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戰,陶新春攻克七星關後,隨即派阿尤黑率領一支起義軍向水城廳挺進,與祝萬春等率領的苗民軍會師。頓時,水城苗民義軍聲勢大增,鬥誌風發,一路所向披靡,迅速占領了南開,大河,濫壩,玉舍,米籮,蟠龍等地。與此同時,義軍隨即向郎岱推進,歸沙的夷族兄弟亦紛紛加入了義軍,並在郎岱同心協力共殲清軍五千餘人。
由於起義軍占領七星關,掐住黔,滇,川三省交通咽喉,因而朝廷極其震驚,於是派遣得力幹將,調集雲,貴兩省的大量兵力,不怕損兵折將也要決心把七星關這塊天險的軍事要地奪回。時任朝廷欽差大臣兼署貴州提督之田興恕,聞訊七星關已被義軍占領,更是惱羞成怒,火急派參將李有恒率所部星夜出發。於次年正月初六趕至畢節,督同威寧鎮營兵糾合一起,並與鎮雄滇軍取得聯係,舉全力共同*義軍,企圖把義軍消滅在他們的股掌中。由於苗族義軍聲威遠揚,使李有恒心存畏懼,一時躊躇不前。所部延至十六日方出發,但剛抵達鴉關,就立即遭到義軍的迎頭痛擊。
戰鬥開始時,義軍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了靈活的合圍戰術。李有恒所部見狀,前鋒皆退卻不前。李有恒為振軍威,縱馬直前。刹那間,義軍飛騎迅速迎擊,長矛直刺向李有恒。李有恒立即從馬背上摔落地上,差點喪了性命。恰好雲南都司高應選率部營救,李有恒方撿回一條命。義軍趁李部亂了陣腳之機奮起攻擊,打得官兵無所適從,走投無路,李有恒隻好率殘部逃竄回畢節。
經過七星關一個多月的陣地保衛戰,義軍主帥陶新春等領袖逐漸意識到,七星關雖然為軍事家必爭的重要地盤,但根據義軍目前的實際狀況,並不利於義軍的鞏固和發展。為了建立一個鞏固的根據地,以利於堅持長期抗戰,伺機殲滅敵人。為此,主帥陶新春召開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會議中,有參加楊光宗起義隊伍者認為,可以率兵占據豬拱箐,不但可先立穩腳根,而且可占山為王。縱使清軍萬眾,又奈我何?
豬拱箐位於畢節西北九十餘裏處,毗連滇,黔,川三省。豬拱箐絕頂孤峰,勢淩千仞,呈八山環拱之勢,故又名八寶山。此地地勢險要,三麵峭岩絕壁,僅北麵稍緩,需取道青鬆梁子,爬五六裏方達山頂。這裏山勢磅礴,莽莽森森,山形陡峭,通天絕地,峽穀深遂,河流湍急。其縱橫九十餘裏,環周約三百餘裏。
此人建議開辟豬拱箐為義軍根據地,理由有四。一是這裏地勢非常險要,既可以據險攻守,又可以容納千軍萬馬。二是楊光宗領導的起義隊伍曾駐紮於此,故群眾基礎較好。三是這裏到處山巒起伏,林木茂密,有不少溝岔可辟為耕地,能夠就地解決義軍生活所需。四是從豬拱箐至風頂山,紅岩尖山,海馬姑約一百餘裏,可以形成一條牢不可破的軍事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