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苦與樂1(2 / 3)

水,流過曆史..

自我認識的成功走向

在綠樹遮映的弘一法師骨塔下,時光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旁邊高聳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個紅色耀眼的大字在蕭瑟的鬆聲中屹然不動,年複一年,它又在告訴人們些什麼呢?這樣密而不宣的內心軌跡,我是沒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許你也不能——但我想起來了,那年大師正在書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攜友而來——那是大師出道前認識的,也許有十幾年不見麵了,當滿山門的弟子都期待一次親情上演時,大師卻執意下令把她趕走,這一舉動曾經引來世人唏噓不已,隻有大師自己清楚,隻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訴我們一些隻言片語。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識組成,浮華的世界仿佛越來越模糊這一點,太多的外人期望,眾目已待,太多的眾望所歸充實進我們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這樣的空白太寬太大,如棲鳥飛過汪洋,使人言語起來陷入了猶豫,在夜闌時分清醒地想象,什麼是你孩提時的憧憬和夢想,如今它們在你生命的哪個角落? 同樣存在著人的空間裏,我們不免發現古人的自我認識相當清醒。太多的文人騷客,仿佛除了寫作與習畫,其他的事顧及很少。李賀說:“我生二十不得誌,一心愁謝如枯蘭。”才二十歲的人,心旌已經襤褸,像他這樣的年齡,正是旁人急於升官進仕,正是他人期望宦達的年代,而他卻不顧暇這些,當後人抽絲剝繭地打開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產物發現,淒美與驚豔——這樣令人驚訝的精神果實,惟獨沒有蒙翳。 跟隨他人的期望可以聲名顯赫,可以去爭取物質世界的充裕,這事實上已成為一種傾向,像古人那樣自娛自樂在這個精神世界日漸泯滅的社會中早已銷聲匿跡。但隻是在無功利的同時,內心澄澈如水,如入無礙之境,司馬遷在他人眼裏完全是個廢人,蘇格拉底日日拖著肥大的身軀踽踽而行,貝多芬在他人看來是個聾子,但他們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為偉人。我們不禁要反省他們對於人生的自我認識,凡是精神偉大的人都擁有一顆自我認識的心,強烈的精神意識能幫助他們摒除外界走向的幹擾,在他們心中自己選擇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徑,不論世殊事異,他們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奮鬥拚搏,從未放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他們在他人期望的悖論中走向輝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陰,尋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業家勞心勞神,政治家殫精竭慮,隻有有心人才會追源溯流,從自己認定的精神家園中打撈成功的魚群,最終他會像漁家拉動海帶一樣,將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綿長,最終拉動整個大海。

詩人·明月·黃花

一,東坡的明月

浪淘沙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歎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 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這首詞是我特意寫給貶謫之後的蘇軾的,東坡的一生極盡坎坷: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渦的掙紮,滿腹冤屈的難鳴。 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曆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一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官運亨通,濟世為民。但是,東坡知道,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放達的蘇東坡。 於是,他將功名利祿換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掛疏桐之夜,唱“大江東去”,感“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淡泊,他不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觸動,隻願“滄海寄餘生”。 認識自我的蘇東坡,從政治的窄門中從容地走出來,他雖與眾人所望有悖,卻讓我們看穿了一個豪放,淡泊,豁達,開明的蘇大學士——一代文豪。 認識自我就是東坡的明月,照耀他走進了東去的曆史長河。

二、易安的黃花

南樓令 素月寄孤舟,隻影隨水流,家園破,一盞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 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離苦,幾時休? 這首詞是我填給曆盡漂泊的李清照。 滿腹感傷的奇女子,國破之淒,喪夫之痛,改適之苦。 十六歲嫁給趙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個生活富裕,幸福美滿,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易安雖尋尋覓覓自己的幸福,卻總被黑暗的氣息壓得淒淒慘慘,在亂世中爭渡、爭渡,到頭來也曾失歸路,雙溪上的扁舟載起了青春年少,卻載不動滿腔愁苦。 於是,易安揮灑愁悶,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黃花,看透了滄桑變幻的她,在雁字歸時,勤修《金石錄》,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詞》,重新認識自我,易安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孤燈,蹣跚的走過。 認識自我就是易安的黃花,隨風而逝,哀而不傷,愁苦之中蘊含著辛勤和美麗,它的顏色雖與世人心中的顏色不同,卻總能顯出奇異的光彩。

閱卷老師點評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暢,充滿詩情畫意。特別是能在很短的考試時間內自填兩首詞作為每部分的開頭,文采斐然,不同凡響。所填之詞雖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類拔萃,足見該考生讀書多,文學修養高,語文素質優。

苦與樂

傳說在遠古時期,地球上是沒有智能生物的。它空有茂密的森林,卻沒有生物能把這資源利用;它空有浩瀚的大海,卻沒有東西能將它征服;它空有青山綠水,卻沒有動物懂得欣賞——這隻是個弱肉強食的野蠻世界。 此時主神宙斯十分苦惱,他想:是否應該有個物種能統治世界。後來朱庇特向他提了個建議:創造出一種智能生物,就稱他為人。 宙斯同意了,他用了古猿的軀體,賜予其站立與思考的能力。為了考驗人類,他先創造了兩個人,一雌一雄,分散在地球的兩端。他在雄的那個人心裏種下一棵樹。他說:“你是男人,每當你高興一次,你心中的樹上就能結出甜果;反之結苦果。當兩種果實數量相等,你會慢慢衰老;若苦果太多,你會死去;如果你想長生的話,就得始終快樂的去生活。” 男人記住了。他試著以快樂的心去生活。幼年的他是無憂無慮的,高興就笑,跌倒就哭,於是他慢慢地成長了。直到有一天,他在洞穴中休息,巨大的咆哮聲將他驚醒了。他揉揉朦朧的睡眼,看見一隻野狼向他逼近。他隻好後退,因為他害怕狼眼裏發出的綠色寒光。那眼神多麼可怕,貪婪、血腥。男人第一次領略到這個野蠻世界的恐怖。他想起宙斯給他的使命,覺得肩上擔子很重。“嗒”,一陣冰冷充滿他的全身,他感到空前的恐懼,因為他的後背已觸到冰涼的洞底,而狼離他越來越近.. 他內心爆發出火焰,這是陣熾熱的衝動,他學會了麵對,學會了迎難而上,學會了拚搏。他躍了上去,勒住了狼。雖然這是場無望的困獸之鬥,但他,還是打敗了狼。 那天後他有了煩惱,他希望長大,而的確,他在飛速地成長著。他開始跋涉,路途是艱難的,未來是渺茫的。他要不停地與野獸搏鬥,而且他不知道自己跋涉的目的。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上涅槃的木筏,又像是在風雨中飄搖的樹葉,希望些微而自身柔弱,不知何時會凋零。 他在等待一件會影響他一身的事發生,玄乎的第六感告訴他,世界的另一邊也有東西在等待,不論陰天雨天早晨傍晚。他覺得總有一天這個謎底會揭開。他就憑著這個信念,一次又一次超越他所看到的,因此也走過了半個世界。當他翻過所看到的最後一座山,他看見了她,女人。 不知男人為何會心潮澎湃。他開始憂慮,他開始想入非非,經過長時間的掙紮,也在內心種下不少苦果。當他發現時間不停地溜走,青春已逝去時,他終於醒悟,向女人說出了“愛”字。

從此生活幸福,女人生下了不少男孩女孩,男人心中也長滿了甜果,他進入了不會老的壯年。他用一切精力建設世界,發明了文字,學會了伐木做房,懂得了取火、馴養家畜。

他不負天神的重托,將社會建設得井井有條。他從不憂慮。因此一直充滿活力。 但噩耗終會傳來,女人因為不慎,摔下了懸崖。男人哭了,哭得那麼傷心。他不再理會建設,隻是不停地悲傷、痛苦、流淚。他哭出長江黃河,哭得鬥轉星移。每當看到流星殞落,看著那褪不去的軌跡,他就哀傷不已。心中的大樹結滿了苦果,他衰老了。 天,落雪了。雪如揚花飄落,那麼落寂。雪就如同他空守了三季淒然抖落的愁緒,落在他雙肩。他仍是哭,哭得連飄雪都無規律了。“救命”男人聽到這個聲音,倏地受到觸動,他“騰”的站起,一抖身上的積雪,循聲跑去。是他的孩子們,正被一頭熊逼死山崖。他想到,他還有孩子。他已失去了愛人,還能再失去孩子嗎?決不!他衝上去與熊搏鬥,不幸滾落山崖。孩子們獲救了,可又一顆流星隕落了。 男人折斷了他生命的枝條,換來了果實——孩子們的生命。他在天堂見到了宙斯。宙斯取下他心中的大樹,說:“苦果太多,你的死是天意。”男人卻笑了:“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在死的那一刹領悟,果子無論是苦是甜,我都要細細品味,這樣才會幸福。”宙斯被這笑容震撼。是的,生活是顆巨大的果實,其價值不在於甜分所占的多少,而在於內涵。隻要煥發光彩,就不辱沒生活的意義。隻要生活過得精彩,就是美麗的、幸福的。 於是宙斯賜予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男人的子孫學會了細細品嚐生活的喜與悲。他們不消極,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使他們的屈服,因為他們覺得再凜冽的風不會折斷希望的脊梁。宙斯想,也許這就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