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毀滅理想就是毀滅自己 1(1 / 3)

第四章 毀滅理想就是毀滅自己 1

理想的山峰是人們心靈的聖殿,如果你因為山路崎嶇而毀滅自己的理想的山峰,那就同毀滅自己無異!

這是一位登山家的墓誌銘:

“跟許多勇士一樣,他是人們掌聲中的成功者,歎息聲中的失敗者。”

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一種信仰向著理想邁進的路途是一種追求!

一個人所受到的壓力和他能力是成正比的,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越大,他所釋放出的能量也就越大。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捉到一隻幼鷹。

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散步、嘻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崖頂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

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居然飛了起來!這時,它終於認識到生命的力量,成為一隻真正的鷹。

一位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所發揮的能力,隻占他全部能力的%。”據說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天才,其潛能的發揮也還不到%。正是因為有了追求,生命才會亮麗起來。

不要不堪一擊

有個人的朋友叫蒙提?羅伯茲,他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這個人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幫助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上次活動時,他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初中時,有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那晚他洋洋灑灑寫了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農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的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

再三考慮好幾天後,他決定原稿交回,一個字都不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願放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提起這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就坐在畝農場內,坐在占地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那份初中時寫的報告我至今還留著。”他頓了一下又說:“有意思的是,兩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師帶了個學生來我的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之前,他對我說:‘說來有些慚愧。你讀初中時,我曾潑過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相同的話。幸虧你有這個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不論做什麼事,相信自己,別讓別人的一句話將你擊倒。自己拿定主意,追隨自己的夢想。

擺脫負麵信念

我們都有一些綁手綁腳的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一條最特別——我們已經習慣接受某種暗叨、習慣性的教義以為“事情本如此”。

告訴自己這項——或任何一項——自我創造的負麵信念,有什麼價值呢?考慮一下隨著這個想法而來的微妙訊息。究竟,我們相信“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我們也必須相信“我們永遠無法及時完成任何事”,“我會不斷處在壓力下”,“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而這是絕對負麵的。你最灰暗的信念是什麼?是不是你相信自己不夠好,或是不夠幸運?或許你相信你不值得成功,或者其他人控製了你的命運。或許你相信人們刻意找你麻煩,或者你是時勢下的犧牲者。不論這個信念是什麼,都不值得保留,當然也不值得辯論,可是每次你提醒自己——告訴自己——你的狹隘信念時,你都在強化一個主意,會直接幹擾人的成就。它在你所處的地方以及你想去的地方之間建起一道牆。每次你對自己說,“我永遠無法突破”,或“我也沒有辦法,我向來如此”,還是你所散發的任何負麵訊息時,這就好像你在對自己說,“我不想成功”。

提醒自己,這個或任何負麵的自挫信念,沒有任何價值。建議你檢查一下自己是否經常對自己或他人重複這樣自挫的聲明。並且試著在生活工作中甩掉這種自挫的習慣。隻要你拒絕繼續下去就好。答應自己不可再強化這個——以及所有的——負麵信念,不要討論它們,甚至不要去想它們。當熟悉的負麵念頭浮上心頭時,輕輕打發它,就像你揮走野餐上的蒼蠅一樣。不要對它付出你寶貴的注意力。節省你的精力,留給正麵的想法和行動。

讓恐懼滾蛋

如果你收集一般人心中所有的恐懼念頭,客觀地觀察他們,試著決定他們對這個人有什麼好處,你就會看清楚,不是某些而已,而是所有的恐懼念頭都一無是處。它們沒有半點好處。一點也沒有。他們幹擾了夢想、希望、欲望和進步。

恐懼念頭有許多麵貌。有時候令人聽起來很合理:“我隻是比較謹慎,所以我要慢慢來。”其他時候,是受到過去的牽絆:“我已經試過了,可是沒有成功。”偶爾,恐懼聰明地偽裝為實際。“大部人都失敗了,所以開始以前我一定要有絕對把握。”我可以列舉好幾頁的實例。然而,當你仔細、誠實地觀看每一個恐懼念頭時,卻有相似的蛛絲馬跡可尋。他們都是在解釋或為某件事行不通而辯解。他們通常是為中途而廢或遲遲未開始找合理的借口。

一位好批評的人,尤其是膽怯的一位,會認為這個勸告不切實際,太單純或愚蠢。克服這些反對意見的問題出在,表麵上看來,他們似乎頗有道理。我向你保證,我不是勸你忽略事實,冒不必要或愚蠢的風險。我也不是建議你,你應該嚐試你全然沒有資格去做的事。例如,如果你的夢想是進NBA打籃球,而你又已年過四十,體重超重,而且身高隻有五尺六寸,那還是算了吧,你是不可能夢想成真的!

這裏談的恐懼是清清楚楚直接妨礙你的夢想那種——害怕被拒絕、害怕失敗。像這樣的念頭:“人人會怎麼看我?我看起來可能很愚蠢”,或者“我不認為我做得到,我沒有時間,或經驗,或信心,或預算。”這些常見的陰魂不散的恐懼念頭,都是我們自己幻想出來的夢想破壞者。

至於過於天真的風險,建議你嚐試某件可以改變你一生的事。承諾下個月開始練習拋開或忽略任何浮上心頭的負麵和恐懼的念頭。當恐懼浮上心頭時,輕輕但是堅實地將它們打發走。當它們回來時(這是必然的),再次打發它們走。這比你所想的容易。

鑽石就在你身邊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尋尋覓覓。尋找永恒不變的幸福,尋找功蓋千秋的成功。為此人們勞苦終日,行色匆匆。也許到了彌留之際,都找不到自己要找的東西。因為要找的東西可能早已擦肩而過了。

說到鑽石,還有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但是,當他聽說要是有塊土地的底下埋著鑽石的話,他隻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象。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卻從未能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個海灘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