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積極了,鄉紳們自然開始發愁。朝廷這幾年減稅,他們也不得不跟著減租,否則佃農大可以離開。眼看一年下來,田產麗的出息越來越少,他們早就已經不滿了。現在聽說要徹底免稅,那還怎麼得了?!
如果是從前,他們還不懼。畢竟自家有奴仆在,土地怎麼都是有人耕種的。但是趙璨早幾年廢除人口買賣,就連原本被發賣的人口,也不能拒絕其自贖。至於那種世代的家仆,也重新登記了戶籍,將來他們生下來的孩子,就不再是奴籍了。
所以這幾年來,為奴的人眼看是越來越少,雖然還可以簽訂契書雇傭他們在家中做工,但做工再好,怎及得上擁有自己的田地,做個自在的田舍翁。
這人一著急,總難免生出些急智。這些鄉紳們倒是很想將這事兒攪黃了,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他們還是知道的,皇帝如果下定了決心,這事恐怕就不會有多少轉圜的餘地。
他們彼此串聯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得在這些土地砸在手裏之前出手。至少要賣掉如今力所不能及的那一部分。
但是,賣給誰呢?
這會兒江南的土地大大貶職,最多的一部分掌握在官府手裏,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他們的,根本沒有別的人能夠買得起土地。況且新政的風頭一出來,就算手裏真的有錢的人,恐怕也不願意去買。
後來還是一人突生靈感,道,“不如咱們將這些土地賣給官府?”
其他人都紛紛否定,認為朝廷之所以收購土地,原本是為了化解那些百姓的怨憤。現在事情已經了結,又怎麼可能繼續做冤大頭?畢竟這些土地在他們手裏實際上並沒有用處。
不過提議的這人有親戚在衙門裏任職,留了個心眼,打算去探問一番。這件事其實也隻過去了幾天時間,說不準朝廷那邊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呢?況且自己有相識的人,說不得可以通融一番。
他回去之後,果然就去了親戚家中打聽,聽說那些人都是皇帝特派來的,這會兒還沒有走,不由喜出望外。
這些人既然是陛下派出來的,勢必不可能那麼了解當地的情況。雖說攝於皇威,也沒有人敢在他們弄鬼,但這件事,也不是沒有商量的餘地。隻要將自己的名字添到名單上去就可以了。
於是如此這般,這人竟然真的將自己手中大部分田地都賣了出去,隻留下最好的一部分良田。畢竟他身上沒有功名,全靠田地營生,而且就算沒有佃農,自己手中的人也足夠耕種這些土地。至於賣得的銀子,他已經打定主意在城中開兩間商鋪。
這人腦子靈活,倒也看得清楚。陛下既然免了農稅,那麼朝廷自然隻能從別處找補回來。再加上海關的出現,海貿的興盛,可見朝廷說不準便會扶持商業。自己開了鋪子,絕不會有錯。
雖說商量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否認了這人的提議,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心思了。所以除了他之外,也有別人嚐試過這個方法。這些人手中的土地賣出去之後,其他鄉紳地主們自然也就陸續得到了消息,迫不及待的加入其中,生怕晚了一天這些人就走了,自己手中的土地再賣不出去。
就這樣,沒過多久,江南九成的土地就都到了趙璨的手裏。
雖然花出去的錢一點都不少,但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投入。能夠用這種相對平靜的方法解決這件事,就算給點錢也不算什麼。
現在的趙璨就是這麼財大氣粗。
實際上,現在內庫的存款遠比國庫要豐厚得多。
原本內庫名下就有好幾家公司,這些年來一直盈利,後來船隊出海,帶出去的貨物,也都是以內庫的名義,賺回來的財富自然也都是屬於趙璨私人的。再加上剛剛打劫的這一波,這種事情不能讓朝臣知道,這些錢自然也隻能歸到內庫之中。
哪怕有平安主持的那些各種研究工作,每年都必須投入大量的金錢,內庫的錢財還是隻見多不見少。
所以到現在,趙璨覺得錢對於自己來說,已經隻是一個數字了,多得簡直花不完。所以在這些地方敗家一點,他也不甚在意。
在拿到了這些土地之後,趙璨便立刻頒布了一條新的政策。
名下沒有土地的百姓,可以憑借官府登記的戶籍人口數,到各衙門購買相應數量的土地。首次隻需要支付一成地價,剩下的在二十年內還清即可。
這就是後世的貸款製度。
平安提出來之後,趙璨立刻就拍板定下了。這主要是因為他財大氣粗,實際上並不在意這些百姓們歸還的那點錢。不急著回籠資金,這種政策自然就沒什麼不好的了。至少在這二十年內,這些百姓們惦記著償還欠款,一定會努力耕種。而二十年後,這些土地就是他們自己的了,自然隻有更加用心的。
同時,平安還耍了一個小心眼。
因為是按照戶籍人口數來分配土地,也就是說,家裏人口越多,能夠分到的土地也就越多。這樣一來,想多要些土地的人家,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
至於為什麼他們能夠找到增加人口的辦法?這是因為古代社會,本身就有很多隱匿的人口。他們一部分是為了逃避賦稅和徭役,鑽進了深山之中居住。山高路險,官府也很難追索到,就隻能當這些人不在了。經過多年發展,甚至可以在山裏形成一定規模的小村落聚居。
另外就是大戶人家隱匿的人口。依附於大戶之後,雖然能夠免稅,但卻是不能夠避免徭役的。所以為了增加自己名下人口數量,又不至於被限製,所以不少富戶都會暗地裏多收納一些人口。而這些人,是名副其實的黑戶,沒有戶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