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獅子國請舍利及菩提樹記 3(1 / 3)

第六章獅子國請舍利及菩提樹記 3

熱鍋取環

在我國古代西域有一個國家,叫月氏國。月氏國有一個名字叫做旃檀罽尼吒的國王。

國王有三個關係十分親密的朋友,第一個是法力無邊的馬鳴菩薩,據說他在講經說法時,竟能讓馬都聽他講演,餓了可以不吃草料;第二個是足智多謀,善於用兵的大臣,名字叫摩吒羅;第三個是可以醫治百病,使人能夠長生不老的名醫,名字叫遮羅迦。

這三個人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並且和國王的關係特別好,總是形影不離,國王對他們也很器重,給他們的待遇也非常優厚。

有一天;他們四人又聚在王宮裏談天說地。談到興濃處,馬鳴菩薩對國王說:“如果你能經常聽我的話,采納我的意見,就可以讓你的來生吉祥幸福,擺脫沉重的災難,和罪惡永不沾邊。”

名叫摩吒羅的大臣也對國王說:“大王您如果能按我的秘訣行事,並且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我可以保證您能夠降服四海之內的一切敵人。”停了一下兒,大臣又說:“不過,秘密一旦泄露,您的性命就不會長久了。”

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名醫遮羅迦最後說:“國王您如果能按照我的話去辦,我可以保您一輩子健康長壽。”

國王是個十分善於聽取意見的人,就首先按照名醫說的話做了,果然身體一直十分健康,什麼疾病都沒有得過。

接著,國王又采納了摩吒羅大臣的計謀,一時間軍威大振,所向披靡,打敗了四海之內的一切敵人,隻有東方的一些國家不肯歸順。國王十分氣惱,於是重新整頓了軍隊,備足了糧草,準備繼續討伐。

一切就緒後,國王一聲令下,讓下屬各部落的胡人和捕獲的各種大象作先鋒,自己也被掛上陣,親統百萬大軍向東方的鄰國進軍。開始的時候,行軍還比較順利,但是,在翻越重山峻嶺,攀登一個險要關口的時候,帶路的大象和戰馬,不知何故,都不肯前進了。國王也感到十分困惑,便自言自語對這些白象和戰馬說:“真沒想到,這麼長時間,我騎著你們走南闖北,東征西殺,打敗了無數強敵,先後征服過三方,都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如今你們為什麼卻停止不前,不肯走了呢?”

這時,摩吒羅大臣慌忙趕到國王跟前,氣喘籲籲地對國王說:“我先前對您說過,希望您千萬不要泄露秘密。現在您把秘密透露給其他人,恐怕您的性命不會很長了。”

聽到大臣的這番話,國王知道自己不小心說漏了嘴,現在性命危在旦夕,大概活不成了。他又想到,在征伐三方時,自己曾屠殺了三億多人,罪孽深重,死後必然會受到報應,因而十分恐懼。

為了減輕自己身上的孽債,國王立即懺悔,並且派人大修寺廟,建造增舍,供養眾僧。國王自己也十分勤奮地修習各種功德,嚴守寺廟的僧規戒律,表現得十分虔誠。

朝中的大臣們看到國王這種樣子,便紛紛議論,說:“雖然國王現在吃齋念佛,努力彌補先前犯下的罪過,但國王造孽極多,在戰爭中,殺死無辜不計其數。今天即使虔誠懺悔,做了很多積德積福的善事,可犯下的罪過,卻也很難補過來呀!”

國王是個十分聰慧的人,他察覺了群臣們的疑慮,為了消除大臣對自己的猜疑,使之相信他有決心用行動贖回自己背負的重債,便想出了一個很能說服人的辦法。

他吩咐大臣在宮殿上架起了一隻巨大的鐵鍋,並在裏麵裝滿水,鍋底下堆起了木柴,點上火把這隻鐵鍋足足燒了七天七夜,大火把水燒得沸騰不已。

等這一切都辦好了,國王便走到鐵鍋旁,從手上摘下一枚指環,投進沸騰的熱水鍋中,指外環很快沉到了鍋底。國王轉過身來,對大臣說:“誰能從裏麵把我的指環取出來?”

群臣不知國王是何用意,戰戰兢兢地不敢做答。

國王又說了一句:“取出來的有重賞。”

這時大臣們才說:“就是把我們過去所有的罪惡綜合起來,定個死罪,也沒有辦法把這枚指環從沸水鍋裏取出來啊。”

國王還是開導大臣們:“可以想個辦法把指環取出來。”

一個大臣思忖了一會兒,就大著膽子走向前來,對國王說:“把大鐵鍋底下的人撤掉,再往鍋裏倒些冷水。用這樣的辦法,指環不就可以安全地取出來嗎?”

國王聽到這個大臣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十分高興,便拍手稱讚道:“你說的一點也不錯”。國王先讓這位想出辦法的大臣去領了賞,隨後話鋒一轉,對群臣們說:“我原先所做的罪惡事,就好比這隻盛著沸水的鐵鍋,現在我修行善事,仟悔過去,發誓不再作惡,就好比從熱鍋底下撤火,上麵再加冷水一樣。你們想,這樣做了,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

群臣聽了,恍然大悟,對國王棄惡從善都表示十分的信服。都說:“智者之言,不可不聽。”意思是稱讚國王是個英明的人,他說的話,非常有道理,大家一定要聽從。

月光國王獻頭記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多久呢,說不清,也就是無數阿僧祗劫(比喻很長的一個曆史時代)以前,閻浮提的地方有一個國王,名字叫做旃陀婆羅脾(意思是月光)。他統管著閻浮提八萬四千個國家,六萬道山川,八十億個村莊;宮廷裏有兩萬嬪妃和宮女,第一夫人叫做須摩檀(意思是華施);有一萬名大臣,第一大臣叫摩演陀(意思是大月);有五百位太子,第一太子叫屍羅跋陀(意思是戒賢)。

月光國王住在跋陀耆婆(意思是賢壽)城裏。這座城地麵積有一百由旬(由旬是古代印度計量單位)。城牆全是用金銀、琉璃、玻璃等貴重材料砌成的,城門有一百二十個,城內街道巷裏,十分整齊,城中有四行樹木,這些樹也全是用金銀、琉璃和玻璃堆塑而鹹的:有的是金枝銀葉,有的是銀樹金葉,有的是琉璃枝玻璃葉,有的是玻璃枝琉璃葉。城內還有許多寶地,地底的泥沙全是貴重的金銀等物,王宮周圍的城牆長四十裏,也完全是用金銀琉璃等築成的。宮內各種奇珍異寶應有盡有。這個國家由於國王治理有方,日益繁榮富強,百姓們的生活十分幸福歡樂。

有一天,國王坐在宮殿裏閑著無事,心裏暗暗想到:“做一個國王,擁有天下的一切,富貴榮華,世間無比,說出話來就是法律,沒人敢違抗,一切吃的喝的玩的樂的由著自己的性情隨意享受,可算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可所享用的這一切,都是祖先積德修善的結果。就像農民種地一樣,春天種的多,精心去照管,秋天就會有豐收的果實。如此一年一年地延續著。可如果春天不播種,又不願盡力去勞作,那麼秋天就不會豐收了。我現在管理著這麼遼闊富饒的國家,是先王們積德修善的結果,如果,如果我現在不多做些善事,將來我的子刊、後世可就沒什麼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