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聽到下邊的侍從背後議論自己,並沒有發怒。他先派人準備了一個大鍋,然後讓手下架起火,注滿水,開始燒水。等到水燒沸之後,便往沸水中放了一瓶金子。等到湯沸得上下翻滾,水直往外溢的時候,國王就對周圍的人說:“有誰能把金子給我取出來?”
聽了國王發話,眾人麵麵相覷。在這樣滾燙的沸水中怎麼把金子取出來呢?“大王,這麼燙的一鍋水,接近它都很危險,別說取出金子來了!”
國王聽了,哈哈一笑,說道:“你們難道不可以想想辦法嗎?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就能取出來!”
眾人聽了,左想右想,也不得要領,於是隻得對國王說:“大王,我們都太愚笨了,實在想不出什麼方便的辦法,請大王指示我們吧!”
國王見手下想不出辦法,於是就說:“你們先把火熄滅,然後注入冷水把沸水弄涼,金子不就可以取出來了嗎?”
侍從們聽國王一說,才恍然大悟,就照著國王說的去做,然後順利地把金子取了出來。
國王見取出了金子,就對大家說:“我知道有人說過我,為什麼飲酒射獵回來後燒香上供作禮。我可以告訴你們,我飲酒射獵時,就好比自己成了滾燙的沸湯。我在燃燈燒香作禮時,就好比熄火和以冷水注入沸湯。這道理你們還不明白嗎?這樣是為了求得保佑,每次飲酒射獵都能大有所獲啊!”
仁王波耶
古代有個波羅奈國,國君名叫“波耶”,人稱波耶王。波耶王是個英明的君主,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是個遠近聞名的仁王。
在波耶王的治理之下,國家從無戰事,廢除了武器、苦刑、監獄等等,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家富裕,安定興旺。連天上的諸神都對波耶的仁政讚歎不已。
波羅奈國的國土方圓四百餘裏,全國的百姓都深受波耶王仁政的恩惠,百事稱心如意,人人衷心擁、護波耶王。
波羅奈有一個鄰國,這個國王不像波耶王那樣以仁德治國,百姓民不聊生,國家窮困。但其國王不從自身找根源,眼睛卻盯向國外。
他得知波羅奈國富饒昌盛,頓起吞並之心。他與群臣計議:“波羅奈國連年豐登,百姓富足已極。他們沒有兵器,沒有軍隊,我要想得到那個國家,簡直太容易了。”
他的大臣和後妃們都讚成他的主意,表示祝大王的願望實現。
鄰國國王見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就不顧戰爭會給人民和國家帶來巨大災害,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調集兵力,親自帶兵向波羅奈國打去。
波羅奈國人民一向在自己的國土上辛勤勞動,怎能讓自己的國家落入敵人之手,紛紛趕製兵器,自覺地組成衛國隊伍,做好抵抗侵略的準備。朝中的大臣們也一致主張抗拒外敵入侵。
波耶王聽到鄰國要入侵的消息,首先想到的是人民要遭殃。他難過極了,說:“因為我一個人的緣故,而使全國的百姓受到損害;因為我一人的生命,而危及全國百姓的生命;咱們豐衣足食,沒有什麼可爭的。誰知,我對波羅奈國的仁德,卻召來了鄰國的豺狼之心……唉!千萬不要打仗啊,那樣兩國人民都要有傷亡,國家都要有損失。與其這樣,我寧肯丟掉自己的生命,也不願生靈塗炭,國家遭殃啊!”
波耶王召集群臣說:“我的生命可以拋棄,我的:仁德不能丟。舍己而使天下百姓安樂,這就是仁德呀!你們先回去吧,明日再作計議。”於是群臣退朝回去了。
波耶王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思來想去,無法入睡。乘著月色,他換好了衣服,悄悄走出城外,來到一座山前,坐在一棵大樹底下。
國王正在樹下沉思。從山中,走來一個年逾六十的老者,步履瞞珊,老態龍鍾。
老者走到樹下,看坐有一人,問:“你是哪裏人氏?”
波耶王說:“我是波羅奈國的人。”
老者一聽,忙問:“你們的國王可好?”
波耶王答道:“他已經死了。”
老者聽了這話,捶胸頓足,失聲痛哭,淚流滿麵,哀慟之極。
波耶王見了,也不禁心有所動,問:“波羅奈的國王死了,你為什麼如此痛不欲生呢?”
老者說:“你不知道啊,我早就聽說波羅奈國的國王仁德慈愛,百姓們深受恩澤。那國王像帝釋對蒼生一般,我早就想投奔於他了。怎奈年邁體衰,日夜兼程,才趕到這裏。誰知,那仁愛之王卻死了,叫我年邁之人去投奔誰呢?想想就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