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苦與樂1(1 / 3)

第六章 苦與樂1

引言:一縷陽光刺破了黑暗的縫隙,於是縫隙裏便有了新鮮與活力。同樣,一席傾聽讓心靈插上翅膀飛越了茫然,於是心靈便有了空靈與清爽。

握住別人垂下的藤索

一縷陽光刺破了黑暗的縫隙,於是縫隙裏便有了新鮮與活力。同樣,一席傾聽讓心靈插上翅膀飛越了茫然,於是心靈便有了空靈與清爽。 曾經流浪在一個聽不見風聲,沐不著雲雨的角落,以為在天與地之間,日與夜之間,隻聽得見自己的呼吸就夠了,於是拒絕了陽光。濕潤的空氣竟在一夜之間將我流浪的繩子斑駁上悠悠綠意,像是走進氤氳的夢境,無奈最終棉絮收容了溫存的淚水。我記得很早很早的我像獅子般張開雙臂在細膩的煤渣跑道上狂奔,跑道像一條寬長的海藻發出古樸深邃的幽香。或許是自己的疏忽,一時間成績竟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被風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場如玻璃紙般迷眼,可我覺得它仿佛是一座孤島,而我也正在自己的路上頂著風,冒著雨,苦苦地走,所有的顛簸都在腳底打繭,所有的風雲都在胸中鬱積,所有的汗水都在膚上打皺。可結果呢?步步引出迷茫,似乎一路風塵仆仆而來,揚起的風沙掩埋了身後孤寂的腳印,而前方亦困惑,亦恐懼。 像一片飄零的樹葉在風中跳著別人自以為美麗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頭。來到河邊靜聽流水訴說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潛走的魚兒再也無力撈起那些紛繁的記憶,於是蕭索的蘆葦在水中點出圈圈漣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 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經覆蓋了大地,老師拿著一支蠟燭走過來,我第一次發現原來她的笑容是那樣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樣。刹那,我的空間像是被擊碎了些什麼。她坐下來給我講了許多。她告訴我扔掉那個所謂的光環才能融入集體,感受大家對你的愛,何必非要強裝起一副自強自立的神態而拒人於千裏之外,有時候相信自己或許是自負的錯覺。 那夜無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憊憂傷,不得不承認是自己陷自己於暗無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師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 我的心路曆程告訴我:有時在自己挖破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別人垂下的枯藤或許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

無悔

放眼望去,四野茫茫。天地間,寂寥得蒼白。 在黃州這方人煙稀少的水土上,在沉靜幽謐的東坡旁,在孤寂清冷的雪堂前,我依靠著自己疲憊的軀殼,撫摸著自己悸動的靈魂,往事一幕幕映上腦海。 年少的我飽讀詩書,含英咀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驕傲,我有一份灑脫。堅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為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我亦身處紅塵中,雄心勃勃地憧憬未來。但在俗士的諂媚態度與人文的清高態度之間,哪怕前者帶來的是飛黃騰達,後者換來的是貶謫與隱忍,但我會選擇後者。當時是,現在也是。 正值青年,我升遷去異地。路上,眾人皆為我慶賀:年少得誌,倘若抓住時機,必能大富大貴,而我的心卻出奇的平靜。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抑或是年少老成,但確鑿是心如止水。白雲蒼狗,世事沉浮,究竟怎樣才能永立於社會的高層?若要拋棄尊嚴,來換取高升與榮華,我是斷然不會的。雖然這種態度對我的仕途不利,但我堅定,堅持,堅決。 中年的我在官場上盡心盡力,無奈誌同道合的同僚們力不從心。“烏台詩案”之後,我漂泊到黃州。穿過幽深的樹林,不為微風打葉聲所擾,隻願吟蕭且徐行。雖心有不甘,但世事於我似乎總格格不入。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我內心的尊嚴決定了我的態度,我的態度決定了我的命運。既然一切都沒有違背我的內心,又有什麼值得感傷的呢? 夕陽,斜照山頭。我迎著餘輝,釋然。 此後的日子,雖自由自在,心中卻有種悵然的空虛感。於是我有了大把的時間來審視自己。我自認飽讀聖賢書,無愧於先人;遊走於塵世中,未曾放下過尊嚴,無愧於自己,人生在世,不能萬事皆如我願,但我曾努力過,無悔。 黃州,一個空冷寂寥的地方,承載了我一生最後的夢想:吟詩作賦,倚杖聽江聲。泛舟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何不以豁達的心態,追隨五柳先生的足跡,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然後,任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我的一生,起起伏伏。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我的處世態度帶給我如此的命運,但無愧於心,無悔。 撫一張琴,酌一壺酒,眺一溪雲,做一閑人。笑看溪水,靜謐徜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山明水秀

山是高大的,看著高大的山、高大的樹,你會知道天空有多高;聽著樹葉宏亮的聲音、鳥兒清脆的聲音,你會知道雲朵有多高;感受著樹縫中的陽光,你會知道太陽有多高——全都在山頂,在樹梢。因為高大,所以山明。 水是柔美的。那小鎮中幾曲幾折的溪流,緩緩地欣賞著同樣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絲絲,柔柔地染濕臉龐;露珠一顆顆,依偎在草尖,久久不願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因為柔美,所以水秀。 水是活潑的。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江中的旋渦,是多麼性急的孩子呀;顯微鏡下的分子們,又是多麼淘氣的 互相追逐打鬧的小寶貝。那嘩嘩的聲音,是樂隊的演奏還是嬉笑的響動?可是精靈藏在其中?水秀,因為精靈,因為活潑。 山是穩重的。那長滿了青苔的石頭,那挺拔高大的樹木,甚至就是這山,多少年來也沒走過半步;顯微鏡前也不能見到你的身影。穩重的你可是在思考該怎麼做才好?山明,因為思考,因為穩重。

山是孤寂的。所以他時不時更換眩目的服裝;那朝夕變化、季節更替,也隻是為了吸

引愛美的你去與他做伴。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傷的,因為想家而悲傷。這遠遊的旅人,一刻兒也不停下匆匆的腳步,不換去風塵仆仆的藍衣。因為這一停下,可就想要飛奔回故鄉。有悲傷,所以水秀。 當孤寂的山融入活潑的水,就創造出了河底那些圓圓的小精靈。他們為了留住活潑的水,將所有豔麗的服裝都展示了出來,反倒成了小醜一般,什麼顏色都有了,卻一件也沒穿全。他們被叫做“雨花石”。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於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於是就有了迷亂複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當高大的山與柔美的水交織在一起,高大的山庇護起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柔美的水滋潤著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水之間有了伊甸,有了桃緣。有伊甸,有桃緣,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愛似高山流水

王維有詩曰: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隻有一種單調的蔚藍;山有山的沉穩厚重,但一年四季以不同的迷人風景展示山的風采。活潑的有單調的一麵,安靜的有精彩的麵孔。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映襯,單調與精彩的變幻,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行舟,如在畫中遊。 人都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母愛有母愛的溫柔體貼,似水的柔情。但母愛是種一成不變的酒,酒多必醉,愛得太濃,會導致溺愛、縱容。父愛有父愛的厚重深刻,深沉而無言。 父愛也許有時嚴厲,但嚴厲背後是不易察覺的幾許溫柔。有父愛和母愛為我們護航,山山水水,風風雨雨,無畏無阻。 水是流瀉輕盈的,靈秀而暢達。母愛似水,水的名字很多。有時候,她叫甘露,去親吻幹涸的泥土;有時候,她叫細雨,用溫情感化冷漠的凍土;有時候,她叫冰石,用堅毅期待閃著碎光的沃土。母親永遠是兒女可以停泊棲息的港灣,她的關愛和嗬護會把你渡上一條風雨無阻的人生之路。人說,女人是水做的。母親用涵養了一生一世的水,彙成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造就了我們生命中美麗的情感之景。 山有著巋然不動的龐大的身軀,變化無窮的顏色,山沉鬱蒼茫,山雄壯奇偉。父愛似山的沉穩,花開花落,歲月匆匆流過,你才能從父親指尖淡淡的煙味體會到父愛蘊藏的深遠韻味。水流有聲,山卻無言。狂風暴雨中,有父親山一樣的脊背在我們靈魂深處撐起一片綠蔭。漫漫人生路,有父愛靜靜地伴我們上下求索。前麵的路再艱難,還怕什麼?

鳥飛行需要兩隻翅膀,我們的翅膀,一隻名叫父愛,一隻名叫母愛。我們是小舟,流暢於山水之間。山因水而偉岸,水因山而秀美;山有樣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山是

靜止的,水則流瀉不止;水是蔚藍的,山則變幻色彩。山水相依便有了地球這個家。父親勤快認真,母親心靈手巧,父親樸素不善言語,母親靈巧總愛嘮叨。鍋碗瓢盆交響曲中便有了和諧的一家。 山水產生了文明,山水延續了生命。父愛母愛啟迪我們智慧,陶冶我們的心靈。水的靈 秀給人以聰慧,山的沉穩給人以敦厚。山水養育一方水土。父母哺育我們兒女。關愛山水,我們要保護環境。報答比山還高、比水還深的父愛、母愛,我們該怎麼做呢?

閑讀山水

山,沉穩敦厚;水,靈動,聰慧..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山篇 山,綿延綿亙;山,險峻挺拔;山,有巍巍昆侖;山,有喜馬拉雅.. 山,巍峨磅礴,讓人想起五嶽;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娥眉.. 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聖哲,沉穩是他的天性,靜立,詮釋著生命的偉岸,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莊嚴.. 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他的本色,靜立,獻出了唐古拉山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雲海、迎客鬆.. 山,相信沉默是金,他無語、無怨、無悔、無去、無從。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仁者愛山。 水篇 老子有雲:“上善若水。” 孔子有雲:“逝者如斯。” 李白有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李煜有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為智者所道,所讚、所感.. 水靈動,賈寶玉說過:“女兒似水。” 水尚智,九曲十八彎同樣彙入了奔騰的大海,得到了美好的歸宿。百彎而不折,這並非懦弱,而是審時度勢之舉,水明智地選擇了另一條湧向成功的人生之路。見識了兩漢之雄鍾巨鼎,見識了北宋之遊船畫舫,見識了晚清之斷壁殘亙.. 水守著自己的氣節,因為她靈動,靈動是她生機之泉源。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汨羅的水包含了屈子的嗟歎與絕望;“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洞庭的水包含了“左拾遺”憂國憂民的淚滴。 水守著自己的大度,因為她靈動,靈動是她蘊藉之根本。

智者樂水。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溪。”“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山,沉穩、敦厚;水,靈動、聰慧。 山與水性格的互補造就了世間生命的美麗。

水,靈動的曆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還,”自唐古拉山脈,黃河九曲十八彎,一瀉千裏,澆灌出華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黃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洶湧的河水一次次向人類張開血盆大口。黃河邊上滿目瘡痍,遍野都是饑民。然而,水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也賦予人類以靈性。大禹治水,驚歎於自然,懾服於天地。 “渭流漲膩,棄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彈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統天下的功高蓋世終究湮沒在渭河東去的流水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悲壯的旋律,讓我們仿佛又覺置身於當年那濃煙滾滾,旌旗紛飛,殺聲震天的壯麗場麵中。是可歌可泣的曆史,賦予了水無盡的雄渾;是水,演繹了一曲曲英雄頌歌。 南北朝久遠的笛韻笙歌都消散退去了,隻有秦淮河水依舊汩汩流淌著四朝的繁華。但一聲聲的喪國之鍾卻永遠打破了秦淮河曉風殘月的美景。隻留下一絲惆悵,供後人去憑悼,去哀念。 “盡道隋亡為此河”京杭運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龍舟事”結束了這個短命的王朝。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一聲炮響,滾滾的珠江水也要為洶湧的鐵騎讓道,中國的河流開始流淌出悲哀的淚水。 有人說,三四十年代,中國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淚水,殷紅的鮮血染紅了大江,卻也渲染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 曾幾何時,一個主題為“環境汙染”的民謠在河南一帶流傳開來“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業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卻也玷汙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麵容,掩蓋了它的麗姿。 然而,新世紀,中國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見成效。中國的水,在經曆了一番磨難,一朝洗禮後,又恢複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洗滌了它的容顏。 水,流過曆史,穿越了它時光的沉澱,流淌出它的變遷與更迭。我們麵對著水,悼古懷今,從水中汲取靈性,又去激發鬥誌,那麼,這水又將怎樣穿越今天,奔向未來?我們的子孫又將麵對一個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