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神秘的力量1(1 / 3)

第六章神秘的力量1

耶穌裹屍布

意大利北部都靈大教堂附屬的一座禮拜堂裏供奉著一塊裹屍布,千百萬基督教信徒們都認為這塊布是曾用來包裹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屍體的。在這塊長45米、寬1米的布上,不知道怎麼留下了一個身體有多處創傷的死者影像,極像耶穌基督的麵容。將這塊裹屍布視為至寶的人,就認為所見相貌與常人心目中基督的相貌如此相像,不可能是巧合。如果布上的影像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真容,那麼這塊布就自然是當時留下來的最有價值、最寶貴的遺物了。可是,它真就是耶穌的裹屍布嗎?幾百年來,始終有人懷疑它是偽造的。

孰是孰非,至今仍爭論不休。20世紀的科學使懷疑派的聲音不像過去那麼響亮了。因為經過科學家的檢驗,證明這塊裹屍布的確是耶穌基督時代在巴勒斯坦某個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裹屍布,但是不是就是耶穌的,就很難確定了。

經科學家測定,裹屍布左右部分別留下了一位34歲、身高約16米的男人正麵、背麵的影像。影像顯示他的肋骨受傷,手腕處有被巨釘釘穿的傷痕,還留有血跡。頭部前額有血跡和多個被刺傷的小洞,像是被荊棘所傷。全身有100多處鞭笞傷痕。當然,最惹人爭論的問題是何以裹屍布上會留下這麼清晰的影像。同樣使人困惑的是,1357年裹屍布在法國小鎮裏萊公開展出之前,沒有任何記載。

當時,這塊布屬於一個名叫德查爾尼的法國家族。他們從未解釋過是怎樣得到這塊布的。據說,該家族是曾經參加過十字軍東征奪取耶路撒冷聖城的“聖殿騎士”之一的後人,可能是東征時從那裏拿回來的。1453年,德查爾尼家族將這塊引起爭論的裹屍布遺贈給薩夫瓦家族,最初保存在善貝裏,1532年的火災曾使它稍受損害。1578年,薩夫瓦大公國遷都都靈,特地在都靈大教堂範圍內建了座禮拜堂,存放裹屍布至今,受到很多人的頂禮膜拜,但天主教教廷一直不予正式承認。

1898年,一位叫披亞的意大利人拍了一張裹屍布的照片。他跟所有看過照片的人一樣,看到底片上出現的人體形象遠比正片上清晰得多,不免驚訝起來。

1978年,好幾個國家的專家組成研究小組,在獲得天主教特準後來到都靈,用各種精密先進的科學儀器對裹屍布進行檢測,包括X光熒光分析、紅內線分析、光譜分析、紫外線分析等。

懷疑派認為,裹屍布上的影像是14世紀時畫上去的。這個看法得到美國鑒定真偽專家麥克科朗的支持。麥克科朗認為:血跡經曆2000年不可能還這麼鮮豔,可能是用氧化鐵顏料和中古時代藝術家常用的玫瑰赤黃顏料和在一起畫上去的,並用此法複製了一件,但它和原來的裹屍布有個極不相似之處,就是顏色透過了麻布,兩麵都看得見。

1978年以來,經科學家上千次分析檢測,都證實影像不是顏料畫的。美國輻射學專家布赫德博士認為,經儀器檢測,好像是用類似雷射的輻射線,由內向外一閃而烙成的,時間大約十億分之一秒。至今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用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在布上印出影像而又使布不受傷害,且又永不磨滅。如果是偽造的,那麼偽造者一定具有超人的科學知識,再加上極精密的設備才能成功。

花粉分析證明麻布為中東所產,因為布上49種不同的孢子有33種生長在中東。紡織專家也證實其織法為巴勒斯坦兩千年前常見的,而且纖維中含有棉花成分,當時歐洲根本不種棉花。如果是中東時代偽造的,那麼偽造者一定曾不遺餘力地搜集棉花和某些種類的植物孢子,以便蒙蔽20世紀的科學家。

現在有一種叫“立體顯像鏡”的儀器,它可以把平麵圖像化成逼真的立體影像,而任何繪畫都不能產生這種效果。如果是偽造的,那麼這個偽造者的本事,著實讓科學家困惑不解。

這屍布上的影像到底是不是耶穌呢?

加拿大的一位神學家說:可能是耶穌的屍體被包裹後放在岩洞裏,在他複活之前,屍體放射出輻射能灼印在屍布上而留下的聖像,作為神跡的證據。

新約上說,三天之後,耶穌的屍體失蹤了,屍布仍舊留在石頭上。後來還提到過耶穌顯現的神跡。

科學家何爾認為這幅屍布就是包裹耶穌的,布上的血漬顯示耶穌的屍體被取下十字架之時,右腳的釘孔仍在流血,包在屍布裏的耶穌的心髒可能還未停止跳動,換句話說,耶穌隻是昏厥,並未真的死去。當晚可能是盜墓者移開了墓穴的頂門巨石。議員約瑟和眾婦女再回到墓穴時,發現耶穌已經複蘇,便將他接回家中隱藏起來,並治好了他的傷。後來耶穌可能活了下來,過著隱士生活。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解之謎。

一個人被處死: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然後有人把一柄長矛刺進他的胸膛以便確定他是否已死亡。他的屍體埋在一座墳墓裏,據說是由經驗豐富的百夫長守衛著。

12天後,屍體卻不翼而飛。更為神秘的是,那些了解這個人的人都說在他死後,還親眼見過他並和他交談過。開始,他們懷疑這隻是一種夢境或幻覺,但在親手觸摸了他並和他一起進餐後,他們都相信這個人已經複活了!

眾所周知,這個人就是拿撒勒的耶穌。他的複活不僅成了基督教的來源,而且成為迷惑曆史學家近兩千年的謎。

1945年12月,在埃及上遊的奈格·哈買提地區,一位名叫穆罕默德·阿裏·阿灑曼的阿拉伯農民在尋找一些肥沃的土壤來給他的莊稼施肥的時候,突然被一個紅色的瓷罐給擋了一下,阿灑曼打開了這個瓷罐,裏麵有13卷用皮革包著的紙草書,還有一些鬆散的露在外麵。甚為遺憾的是有一部分被阿灑曼當作引火紙燒掉了,好在萬幸的是剩下的部分被搶救到了開羅的基督博物館保藏。

在阿灑曼發現的這些文獻中,有一篇名為《托馬斯聖經》,早期的教堂記錄中曾經提到這本書(多為誹滂之言),但是大多數的曆史學家都認為這本書永遠消失了,可事實是它保存下來了,在埃及沙漠幹燥空氣的保護之下,被完整和近乎完美地保存下來了。放射性碳的檢測表明這些紙草書至少是公元350~400年的產物,但是也有一些學者指出,《托馬斯聖經》完全由耶穌自己的話語組成,那麼進而推測這本書的形成接近於耶穌生活的年代,也許會早在公元前50年,這使得托馬斯生活的時代要比馬可、馬太、路加和約翰早一些。

我們關心的是到底托馬斯在聖經中怎樣描述了耶穌的複活呢?

答案可能會令你很失望,書中絕無提及。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顱骨

就是現在,一個死去的屍體複活在其傳記中也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細節,很難想象,托馬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或者忘記了提到這件事。因此,許多曆史學家據此推斷有關複活的故事純屬編造,並不是耶穌自己或者他的同黨,而是後來的基督教徒,也許是馬可所為。

雲居寺佛舍利

佛舍利神奇奧妙、疑案又發生在紫禁城慈寧宮裏,令勝人神往、又成為勝人難以破解之謎。

佛舍利的科學含義是什麼呢?據文獻記載:舍利為梵語SZYIYZ的音譯,又譯“設列羅”,意為“身骨”,指死者火葬後殘餘骨燼。通常指釋迦牟尼火葬後,遺留下來的一種固體物。如佛舍利子、佛牙舍利、佛指舍利。佛教經典中舍利有兩類:一為法身舍利,即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教經典。二為生身舍利,既釋迦牟尼火葬後,遺留下來的固體物。這一類舍利又可分為三種,按照(法苑珠林)的說法:一是骨舍利,白色;二是發舍利:黑色;三是肉舍利,紅色。但皆因圓明皎潔,堅固不碎,迥非世間珠寶可比。此外,菩薩、羅漢等也有舍利。惟其堅固程度不同。

敬仰和安奉舍利,是從釋迦牟尼的舍利開始的。釋迦牟尼火葬後,摩揭陀國王阿闔世王等七個國王,分別派遣使者到火葬地拘屍那城,向當地的末羅要求分給佛舍利。最初末羅人不肯分給,經盧那調解,才將佛舍利平分給八王。各國分到舍利後,回國建塔安奉並定期舉行紀念會。徒盧那將原來裝舍利的空瓶帶回去,建立了一個瓶塔。最後遲到的孔雀王分不到舍利,隻好將釋迦牟尼火葬後留下的炭和骨灰帶回去,也建塔安奉。因而釋迦牟尼的舍利被分為十處:(一)摩揭陀王,阿閹世王;(二)毗會離國,戾車毗族;(三)迦毗羅國釋迦族;(四)阿勒伽波,跋離族;(五)羅摩邑,拘利耶族;(六)毗塔底波邑,波羅門;(七)波婆邑,未羅族;(八)拘屍那羅市,末羅族;(九)蓽芭莉邑,孔雀族;(十)香姓波羅門,徒盧那。以上分舍利造塔安奉大事,原出巴利語之《涅經》,漢譯佛經中也有記載。所謂:“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閻浮提,始起於十塔。”

到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弘揚佛教,並發掘“八王”修建的佛骨舍利塔,取出舍利,重建新塔安奉。從而增加了對佛骨舍利的崇敬。阿育王將所得舍利,分別盛入84000個寶函,進一步擴大了佛舍利的安奉範圍。阿育王弘揚佛教,造84000個塔供養舍利,在中國的有17所。今據《法苑珠林》列名如下:(1)西晉會稽鄖縣塔。(2)東晉金陵長幹塔。(3)石趙青州東城塔。(4)姚秦河東蒲板塔。(5)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門寺塔)(6)周瓜州城東人塔。(7)周沙州城人大乘寺塔。(8)周洛州故都西塔。(9)周涼洲姑臧故塔。(10)周甘州長刪丹縣故塔。(11)周晉州霍山南塔。(12)齊代州城內大乘寺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4)隋懷州妙樂寺塔。(15)隋並州淨明寺產塔。(16)隋並州榆社縣塔。(17)隋魏州臨黃縣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