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加冕”的真相究竟如何?是教皇立奧三世別出心裁的偶然性舉動,還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曆史事件?這一曆史謎團,尚須認真研究、考證,才能揭開。
“普雷斯特·約翰”其人其國的傳說
從12世紀起,歐洲曆史上一直存在著一個神秘人物“普雷斯特·約翰”的傳說。這是由一封信引起的。1170年,正當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衝突處於高潮之際,拜占廷帝國皇帝曼奴依爾(1143~1180年)在君土坦丁堡金碧輝煌的皇宮中突然收到一封內容離奇的來信。信中敘說的主要內容如下:
“如果你真的希望知道我們偉大的國家存在於何方,那麼請不要懷疑地相信:我,普雷斯特·約翰……在財富、德行和一切上天賦予的創造力方麵都是世所罕見的。72位部族首領向我納貢稱臣。……我們神明的權力統治著三個印度邦國,並擴及整個印度,那裏是基督信徒聖·托馬斯的安息之地。帝國神明的影響,通過沙漠地區和靠近通天塔的巴比倫沙丘地帶,遠達太陽升起的地方。
“在我們的領土內可以看到大象、駱駝和各種各樣的珍禽奇獸。……蜂蜜在我們的土地上流淌,牛奶溢滿於各個角落。……如果您能計算出天空的星座和海中的沙粒有多少的話,你就能由此估量出我們的帝國和國家地域的廣闊程度。
“我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並將在任何地方保護本帝國的基督信徒。”
信末的署名為“普雷斯特·約翰”。這是何許人也?曼奴依爾對他毫無所知,聞所未聞,信中講述的內容更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他讓人把整封信抄寫了若幹份,分別致達歐洲各國君主,希求揭開“普雷斯特·約翰”這個神秘人物的麵紗。然而,歐洲各王國的君主和其麾下的幕僚臣屬及飽學之士,無一人知道“普雷斯特·約翰”的名字和來曆,所有的人都對信中的內容感到震驚不已。特別是這位異邦君主在信中提到的他所統治的國家,地域廣闊,生活豐裕,信仰基督教這三點內容,給他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一時,普雷斯特·約翰其人和他統治的王國,成為歐洲各國宮廷中王公大臣議論最多的一個話題。無數人在四處奔波、尋找,以求解開這個謎團。然而,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究竟在何處呢?從13世紀~15世紀,歐洲人為尋找這個神秘的王國花了200年時間,均無果而終。
一個塑有帕提亞人國王的鍍金麵具
1217年,羅馬教皇亞曆山大三世曾親筆為普雷斯特·約翰修了一封書信,以歐洲基督敦世界的忠實信徒的名義,向池及其治下的基督教臣民們致以衷心的敬意和問候。教皇在信中還向這個異邦基督教君主承諾道,他要在羅馬修建一座神殿,以此表示願將整個基督教世界聯合起來的誠意。這封信寫好後,派信使按當時的地理概念送往與埃及毗鄰的“中印度”,實際地點即今天的埃塞俄比亞一帶。但是,那裏根本沒有“普雷斯特·約翰”其人和他的王國,教皇當然也沒有收到這位異邦基督教君主的複信。
穿著象皮的亞曆山大
1220年,歐洲又出現一條傳聞:普雷斯特·約翰為尋求基督教世界的統一,曾準備到歐洲與羅馬教皇和各國的封建君主會商大計。不幸恰遇到成吉思汗西征,大肆燒殺擄掠,普雷斯特·約翰不幸遇難。許多人對這一傳聞將信將疑,更多的人則不相信這條傳聞,認為法力無邊的普雷斯特·約翰絕不會這樣輕易死去。他們繼續尋找,希求得滿意的答案。14~15世紀,歐洲人特別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相繼掀起航海探險熱潮,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尋找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因此這個時候又出現了許多關於普雷斯特·約翰的傳聞和猜測。1520年,葡萄牙人為了排擠阿拉伯人,控製紅海商路,急於在埃塞俄比亞找到普雷斯特,約翰的後裔,企圖利用信奉同一基督教教友的力量,打擊阿拉伯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支探險隊經過半年的考察後,在一份報告中聲稱“看到了普雷斯特·約翰曾經住過的帳篷和宿營地“。但是,在埃塞俄比亞上至皇帝、下至臣民都從來沒有聽說過普雷斯特,約翰其人其事。因此,他們的發現還缺乏可靠的佐證,無法讓人信服。1558年,一位名叫迪雅格·荷曼的葡萄牙探險家,繪製了一幅地圖,在這幅地圖上,普雷斯特·約翰頭戴王冠,手持王仗,威武非凡地坐在王位上。人像所處的位置是在紅海南岸的陸地,並在旁邊注有埃塞俄比亞的字樣。顯然,荷曼是認為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是在埃塞俄比亞的。然而這仍然是一種主觀臆測而已,並沒有提出科學的根據。
探險者沒有我到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研究者也沒有作出統一的結論。西方學者通過長期研究、考察,大致作出了下列幾種結論。
一、埃塞俄比亞說。有學者認為,埃塞俄比亞就是普雷斯特·約翰治理過的國家。理由是:其一,從教皇亞曆山大三世到15世紀的航海探險家均持此說。其二,“約翰”(John)一字,可能就是埃塞俄比亞皇朝名號“讚“(Zan)的諧音變化。其三,埃塞俄比亞從公元4世紀開始一直尊奉基督教為國教。其四,本世紀初,一位葡萄牙傳教土在埃塞俄比亞的一處墓葬中,發現一些古代基督教徒用過的寶劍和旗幟,認為這是普雷斯特·約翰時代的文物。後來一些歐洲考古工作者,又在埃塞俄比亞發掘出一個十分豪華壯觀的中世紀時代的皇宮遺址,認為這就是普雷斯特·約翰居住過的王宮。但是,這些解釋,均顯得有些牽強,不能令人信服。
二、東歐說。有學者認為,公元5世紀時,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托利曾因倡導一些新教義而吸引了大批信徒,他們被稱為聶斯托利派。而歐洲東部很多地方的基督教徒,實行的就是聶斯托利派宗教禮儀。因此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可能就在東歐某個地區。1250年編年史家瓊恩威爾曾宣稱,普雷斯特·約翰死於蒙古人對東歐的入侵。1298年,馬可波羅也曾提出成吉思汗西征時,曾殺死了一名很有勢力和影響的聶斯托利派領袖。有人推測這個被殺死的“領袖”可能就是普雷斯特·約翰,因為這同瓊恩威爾的說法是相吻合的。
三、印度說。有學者認為,普雷斯特·約翰自稱“統治著三個印度邦國,並擴及整個印度”。他統治的王國很可能就在印度。因此,在新航路開通之後,很多探險家和學者到印度考察,希求尋訪到普雷斯特·約翰的蹤跡。但在印度的考古發掘和民間傳說中,均沒有找到這位神秘人物的影子。另外,印度長期流行的是佛教和印度教,基督教是在17世紀以後隨著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才傳到印度的。這與普雷斯特·約翰信中說印度居民信奉基督教不相符合。因此,“印度說”也難以令人置信。
四、虛構說。有的學者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普雷斯特·約翰其人,關於其人其國的那封來信完全是偽造的。一種意見認為,那封信可能是歐洲某個國家的一些僧侶憑想象編造出來的,其目的可能是想同拜占廷帝國的君主開個大玩笑。另一種意見認為,這封信很可能就是拜占廷帝國的皇帝曼奴依爾本人指使宮中文人編造的。因為這時拜占廷帝國的國勢較前有所削弱,而曼奴依爾依然沒有放棄保持舊的大國地位的幻想,他仿效查土丁尼,又提出了以君土坦丁堡為基地,恢複統治全世界的羅馬帝國的計劃。為了恢複東西方的統一,他協助亞曆山大三世重登教皇之位,並向教皇提出聯合各教會及消滅教會分裂的計劃。那封偽造的信,很可能就是他為了實現其政治計劃,在外交上施放的一個政治氣球,以探測歐洲各國君主的政治態度。此說能否成立,也是值得研究的。亞曆山大銅像上述種種說法,似乎均有些道理,但又疑竇重重。曆史上究竟存在不存在“普雷斯特·約翰”其人其國,這是一樁至今仍無法解開的曆史懸案,尚須學界認真考辨。
這個銀質工藝品,據說是在波斯
帝國的首都大流士的宮殿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