉開。

其次,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需要市場製度的指導。科學技術要促進社會進步,改善人類的生活,必須轉化為各種有用的產品。但什麼是有用的產品,什麼是有用的技術,要在市場製度中才能分辨出來。市場的這種作用是通過的價格來實現的,這一點我們後麵詳細介紹。在這裏要指出,如果沒有市場製度,科學技術的研究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就像在古代,為了給皇帝煉製長生不老的“仙丹”,出現了煉丹術,但這種技術在浪費大量人力和資源之後,除了廢藥渣,什麼也沒有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