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胡狼的房間(1 / 3)

第六章胡狼的房間

穆罕默德·華利利第二天清晨6點,天還蒙蒙亮的時候,便來到旅館接我們。

我們在路邊攤檔喝了一小杯濃烈的黑咖啡後,便上了一條人跡稀疏但灰塵滿天的道路,往位於西邊的尼羅河開去。我請華利利繞過梅但(Maydan al-Massallah)廣場,因為我想要看一眼坐落在廣場的世界上最古老而完整的埃及方尖碑(Egyptian obelisks)。這個石碑是以粉紅色的花崗岩做成的,重350噸,高170英尺,為法老色努色勒特一世(Senuseret I,公元前1971~公元前1928年)所建。它原是海裏歐波裏斯的太陽神殿(Heliopolitan Temple of the Sun)入口處的兩個大石碑之一。4000年後的今天,神殿和第二塊石碑已完全消失,事實上,海裏歐波裏斯的古都遺跡也幾乎完全消失,原來那些優美的石板等建築材料,也被幾千年來的開羅市民剝奪殆盡,隻剩下這一根石柱。

海裏歐波裏斯(太陽城之意),在《聖經》上的名字為“翁”(On),而在古埃及文中則被稱為伊努(Innu),或伊努·梅銳特(Innu Mehret),亦即“柱”或“北之柱”的意思。那是一塊非常神聖的地方,與九個太陽和星座之神都有奇妙的關係。色努色勒特選擇這地方來建他的尖塔時,海裏歐波裏斯便已經是一塊曆史悠久的土地了。一般相信,基沙以及更遙遠的南方古都阿比多斯,都和伊努/海裏歐波裏斯一樣屬於“開天辟地”(First Time)——創世時代——土地的一部分。這裏就是神們開始治理地球時,最先降臨的地方。

海裏歐波裏斯的創世神話中,有不少非常獨特而令人感興趣的地方。根據地方傳說,宇宙最初被稱為“南”(Nun),是一個黑暗而充滿水的虛無之地。慢慢地,從宇宙的大洋(被形容為“沒有形狀,比最暗的暗夜還要黑暗”)中,升起了一塊幹燥的土地。太陽神“雷”以自己的化身,創造了亞檀姆(Atum,經常被描繪成一個留著胡髭、拄著木杖的男性)。

天空還沒有創造出來。土地已經創立出來了。地球上還沒有孩童或爬蟲……隻有我亞檀姆一個人……沒有人與我共同工作……

感到非常孤獨的不滅之身亞檀姆,於是創造了兩個同樣為聖體的子孫:空氣與幹燥之神“修”(Shu)、濕氣之神“太夫納”(Tefnut):“我使種子進入我的手中。我把它倒入我的口中。我排泄,修顯形,我放尿,太夫納顯形。”

盡管出生的方式不怎麼榮耀,但修和太夫納(經常被形容為雙胞胎,有時還同時以獅子形象出現)長大以後,結合,並生下了孫輩:土地之神葛布,天空之女神奴特。他們兩人也結合,生下四名子女:歐西裏斯、愛瑟絲、賽特(Set)和內普特斯(Nepthys),因而完成了海裏歐波裏斯九神家族。九個神明中的雷、修、葛布、歐西裏斯等四神先後統治埃及後,埃及王位便傳給了荷羅斯(Horus),和最後一個卻統治埃及達3226年之久的指揮之神索斯。

這些人——或者我們稱呼他們為生靈,甚至神明——到底是誰?他們隻是祭司想象力的產物,還是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實體或暗號?這些故事會不會是真實事件,但經過記憶的扭曲而成為神話?或者,這些故事其實為太古傳下的符號化訊息,為超越時間,傳達給後人而編造出來的?它們會不會是現在才正準備解開的訊息?

這些想法或許聽起來很花哨、甚至無稽。不過,令我無法釋懷的是,有關愛瑟絲和歐西裏斯的神話中,隱藏著許多顯然屬於海裏歐波裏斯傳統的一部分的歲差運動計算,精確無比。而擔負有保護海裏歐波裏斯(伊努)傳統的祭司,在埃及向來以才智兼備著稱,不但能預言,而且還精通天文、數學、建築、魔術等。他們也因為持有一個神聖而強有力的神器——本本(Benben)——而聞名。這些都顯示神話的背後應該隱藏著一些我們無法解釋的深意。

埃及人將海裏歐波裏斯稱為伊努,亦即“柱”之意,因為根據傳統,自古以來便保存於人間的“本本”,最早被保存在一根石柱的頂端。

一般人相信“本本”很早以前便從空中落下人間。但很不幸,“本本”在非常久以前便已遺失,公元前1971年色努色勒特(第十二王朝)即位時,已沒有人記得它的樣子了。當時人隻記得,“本本”是呈金字塔形狀,而這份記憶便成為後來所有埃及方尖碑的原型。“本本”也從此成為金字塔型,或在金字塔頂上的石頭的意思。從某種象征性意義上來看,“本本”和拉及亞檀姆之間的關係緊密而直接。關於拉及亞檀姆,古代文件上記載道:“你們升高,像本本石一樣,到鳳凰的宅邸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