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芬香永存
梧桐樹
那天,我走過一株梧桐樹下,一片落葉打著旋悄然飄落在我的腳邊。我蹲下身,輕輕地將它揀起來,輕撫著它那布滿灰塵的焦黃幹枯的葉麵,細數著它那飽經滄桑的每一道紋理,一股暖流頓時傳遍了我的全身。
它也曾經是一片嫩綠的小芽兒呀!和其他的小芽兒一樣,當春風吹醒了大地的時候,它也伸伸懶腰,頂破樹皮,探出頭來,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當它看到小夥伴們一個個都精神抖摟地伸展著身子,努力地展示著自己鮮亮而美麗的身影時,它也盡情地吮吸著大樹媽媽
的乳汁、使勁地汲取著太陽公公的光和熱。它用盡全身的力氣長啊長,暴風雨來了,豆大的雨點打在身上,它從不抱怨,猛烈的狂風吹在身上,它毅然挺立。在經曆了無數的風吹雨打之後,它終於長成了一片翠綠的樹葉,並和其他的夥伴們一起,在炎熱的夏天裏,為這個城市獻出了一片濃陰。在某個烈日當空的午後,當有人在大樹下乘涼、聊天的時候,它會情不自禁地發出寬慰的笑聲;在某個不期而遇的狂風暴雨中,它會努力地伸展開自己的每一個細胞,為匆匆而至的路人支撐起一片寧靜的港灣..偶爾會有人讚美自己幾句,而更多的時候是行人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不過它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隻要一想到自己能給人們遮風避雨,哪怕時間很短,它的心中就會充滿無限幸福。 終於有一天,秋姑娘來了,它覺得自己的力氣也快用完了,它看看自己,發現自己的顏色開始變深、變暗了,它的質感也不再柔韌而開始變得生脆。一陣秋風刮了過來,它覺得自己都連握住大樹媽媽之手的力氣都沒有了,它知道自己已經老了,也該離開這棵大樹了,於是它依依不舍地看了大樹最後一眼,告別了從小一同長大的夥伴們,隨著秋風,飄然而落。 萬物均有所歸屬,葉落也該歸根。我輕輕地把它放到了梧桐樹腳下,因為我知道,即使這片樹葉已經枯萎,在別人看來已經毫無價值,可它依然會伴隨著秋風秋雨,化為泥土,化為塵埃,滋潤著來年的新芽兒。
傷離別
那一晚,我們來到了校園旁的一個酒店,全班30個人圍坐成三桌。這是我們的離別酒。 首先,自然是班長講話。他的話很短,也就是要求我們以後無論身處何方都應記住我們曾經的四年,記住我們的班級。此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惟有用啤酒才能釋放出四年來深藏於我們內心的情感。 整個包廂彌漫著碰杯聲,聲音中包含著大家彼此四年來經曆的一點一滴。從此,無論熟悉的,不熟悉的,有矛盾的,沒有矛盾的,都成了兄弟、姐妹。因為我們一起在機自61班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度過了人生中最為美好的四年。 忽然間,從哪個角落傳來了哽咽聲。很快我們都被感染了,整個包廂也開始亂了。哽咽變成哭泣,聲音越來越大。即使是那平時最為堅強的人,此時他們的眼睛也都飽含著淚水。我們相互擁抱,用淚水潤濕同窗的肩膀。 那一夜,無論會不會喝酒的,都醉了。我們興奮,我們鬱悶;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最後的晚餐,我們都想用酒精封存自己的頭腦,減少我們的惆悵與不舍。 漸漸地,不勝酒力的倒下了。有的趴在桌上,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吐了一地..服務員幾次想進來勸阻,可她們站在門口一看便又回去了。也許她們早已習慣這樣的場麵。 出了酒店,我們相互攙扶著走回交大,奔忙於校園間的低年級同學都投來驚異的眼光。在校園的草坪上,我們繼續未曾結束的晚餐。此時,音樂代替了啤酒,笑容代替了眼淚。雖然,我們的嗓音有些沙啞,我們的笑聲有點離愁。
夜深了,這個城市,這個校園仿佛隻有我們。我們盡情地喧囂這心中的情感。 “我愛你,我的大學!” 在那個夜晚,我們對於西安交大,對於心中的女孩,對於曾經令自己心靈起伏的大學時光充滿了眷戀與不舍。
選擇
選擇 如果我是一片雲, 我會放棄高高在上, 我選擇化作一滴滴小雨飄落人間。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鬱鬱蔥蔥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 我會放棄奔流到海, 我選擇化為甘泉流入麥田。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聽聽農民伯伯喜悅的笑聲,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靈芝, 我會放棄長命百歲, 我選擇化為一滴滴藥湯灌入人口中。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位康複病人的笑臉,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塊礦石, 我會放棄平靜安逸, 我選擇熔入爐中化為滾燙的鋼水。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樓大廈, 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隻白鴿, 我會放棄自由嬉戲, 我選擇永不停息地把橄欖枝銜到 戰爭的國度。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飽受戰爭痛苦的兒童 正在快樂地玩耍, 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選擇題, 向前?向後?往左?往右? 如果你已迷失方向,瞧瞧你心靈中 的真、善、美吧, 那,就是你的答案。
牢籠
如果你選擇的是翅膀,你將擁抱整個藍天。 如果你選擇的是鰭,你將親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選擇的是四足,你將體味莽莽綠林。而我的選擇卻是———牢籠。 人說:“絕色女子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大藝術。”何以這位藝術家如此不愛惜自己的辛苦結晶? 我在浣溪側濯洗過雙足,那水輕靈自由;我在亭榭中沐浴過晨風,那風飄逸清新。 我是大自然的女兒,我可以盡享自然的一切饋贈,在我們美麗的家園中盡享著生命的潤澤。然而,在那如畫的國土上,竟然出現了戰亂。 當我看見鳥兒們驚得四散奔逃,當我聽見河流的丁冬轉向了嗚咽,我不願歎息什麼,風更不會哭泣什麼。我清楚地理解現在的處境,我的處境,我的命運也就是越國的命運。 我不僅是自然的女兒,而且是越國黎民的女兒。看見頹敗的家園,傾聽戰士們沉重的歎息,我做出了選擇。 放棄的是青山綠水,是亭台軒榭,是歡歌笑語,是兄長父母。選擇的是人前假意歡笑,是深夜淚濕巾帕,是違心奉迎,是刻骨傷痛。然而,我知道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我一人如入牢籠,但我的人民可以死裏逃生。我不求人們為我歌功頌德,這隻是女兒對偉大母親的一點回報。 我打點行裝,淚水被風吹成一條彎曲的小河,流淌在祖國的大地之上。我又輕拂一下琴弦,那音韻在山穀中回蕩婉轉成千古泛音。 我以平靜的聲音告別祖國:“我是西施,我選擇牢籠。” 我走了,腳步沉重。但我心中有一個信念——“越必滅吳”!
勇敢奔跑
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後才能拾掇失意後的坦然,挫折後的不屈,困苦艱難後的從容。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濕秋香滿池岸,峰來不羨瓦鬆高。 我策一匹駿馬,在昏黃的古道上奔馳。然而,官場的爾虞我詐,世俗的道貌岸然絆住我奔跑的腳步,無情的現實冷卻了我一腔熱血。是啊,想當年力士為我脫靴,貴妃為我磨墨,那該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順暢的時期啊。 可是,無意間我看到了力士諂媚的醜態和貴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覺得我應該永遠讓我奔跑的雙腳停滯不前,離開這黑暗的金馬門。我清醒地知道,我寧願散盡千金,隻求一醉,也不願摧眉折腰,做大唐的“禦用文人”! 於是我帶上一把佩劍,把一杯酒去尋訪我暫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遠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門。 昔日我騎卸賜驃馬奉詔奔馳,今日我騎白鹿奔向我夢寐以求的遠方。濁酒深酌,重返喜地,尋幽豪飲,同銷萬古情愁,南下吳越,夢遊天姥,齊敘難酬鴻誌。奔跑讓我屢跌屢撞,奔跑又讓我獲得心靈的超越——思想,永遠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蘺趣未窮。寧可枝頭搶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我送走了那個可棄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過,我就被遠兵的羅網網住。 我回頭看那無止境的路,從臨安到嶺南,這一路我的確奔過來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當年,我心懷抗元大誌,跨上戰馬,馳騁沙場。我在奔向戰場,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處歸鴻:大丈夫誌在軍營。 可是臨安府,容得了一代糊塗君王,容得了一群窩囊庸臣,卻容不了一顆誓死效忠的赤誠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隻能永遠奔跑,哪怕隻殺一個元兵,收複一寸疆土。荊棘算得了什麼,刀光劍影又有何畏懼。 今夜,我卻被困在暗牢,也許永遠不能跨上我心愛的坐騎,去馳騁邊疆,馳騁信念,馳騁人生了。簫聲吹得人哀怨,但哀怨從來不屬於偉丈夫,士可殺不可辱。鐵骨錚錚的文天祥怎能跪著生! 燕山月靜靜灑下,秋菊無聲無息地盛開,塑一座聖潔的雕像。 奔跑讓我遍體鱗傷,拋頭灑血,奔跑又讓我在心靈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躍——意誌,應該在殘酷和無情中超強。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寫了熱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氣風發; 生命是一瀉瀑布,宣誓了堅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靈上跨躍。
明智的選擇
為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著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為什麼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隻因為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今天接過試卷,我不由的在心中讚歎——這是語文考試的一大革新!沒有了平日裏框架式的出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能體現水平的試題結構,我不敢說規範化的試題有何弊端,但我可以說,創新需要勇氣,它不僅是在選拔人才,更是在引領中國文學走向風格化,這是一個成功的前奏! 我們在適應別人的創新,而為何我們不嚐試著跳出枷鎖呢? 當你看到身邊的交通警示牌上寫著“小心慢行”,而美國的交通警示牌上卻寫著“如果想讓你的車子遊泳,請照直開”的時候,你是否感受到了風格的魅力。“小心慢行”一句極其規範化的話,或許隻會讓人不屑一顧;而創新的產物卻不一樣,它在給人幽默感的同時,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駕駛員的心中。一成不變的事物,有時並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而帶上風格的創新,哪怕隻有一點點,也許會讓人擁有喜出望外的收獲。這就是新生事物旺盛生命力的寫照。 也許你要說,被圓圈套住的事物有章可循,它更穩定;可是別忘了,跳出枷鎖,創造風格,永遠領先於被規範化的條條框框,因為它被注入了一種鮮活的思想——創新。 貝多芬說過,一個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就是在陳舊與新穎之間果敢地選擇了新穎。 麵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為何羅丹卻不這麼認為呢?因為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是什麼東西如此出類拔萃,是什麼東西敢於走出枷鎖,實現完美?是創新,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是它們在向“規範”挑戰,是它們為敢於創新的人蓄積了勝利的呐喊。 規範化的城市、街道,規範化的工作、學習,規範化的生活、娛樂,是否已經讓你厭倦了?沒關係,隻要你帶上在規範的圈子裏所學的知識,用勇氣武裝自己,帶上一顆年輕朝氣的心,堅定地跳出這一束縛思維的條框,你就會看到創新在向你招手,它會帶領你走向生命的另一個極致! 自信一點,跳出枷鎖,創造風格吧!看吧,前方的鮮花在為你歌唱,因為你是明智的!
要的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