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口才實戰 3(1 / 3)

第二章 口才實戰 3

演講的親和力

據心理學研究,人們在交際時,潛在的感情因素往往左右著心理傾向與理性思維,從而對話語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產生微妙影響。因此,演講者要設法消除心理隔閡,拉近感情距離,使聽眾樂於親近自己。

以下幾個訪問法可使你成功地達到目的。

(1)推銷自己,變生為熟,當演講者是“生人”的時候,聽眾開始不免有些隔膜感。這時直奔主題往往讓人難以接受,不妨先“推銷”一下自己。孟俐小姐的演講《讓女生部早日“消亡”》這樣開場:

親愛的女同胞們,還有,敬愛的先生們:

晚上好!

(掌聲)首先感謝大家的熱情,謝謝!

我早想說上幾句,很想認識一下大家,也讓大家認識一下我。先來介紹一下,8911(2)班的一員,姓我們儒家宗師孟子的“孟”,單字伶俐的“俐”,孟俐,就是我。你們大家聽出來了,我這個人愛說好話,連自己的名字也要美化。不過,我要說明,這個小毛病絲毫不妨礙我對“女生部長”之職的熱情,可是,即使天大的熱情也不能改變這麼個趨勢——女生部的發展完善過程,也就是她走向消亡的過程,我的任務就是促成這個過程盡早結束。

真是言語出性格,寥寥數語巧妙而自然地“塑造”了一個熱情開朗、活潑可愛的“我”,一下子拉近了“我”與聽眾的距離,讓人很開心,有興致傾聽。

(2)體察隱衷,言其欲言演講者要善於捕捉人們內心的關注,做大家的代言人。

1937年夏天,朱德總司令應邀對國民黨127師官兵作演講,以親切感人的鄉音對這些四川子弟說:

你們初次離開家鄉,遠來北國,可能水土不服,生活不習慣,希望你們注意起居,保重身體,好為國殺敵。

平易、親切的話語充滿了關切、體貼和激勵。士兵們紛紛表示:跟著這樣的長官當兵打仗,打死了都值得。

(3)就近取材,小處著眼就是選擇那些極為貼近聽眾的演講題材,敘事明理,平易近人,或者,以此為過渡,自然地擴展開去,天南海北,涉筆成趣。魯迅在燕京大學的演講《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說道:

那題目,原是在車上擬定的,但因為道路壞,汽車顛起來有尺多高,無從想起。我於是偶然感到,外來的東西,單取一件,是不行的,有汽車必須有好道路,一切事總免不掉環境的影響。文學——在中國的所謂新文學,所謂革命文學,也是如此。

所說之事看似瑣細,但與此時此地的聽眾極為貼近,時間(剛發生)、空間(來此途中)、性質(日常之事)都緊貼聽眾。所以聽眾自然也就和演講者貼得很近。

(4)善用口語,樸實親切演講的詞語、句式、語氣、語詞都要口語化。

秦市義動員農民集資辦學的演講《為了咱的娃》,以樸實、幽默、深情的口語牢牢牽動著山區鄉親的心,使之時而笑,時而哭,時而深思,時而讚許:

咱娃也是娃,咋就該坐在這石頭塊塊土蛋蛋上……把咱娃害得近視眼、關節炎、羅圈腿、背鍋腰……咱那破教室,老實說還不如縣大牢哩!咱縣大牢窗戶上還搭幾塊玻璃哩!要是我的娃在那兒坐上一天,我都舍不得(秦哭,眾人亦哭),咱大家好好想一想,大人們住的是好房子,可娃娃們咋就在這地方受洋罪?咱娃娃可有話要對你們說哩!(大哭)……

(5)態度誠懇,平等待人演講者要讓聽眾與你融為一體,親密無間,那就要說心裏話,待人以誠,平等待人。即使是上級、師長也不可出言虛妄,盛氣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