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藐視困境,堅強地麵對一切 4(1 / 3)

第九章 藐視困境,堅強地麵對一切 4

勇敢地麵對疾病

健康的身體的確十分重要,沒有人希望自己生病。但天有不測風雲,也許正當一個人充滿信心地麵對生活的時候,卻遭受了疾病的打擊。悲觀、失望乃至絕望隨之而來,我們沒有權利責備他麵對疾病的表現,或許袁和的故事,會給他以啟發,給他以更多的勇氣。

袁和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姑娘,為了能出國深造,她一邊在街道工廠裏靠糊紙盒賺錢,一邊學習英語。她憑著頑強的毅力,通過了托福考試,被馬薩諸塞州蒙特·荷裏亞女子學院錄取。但是她剛到美國才兩個月,就被醫生診斷為得了癌症,且癌細胞已經轉移。但是這位柔弱纖細的中國女孩兒,沒有被死亡與不幸嚇倒。她說,我還想讀書,我要拿到碩士學位,這是我到這裏來的目的。按照經驗,她隻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碩士學位,簡直是一種美麗的幻想。袁和是清楚這一點的,但是她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堅持,我一定會勝利。她仿佛忘記了自己是一個被現代醫學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拚命地讀書,把死亡當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著它,無所畏懼地前行。有一次她暈倒在宿舍裏,在冰涼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個小時。盡管她也曾膽怯過、猶豫過,痛苦難耐時,也想放棄追求。但她戰勝了自己,戰勝了人的懦弱和絕望中自殺的念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苦熬,與死神的抗爭,袁和終於穿著長長的黑色學袍,一步步走上了學院禮堂的台階,接過了院長親手頒發的碩士學位證書。教授們和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在台下為她鼓掌。人們從她身上看到了勇氣,看到了無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並沒有停止她生命的進程;她又決心以頑強的毅力去攻讀博士學位。但是,沒過多久,病魔便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

麵對無法救治的疾病,袁和卻不懼怕、不怯懦,在有限的時間裏,她更加珍惜一切,她讓這有限的生命變得極富意義,用心去體會生活的每一天。《哈佛學報》評論說:“袁和的一生是關於勇氣的一生,關於理想追求的一生……”

疾病是令人痛恨的,但對於強者而言,疾病卻可以使自己對生命重新定位。例如袁和,她知時日無多,為了理想必須努力。其實,生活中許多疾病並不總如癌症那樣可怕,許多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這需要患病者更加警覺人生的寶貴,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總之,麵對疾病,沒有人能夠幫助你麵對,是絕望放棄,還是勇敢麵對,全由自己決定,但毋庸置疑,後者更有意義。

在不幸中磨練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一個55歲的人患了心髒病,不得不改變以往的生活習慣,失去了從前屬於他的選擇權力;中年喪偶,老年喪子,他們就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然而,更為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樣來使自己度過這些不幸的歲月。

對於悲痛,很多人並不了解。一位學生說,他的叔叔因婚姻破裂,終日焦慮不安,傷心流淚。問他這件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他說在四個月之前。這個學生並不知道戰勝痛苦需要一定的時間。具體時間的長短,是由受損害的程度而定的。對於親人長期臥床不起或者夫妻關係漸漸惡化的人,由於已經持續了一定的時間,他們能預料到死亡或離婚的不幸遲早會發生,因而,當不幸發生後,隻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會醫好心靈上的創傷。

如果親人突然死亡,不可預料的悲劇突然降臨,例如突然生重病需做大手術,或遇到車禍等等,那麼,悲痛的時間將會持續一年以上。如果對遭到不幸的親人抱著“恢複健康”的希望,當希望破滅的時候,往往會使他們更加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