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袁崇煥蒙冤5
思想啟蒙的先驅龔自珍
龔自珍,一名鞏祚,字瑟人,又字愛吾,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的詩人、思想家、教育家,是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
龔自珍出身於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祖父龔褆身,官至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父親龔麗正,是一個漢學家,擅長考據之學。龔自珍的外祖父段玉裁,是清中葉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中,龔自珍自幼就受到祖、父輩很好的文化熏陶。
11歲時,龔自珍隨家人遷居北京。從這個時候起,他的外祖父考據學派大師段玉裁開始親自教授他學習《說文解字》,從此他與正統考據學派結下了不解之緣。清代考據學派上溯可至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這三位偉大的思想家,因此考據學派從最初開始便包含有民主性的因素。龔自珍學習正統考據學派的學問,不僅使他掌握丁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使他接觸到明清之際萌芽的近代民主主義哲學思想,促使他形成反理學的解放思想和經世致用的政治思維。
因為父親放了外任,龔自珍隨侍父親左右,先後在江南的徽州、上海等地度過幾年時光。
在上海期間,龔自珍接觸到西方傳入的技術先進的工具和玩物,大大開闊了眼界。正是在這一時期,龔自珍思想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感受到了世局的衰頹,對封建末世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早期的社會批判思想初步形成。應該說,龔自珍已經從一個有經世致用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個廣泛閱曆社會的政論家,這一點,可以從他這一時期的兩組文章《明良論》和《乙丙之際著議》看出。這些批判社會的文章標誌著龔自珍的世界觀出現了重大飛躍,也是他生活道路的重大步驟。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龔自珍得中舉人,但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未能中進土。在這期間,龔自珍師從公羊學大家劉逢祿學習公羊家言,不過龔自珍並未把公羊之學當作一種學問來研究,而是把公羊之學微言大義的方法用於議論朝政。
龔自珍由人引薦,謀了一個內閣中書的職務,發表了大量的議論時政的文章,比如《西域置行省議》、《北路安插議》、《古史鉤沉論》等,表達了一個關心祖國命運的進步思想家的勇氣。同一時期,龔自珍還以一位傑出詩人的身份出現在曆史舞台上。他創作出大量的抒情詩,或側重於個人際遇的思緒,或側重於詠史諷世的感喟,藝術地勾勒出一個思想家的靈魂。
道光九年(1829年)龔自珍終於得中進土,他並不請求外任,仍然回到內閣擔任中書工作,意在置身政治中心的北京,更好地實現改革社會的理想。
龔自珍以交友、上書等形式,大力地抨擊腐朽的官僚習氣,呼籲改革行政、用人製度。同時還十分關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主張嚴禁吸毒,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
龔自珍尖銳的抨擊終於觸怒了守舊頑固官僚,他經常遭到排擠和打擊。頑固保守的官僚集團,決不能再容忍這樣一位具有民主主義啟蒙思想的改革思想家留在京都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龔自珍被迫結束了一生的政治活動,離開京城。
從離京起始,到安家昆山止,龔自珍寫下了315首七言絕句,合稱為《己亥雜詩》。這些詩作包括他的交遊、回憶、愛情、感懷,特別是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評論,集中、藝術地表達了一個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豐富的內心世界。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2日,龔自珍突然發病,不幸逝世,終年50歲。這位民主主義啟蒙思想家壯誌未酬,令人感慨不已。但他的思想和創作,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將仍然給我們以啟示。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明王朝政治越來越腐敗,邊防也越來越鬆弛,在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機擴大勢力,開始強大起來,它的領袖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貴族家庭。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貴族,被明朝封為建州左衛的官員。努爾哈赤從小就練習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十歲那年,母親死去,他的繼母待他不好。努爾哈赤不得不離開家庭,和當地夥伴在一起,在莽莽林海裏打獵。挖人參,采鬆子,拾蘑菇,然後把這些山貨帶到撫順去賣掉,掙錢過活。撫順的集市很熱鬧,女真人常在那裏用山貨跟漢人交換鐵器,糧食,鹽和紡織品。努爾哈赤在撫順接觸了很多漢人,學會了漢文,他還挺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一類小說,這說明他受漢族文化影響是很大的。
建州女真有好幾個部落,互相攻殺。明朝總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來加強統治。努爾哈赤二十五歲那午,建州女真部有個土倫城的城主尼堪外蘭,帶引明軍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孫女。覺昌安得到消息,帶著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孫女。正碰上明軍攻打古勒寨,覺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戰中都被明軍殺害。
努爾哈赤痛哭了一場,葬了他的祖父,父親,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軍,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蘭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裏說:“殺我的祖父、父親是尼堪外蘭,隻要你們把尼堪外蘭交給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隻把他祖父、父親的遺體交還他,但不肯交出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滿腔悲憤回到家裏,翻出了他父親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分發給他手下兵士,向土倫城進攻。努爾哈赤英勇善戰,尼堪外蘭不是他的對手,狼狽逃走。努爾哈赤攻克了土倫城,繼續追擊,趁機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
尼堪外蘭東奔西竄,最後逃到了鄂勒琿(今齊齊哈爾附近),請求明軍保護。努爾哈赤也追到那裏,明軍看他不肯罷休,怕因此引起戰爭,就讓努爾哈赤殺了尼堪外蘭。
努爾哈赤滅了尼堪外蘭,聲勢越來越大。過了幾年,統一了建州女真。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當時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還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中有個葉赫部最強。公元1593年,葉赫部聯合了女真,蒙古九個部落,結成聯盟,合兵三萬,分三路進攻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聽到九部聯軍來攻,事先做好迎戰的準備。他在敵軍來路上,埋伏了精兵;在路旁山嶺邊,安放了滾木石塊。一切安排妥當,他就安安穩穩睡起覺來.他的妻子看了很著急,把他推醒,問他:“九部兵來攻打,你怎麼睡起覺來,難道真的你給嚇胡塗了?”
努爾哈赤笑著說:“如果我害怕,就是想睡也睡不著。”
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報敵兵人數眾多,將士們聽了也有點害怕。努爾哈赤就解釋說:“別害怕。現在我們占據險要地形,敵兵雖然多,不過是烏合之眾,一定互相觀望。如有哪一個領兵先攻,我們就殺他一二個頭目,不怕他們不退。”
九部聯軍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嚴陣以待,先派出一百騎兵挑戰,葉赫部一個頭目衝來,馬被木樁絆倒,建州兵上去把他殺了,另一頭目看到這情景也嚇昏過去。這一來,九部聯軍沒有統一指揮,四散逃竄,努爾哈赤乘勝追擊,擊敗了葉赫部。又過了幾年,基本統一了女真族各部。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過程中,把女真人編為八個旗,旗既是一個行政單位,又是軍事組織。每旗下麵有許多牛錄,一個牛錄三百人,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打仗,這樣既推動了生產,又加強了戰鬥力。為了麻痹明朝,他繼續向明朝朝貢稱臣,明朝廷認為努爾哈赤態度恭順,封他為龍虎將軍。他還多次到北京,親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虛實。公元1616年,他認為時機成熟,就在八旗貴族擁護下,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附近)即位稱汗,國號大金。為了跟過去的金朝區別,曆史上把它稱為後金。
林則徐廣東禁煙
150多年前一個漆黑的夜晚,整個廣州城正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可是在兩廣總督(廣東和廣西兩省的最高長官)的衙門裏,卻依然燈火通明。一位威風凜凜的官員,正在審訓一名犯人。這位官員就是皇上派來查禁鴉片的欽差大臣林則徐。
被審的那個鴉片販子,在林則徐威嚴的目光麵前,嚇得渾身哆嗦。他跪在地上,一邊雞啄米般地磕頭,一邊不停地求饒:“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可以饒你一命,”林則徐的目光依然那麼威嚴,“不過你必須把和你勾結在一起販買鴉片的大官們,都交待出來。”
“是……是……”這家夥連聲應著。
林則徐為什麼要來查禁鴉片,這鴉片又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鴉片就是平常所說的大煙,是英國商人從印度運到中國來的。人要是吸上了大煙,就特別容易上癮。一旦上了癮,就會變得麵黃肌瘦,有氣無力,成為半死不活的大煙鬼。
以前英國人和咱們中國人做買賣,老是賠本。因為他們的洋布、洋表一類的玩意兒,中國人根本就不喜歡。可是咱們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卻在英國特別受歡迎。但自從他們把鴉片運來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英國人每年都要從中賺走不計其數的銀子。這還不算,他們的鴉片給中國人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危害。無數老百姓因為抽上了鴉片,而鬧得家破人亡。好多士兵自從抽上了鴉片,就再也沒有力氣打仗了。而那些地主老財們為了買大煙,就更加殘酷地搜刮貧困的老百姓。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貪官汙吏不但不嚴厲禁煙,相反卻趁機同煙販子們勾結起來賺錢發財。尤其是在廣州這個和外國人做生意的地方,這種現象就更為嚴重了。
這時候清朝的皇帝是道光。這個人沒有任何本事,辦起事來連一點主張也沒有。眼看著國家和人民深受鴉片的毒害,他卻一直猶猶豫豫,不敢下令禁煙。經過林則徐的苦苦勸說,道光才下定了決心。林則徐這次到廣州,就是被道光派來禁煙的。
林則徐來到廣州後沒有馬上公開自己的身份。除了兩廣總督鄧廷楨和水師提督(水軍最高長官)關天培外,誰也不知道這件事。
在廣州街頭,到處都有骨瘦如柴、臉色蠟黃的大煙鬼,他們有氣無力地縮在牆角裏,不住地打著哈欠,鼻涕眼淚一個勁兒地往外流。化裝視察的林則徐看到這些令人心酸的情景,心裏非常難過。
“大老爺,您行行好吧!我們全家七口人已經沒一粒米下鍋了。”一個大煙鬼爬到林則徐跟前,一邊磕頭,一邊哀求。
林則徐實在不忍心再看下去,隨手遞給他一塊銀子。沒想到這家夥一接過銀子,就突然來了精神。他從地上爬起來,一溜煙兒似地朝大煙館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