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金花軼聞
賽二爺縱橫風月場多年,留下豔聞趣事無數,其中尤以床上救亡一事,最為時人稱奇。賽二爺義助之功,世人已目睹。惟其與洋鬼子幕後惡戰之場景,令後來者想入非非。
賽金花,可算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傳奇人物了。提起她的名字,無人不曉;談及她生平行事,卻又眾說紛紜。她本為蘇州一貧家女,為生活所迫而人青樓,而後嫁給狀元洪鈞,並隨洪出使德法英俄四國,洪鈞死後,她又重墜風塵,豔名盛於京津滬,往來皆達官貴人。庚子之變時,她又與八國聯軍及日後和議有關,名震一時,其後重操舊業,中間也先後嫁過鐵路職員曹瑞忠(一說黃某)、前江西議員魏斯炅,但曹、魏都因病逝去。她晚年生活淒苦,居北京一陋巷,1936年死於貧病交加之中。賽金花無論在生前還是死後,都是受各界矚目的新聞人物,有關她的采訪記、傳記、詩詞、小說、話劇、回憶錄等等,光目錄就可開出一大串。頌之者稱她“愛國愛民,舍身濟世”、“當代偉人”;貶之者稱她“夜事夷寢”、“穢亂宮禁”、“民族罪人”。種種說法,不一而足。
賽金花生平的謎處很多,如姓氏,她自稱姓趙,名彩雲,為妓後冒姓富,後被人寫成傅。但劉半農等的《賽金花本事》附言稱,她姓趙“也是冒出,實乃姓曹,為清代某顯宦之後”;籍貫,她自述為徽州休寧縣(安徽休寧縣),但曾樸說是江蘇鹽城縣;年齡,她有時自稱為辛醜年生(1871年),有時自稱為甲戌年生(1874年),據冒廣生和瑜壽的考證,應是甲子年生(1864年);其他如:賽金花晚年係獄的原因、再婚的情況,都有不同說法。在所有關於賽金花的謎中,爭論最多的,還是庚子之變時的“賽、瓦公案”和“促成和議”兩事。劉半農等的《賽金花本事》、曾繁的《賽金花外傳》,均據賽金花自述寫成,所敘情況大致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德兵闖入賽金花居處,賽懂點德語,遂打所到過去在德結識的幾個名人包括瓦德西的情況,士兵很驚奇,於是不敢胡來,回去報告聯軍統帥瓦德西,瓦遂於第二天接賽進兵營,以後往來頻繁。瓦、賽是否初次相識呢?據劉半農記賽金花自述說:“我同瓦以前可並不認識,他問我到過德國嗎?我說小時同洪欽差去過。”但曾繁記賽金花自述則是:到德國“那年結識了瓦德西將軍,他和洪先生是常常來往的,故而我們也很熟識”。在北京相見時,“瓦德西與我雖有十年闊別,但我的容態依然不減當年貴為使節夫人的時候,瓦德西隱約間還認得我。”賽金花在幾次自述中都談到瓦德西托她辦軍糧。當時中國糧店都不敢開門,“我當時在北京頗有名氣,人們聽說賽二爺出麵,才敢應承。”“後來各國的軍糧也由瓦德西介紹,都歸我辦,”“他們除軍糧之外,還要很多貨物,還要女人,女人要漂亮,又要沒有毒的。我又替他們找了二十幾個良家婦女……這樣聯軍的食色問題我都替他們解決了。”她又細訴民眾罹災之苦,懇求瓦下令士兵停止殺戮搶驚,“瓦將軍便下令不準兵士違律妄行”,“嗣後北京民眾皆得安寧矣”。“我之所以能為北京萬民建立一點功績,將彼等從屠殺中拯救出來,即是如此。”賽又自述:議和之時曾陷入僵局,由於德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殺死,其夫人態度強硬之至,提出許多苛厲的條件,如要西太後償命,要皇上賠罪,“把全權和議大臣李鴻章弄得簡直沒有辦法了。我看著這種情形,心裏實在起急,又難過,私下裏便向瓦德西苦苦的勸說了有多少次”,又經瓦介紹去勸克林德夫人,建議為克林德公使建立一座大牌坊,用皇上之名義刻上碑文,樹立在公使遇害地方,以紀念公使,“經我這樣七說八說,她才點頭答應了。這時候我心裏高興極了,這也算我替國家辦了一件小事。聽說條約裏的頭一項就是這事哩!”
但也有人認為,賽金花沒有見過瓦德西,就是偶爾見過一、二次,她也不敢跟瓦德西談國事,因為她那幾句德國話就不夠資格,再說聯軍總司令不過是隻管軍事,至於一切國事的交涉,仍由各國公使進行。(齊如山《關於賽金花》)。瑜壽的《賽金花故事編年》對賽金花所說與瓦德西在京相見的時間表示疑問,賽氏自述是在洋兵侵入北京後到京,沒幾天就遇到德國兵來騷擾,又過一天見瓦德西,但“把時間盡量放寬來算,最多不會出八月底,而這時瓦德西根本還沒有到北京。八國聯軍八月十五日攻陷北京,而瓦德西遲至十月十七日才趕到(見瓦《拳亂筆記》),中間時間相差到一個半月以上,這消息極可以證明賽氏那一段口述,其確實性是有點問題的。”另有夢蕙草堂主人所作據《梅楞章京筆記》稱賽金花打算去外國兵占據的南海遊覽,乃女扮男裝,與三人以見瓦德西為名,騎馬人南海,守門德兵告知瓦外出,因而未能進南海。此事為二記者得知,“遂各戲草一稿”,“謂賽金花被召入紫光閣,與瓦德西元帥如何如何”,“妄人又構《孽海花》一書,蜚語傷人,以訛傳訛”。也有人分析道,在當時侵略軍的橫暴淫通,無惡不作的情況下,賽氏由於本身的悲慘職業,其被迫而和若幹德國軍官往返,是必然難免的。因之她利用這點便利,保全並救護了許多同胞,這也必然是事實。那末,如何評價賽金花的這種行為以及她自述中表現出的糊塗思想呢?作為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她身上同時體現著奴性和人性。她認不清八國聯軍的侵略者本質,她以為幫助清廷促成和議就是為國家出力,可謂奴性十足;但她不忍看民眾塗炭於兵亂,盡自己力量加以保護,還保留沒有泯滅的人性。自然,謳歌賽氏事敵寇而救北京是很不恰當的,但在清廷百官倉惶亂竄之際,去怒罵周旋於敵軍中一妓女為民族罪人,也實屬輕重倒置。
賽金花去世後,報載“京市各界人士,感念其於庚子拳亂時之功跡,紛起設法援助”,不少名流為之辦理善後事宜,葬賽氏於陶然亭旁。這大概說明她對人民似乎做過一點好事。
賽金花晚年對一些史事的追述有前後矛盾之處,有些無聊文人和小報也著意渲染某些事情,這使賽金花變得愈發神秘。但一些學者、記者、作家對賽金花進行研究、報道和再塑造,則是把賽金花的傳奇般經曆作為反映當時社會的一麵鏡子,通過賽氏經曆來揭露當時社會的腐朽黑暗。有學者認為,在晚清史上賽金花與那拉氏可謂一朝一野相對立,足見其影響之大。
呂洞賓墓中疑雲
一個德高望重的道長身邊睡著一位口含銅錢的女人,掐指細算,這個曾經遊曆四方的逍遙道士竟有著二百多歲的高齡,傳說中的墳墓挖掘出了無數驚人的猛料。
通過戲劇和電視,你一定已經很熟悉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何仙姑等8位神通廣大的神仙了吧?作為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他們已經隨著那些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不過人們往往都隻是把他們看作是神話中的人物,豈不知他們中間的許多人都是真實的曆史人物。當然他們不是神仙,而是被神化之前的凡人。呂洞賓就是其中之一。
相傳曆史上的呂洞賓,姓呂名岩,道號純陽,是唐代京兆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也有說他是河中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洛縣人。他曾經在終南山中修道,後來又浪跡江湖,自稱為“回道人”。關於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多。有“江淮斬蚊”、“嶽陽弄鶴”、“客店醉酒”等等。因為他是道士,所以道教信徒尊稱他為“呂祖”。他是全真教北五祖之一。他被傳說成為神仙大概是在宋代中葉以後。在八仙的故事中,以他為主線人物的也居多。
在今天的山西省芮城縣西20千米,永樂鎮的峨嵋嶺下,背靠中條山、南臨著黃河、東傍著澗流,有一幢道教古建築——永樂宮。在永樂宮門外,東約200米處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墓,在高大的墓塚前麵豎立著元代所刻的石碑,上麵題刻著“大唐純陽呂公祖墓”。這就是著名的呂洞賓墓。千百年來,它十分受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