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忌“少捧場” 1(2 / 3)

A市棋壇不乏高手,冠軍豈是隨便下下就可以弄來的?從那以後,閑暇無事,趙公便叫小錢陪他下幾盤棋。

其實,小錢是位家學淵源的棋手。他還沒上學就跟頗有造詣的爺爺學棋。爺爺不僅向他傳授棋藝,而且教誨棋德,告誡他不可恃強淩弱,如碰到棋藝不高,又以權勢壓人的人不可故意失棋,否則失棋即是失德。小錢原來一直都遵從爺爺的教誨,但在大學裏為此得罪了係主任,畢業時便被分到了科委當個小幹事,實際上等於是個高級勤雜工。

根據趙公的脾氣,既不能勝他,以免背上驕傲自滿的罪名,也不能輕易讓他取勝,讓他認為自己沒有本事。於是,趙公和小錢下棋,竟成了一種樂趣。每次和人說起他的秘書,老趙總說:“人聰明,但不驕傲,難得。”錢是愚被提升為市委辦公室主任。

第二年春天。小錢正要報名參加A市象棋大賽。趙公叫他也給自己捎帶報個名。趙公雖愛下棋,卻從未參加過本市大賽,他怕輸了,臉上不光彩,但經過與小錢這個上屆冠軍經常對弈,頗增了幾分自信,他覺得應向全市人民顯示一下自己的棋藝和智慧。他要小錢去要求自己隻參加決賽。

文化宮孫主任深知趙公的棋風。當年他在文化局當幹事,就是因為和老趙下棋發生了爭執,從此長期得不到提拔。小錢以孫主任過去的遭遇為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孫主任。

決賽開始了,這時錢是愚才知道是自己討了苦吃。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拚搏,終於趙公獲勝了。周圍一片溢美之辭。趙公也不禁掛出了一副“一覽眾山小”的神情。

錢是愚的良苦用心,蒙住了A市棋迷們,卻沒有瞞過孫主任的眼睛。小錢替他出了個主意:借此機會請求成立象棋協會,拉趙公做了名譽主席,也好解決文化宮的經費問題。

“如果今天我勝了,這好事恐怕也就辦不成了。”小錢一語道破天機,而且說得詼諧得體。

A市象棋協會就這樣成立了。趙公擔任了名譽主席。

不久,趙公退居二線時,極力推薦小錢接替他的工作,他在給省委的報告中強調,錢是愚不僅符合提拔幹部的標準,而且具有謙虛、謹慎、好學的品質。

今年A市的象棋大賽又開始了。最後,爭奪冠軍的決賽在老趙和新任市長錢是愚之間進行。這次錢市長開局後,便步步緊逼,中局後不久,趙公便看清自己敗局已定,哈哈笑著說:“到底是年輕人,腦子好,小錢這棋,進步好快呀!”臉卻紅了。

不久,棋協主席易人。再不久,錢是愚調任市委紀委,新任市長是趙老同鄉的女婿。

一般說來,大多數的人對於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麵被超過並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尤其是領導)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因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無異於犯下彌天大罪。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比其他人高明,處處為上。下盤棋有勝有負,你認為是小事,無關大局,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在智力上讓他丟了麵子,這比其他方麵更為嚴重。

察顏才能觀色

商鞅在政治上投秦王所好,所以很快便飛黃騰達。這種人在春秋戰國時特別多,後代也沒有絕跡。在官場上有這麼一種人,能適應各種差異甚大的主子、上司和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和氣候,他們如同變色龍一樣,根據上司的口味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傾向,因而總能春風得意,人們稱這種人為“代代紅”。“代代香”。他們便頗有點商鞅的流風餘韻,但像商鞅那樣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的並不多,絕大多數隻是一些小角色。

漢元帝劉爽上台後,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不置一詞,他可不願得罪那些權勢人物,隻給皇帝提了一條,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宮中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餘人員及減少禦馬,貢禹隻不過將皇帝已經做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漢元帝自然樂於接受,於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諫,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麵文章。有一些實心眼的大臣卻十分認真,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這時常招來忌恨,埋下禍根,早晚會招來帝王的打擊報複。但貢禹卻十分精明,專揀君上能夠解決、願意解決、甚至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問題,這樣避重就輕,避難從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經十分圓熟老道了。

會長眼色,察顏觀色是捧場至關重要的基本功。要投其所好,及時變色,不知道上頭的心理和意圖,說不定會拍錯了馬屁,“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我國舊社會官場之上,都是一個比一個長眼色,善變色。

唐高宗李治將要立武則天為皇後,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對。一天,李治又要召見他們商量此事;褚遂良說:“今日召見我們,必定是為皇後廢立之事,皇帝決心既然已經定下,要是反對,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顧托,輔佐陛下,不拚死一爭,還有什麼麵目見先帝於地下!”

李績和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宮,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開了;而褚遂良由於麵折廷爭,當場便遭到武則天的切齒斥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