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2 / 3)

瑪麗費盡艱辛,在艱苦的條件下,提煉出鐳,可是她並沒有申請鐳的專利,也就是拋棄了一筆財富。她把鐳給了政府。她的這個舉動,使全國的人激動,人們紛紛捐獻財物,為居裏夫人購買了一克鐳。可她依然把鐳交給政府。她曾說:鐳不屬於個人。還有一次,瑪麗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來表達對師長的感激之情。

一束鮮花似乎微不足道,它所表達的也不過是對老師的敬意,但這束鮮花卻讓在場的人們感慨萬分:她,一位世界有名的科學家,竟還不忘自己生命中的所有老師,所有幫助過她的人。而我們,不但無名,而且不知感恩,甚至多少次將幫助過自己的人從生命中劃去,不留一絲餘痕。

生命,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每一個人都隻擁有一次生命,所以,每一生物都分外珍重自己的生命。可是,在廣闊的深海裏有一種魚卻甘願把自己的生命獻出。這種魚的雌魚產仔後,眼睛會失明,不能再去尋找食物,期間如果沒有食物中毒,雌魚就會餓死。為了母親不致餓死,那些剛出生不久的小魚,就成群結隊地遊到母親的嘴裏,心甘情願地讓母親吃掉自己。其實,它們何嚐不知這是用生命來奉養自己的母親?可是,還有什麼比奉養自己的母親更值得讓自己去做呢?當然,小魚可能不知道,也可能不想知道。

落葉在空中盤旋,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母親朗誦感恩的詩篇;彩霞映紅了半邊天空,那是白雲為培育自己的藍天獻上鮮花;溪流千裏不知倦,那是雪源之水帶著夢終歸向大海。

我們又將歸向哪裏?

讀破人情

"念天下之憂憂,獨愴然而悌下`,我借以此句,隻為讀人情."念天下之人情憂憂,我也愴然而悌下.`

"念天下之憂憂,獨愴然而悌下',我借以此句,隻為讀人情."念天下之人情憂憂,我也愴然而悌下.'人情,人之常情.人區分與禽獸在於人有豐富的感情,所以我為之讀人情,寫人情.

且不說社會如此寬廣,不說外邊如此之大,單是學校裏頭,情也逸滿校園.師生之情人情也,同學之情,人情也.;老師教書育人,學生讀書做人.教室是傳情的信使,但不免有不解之情.老師三番五次地聲明:人,勿以己憂.學生為自己的作業太多而煩惱,憂愁,他們希望有享樂的機會湖可能,歡喜一蕃.他們的太多無奈,來自於老師."老師真是想把我們逼瘋罷,自由自在多好啊,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對嗎?'老師們為學生的太多無奈而憂愁,但依然支持"不以己憂',因為生活就是如此.學生之間的較量更是突喜突憂.學習的成績自古以來多是一家歡樂一家愁,,因而他們也隻好鬥鬥精神,超前的再超前,落後的希望不再落後.

學校間的師生情,我一眼可破,密碼為"青春'.若不是青春,怎能鎖住師生情?青春期的學生,不成熟的成人,他們希望的是快樂;而老師希望的是"快樂'後麵的快樂.這,人情也!

學校間的學生的友誼,不能用太多的話來修飾.快樂是短暫的,就是我,我也明白的.我和他們都是學生."未來'就是我們的密碼,但密碼箱裏有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讀破人情,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而不是享受憂愁;讀破人情,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人類,而不是象禽獸那般.幸好我讀破人情.

劇本

——完璧歸趙

小臣有一主意,推薦一個人選,此人勇敢機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難不倒他。趙王誰?

劇本——完璧歸趙

時間:春秋戰國時期

地點:1.在趙國宮裏 2.在秦國皇宮裏 3.在賓館。

主要人物:

藺相如秦王趙王廉頗大臣趙國仆人秦國使者

第一幕:

大臣3 大王,秦國使者到,可否召其晉見。

趙王 快快有請。

大臣3 傳秦國使者晉見。

秦使 (沒有行禮)這兒有一封信,大王叫我交給你。(說完就一聲不吭地走了) [大臣們都十分生氣,都在罵秦國使者的無禮。]

趙王 (看完信後)秦王說他願意以十五座城,來換我國的鎮國之寶和氏璧,可否交換呢?

大臣 現在唯一的辦法隻有智取。

[大臣們紛紛議論。但商量不出一點頭緒。]

趙王 誰有良策?本王重重有賞。

大臣4 小臣有一主意,推薦一個人選,此人勇敢機智,我料想此事肯定難不倒他。

趙王 誰?

大臣4 此人乃是藺相如也。

趙王 此人本王早有耳聞,確實是個人才,快傳藺相如晉見!

[大臣3火速去請藺相如來宮,一個時辰後,藺相如到達宮裏,大臣們都在紛紛議論藺相如。]

藺相如 草民藺相如參見大王。

趙王 快快請起,本王有一個重要事情與你商量,(趙王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藺相如)你對此事可有什麼看法?

藺相如 (藺相如想了片刻)草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完璧歸趙。那時侯秦國理屈,不能持強淩弱,就沒有動兵的理由。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趙王 如無異議,那就這麼辦吧!來人,把和氏璧交給藺先生。

大臣4 臣在。

第二幕:

過了幾天後,經過充分的準備,藺相如和大臣4就帶著和氏璧去秦國,直接進入了秦國宮殿。]

藺相如 小臣參見秦王。

秦王 請起。

藺相如 小臣已把寶物帶來,(藺相如雙手奉上和氏璧)

秦王 (接到和氏璧)這真不愧是和氏璧,雪白無暇,真是絕世無雙的寶物!(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 (看到這種情形)大王,在這塊璧上有點小毛病,是否要我指給您看。

秦王 果真有此等事?快指給本王看看。(說完就叫宦官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 (剛接到和氏璧就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以十五城換取和氏璧,現在璧可是在我的手上,您要是強迫我,我的腦袋將和這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 (秦王很著急)一切都好商量,來人把我國地圖拿上來。本王一定把這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說著把手指的十五座城給藺相如看)

藺相如 好,秦王果然守信用,但是和氏璧乃是無價之寶,豈能隨隨便便交付與他人,必須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

秦王 好,五日後,本王就為和氏璧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