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口才藝術 2(2 / 3)

生活中,很多場合由於同音詞或是聽不明白的,或是理解錯誤,無意中套上了另外一個同音異義詞,由此引出笑話。如下例:

顧客:“請問這裏有巴金的《家》嗎?”

同時,也可通過諧音構成對比產生幽默。

清代未年,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不學無術卻參加科舉考試,試卷到手,不能成文。焦急之餘,想在試卷上寫上“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之親戚。”他因不會寫“戚”字,竟寫成“我是李中堂之親妻。”主考官閱後,批道:“所以我不敢取(娶)。”

由於主考官取考生的“取”與“娶”同音,就把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扯到了一起。也正是這聲音的巧,讓人感到妙不可言。

貼心提示:

由“親戚”變“親妻”,不學無術之人要引以為戒啊!

附.風趣自然集錦妙語

(1)時刻表的用途

火車站擠滿了要回家的旅客,一列又一列的火車不是誤點,就是被取消。一位旅客生氣地對車站服務員說:“我不明白鐵路部門何苦費事印時刻表呢?”

服務員說:“我也不知道。不過,要是當真不印時刻表的話,你就無法說出火車究竟誤點多少了,對嗎?”

(2)稱呼

女郎:“車夫,請送我到火車站!”

出租汽車司機:“你怎麼叫我車夫?”

女郎:“那些趕馬的叫馬夫,你是開車的不叫車夫叫什麼?”

司機:“照你這樣說,如果我是記帳的或是打仗的,你不就叫我‘丈’夫了嗎?”

女郎一時語塞。

(3)請勿抽煙

“先生,請不要在店裏抽煙。”

“那你們店裏幹嗎要賣煙?”

“我們這裏還賣手紙呢!”

(4)你怎麼辦

有一次,一位紀委書記(甲)發現一位商店經理(乙)犯有嚴重的違法行為,為了教育其本人迷途知返,他不露聲色地發起了一場心理戰:

甲:假如你家裏養了一隻貓,隻會偷魚吃肉睡懶覺,從不抓老鼠,還常打爛盤碟,你怎麼辦?

乙:把它趕出門去。

甲:假如你商店裏有個售貨員遲到早退,不負責任,短斤缺兩,還把商品偷回家去,你怎麼辦?

乙:開除他。

甲:假如他的經理知情不報,還與他暗中勾結,倒賣彩電,中飽私囊,索賄受賄,你怎麼辦?

乙:這……

(5)第一次打針

患者:“護士小姐,我很緊張,我這是第一次打針。”

護士:“不用緊張,我也是第一次打針。”

(6)剛好滿10歲

“老板先生,我在貴店買這隻金絲鳥時,你曾說這種鳥能活10年,可是,我買回去的第3天,它就死了……”

“先生,可能您買回去的第3天,它剛好滿10歲吧。”

(7)還是殺人好

有一人大談輪回報應說,警告人們不要輕易殺生,凡是殺一牛一豬,來生便作牛和豬,所以,哪怕螞蟻之類亦要仁慈對待。當時的許文穆便反駁說:“那最好是殺人。”眾人問為什麼?他回答說:“按這種說法,哪怕來生報應也還是作人呀!”

(8)經理製服賴賬女郎

一位穿著華貴的女郎在一家高級餐廳吃完飯後,對餐廳經理說她把錢包忘記帶上了。

“沒關係,賒帳好了。”餐廳經理平靜地說,“我相信你,但是為了防備遺忘,請將你的姓名和欠款記在黑板上。”

“那樣誰都可以看見我的名字了,多丟人。”

“不必擔心。”經理說,“你的皮大衣可以把黑板遮住的。”

女郎無奈,隻好乖乖地付錢離去。

(9)母雞下蛋

一位作家對廚師說:“你沒有從事過寫作,因此你無權對我的作品提出批評。”

“豈有此理。”廚師反駁道,“我這輩子沒有下過一個蛋,可是能嚐出炒雞蛋的味道。母雞能嗎?”

(10)稱稱你的兒子

一個婦女怒氣衝衝地走進一家商店,責問售貨員說,她的兒子在這家商店買了一磅果醬,可是份量很不夠。售貨員沒有強詞相辯,隻是輕鬆地回答說:“太太,請您回家稱稱您的兒子吧。”

(11)討價還價

商店裏來了位顧客,他要給老母親買一個血壓計作生日賀禮,但覺得價格有點高,便和老板討價還價。

老板抓住他買“壽禮”這點,說:“送老人的東西哪能專挑便宜的,關鍵是要有孝心。”

顧客馬上答道:“確實重要的是孝心,但如果我以這個高價買回去,她老人家的血壓可能也降不下來了。”

老板聽後莞爾一笑,生意終以八折成交。

(12)不敢加倍侮辱

某餐廳服務員有意向顧客索取小費,顧客給了她幾毛錢。她不滿地說:“隻給幾毛錢的小費,簡直是在侮辱人嘛!”

客人問:“那麼我應給你多少才好呢?”

服務員:“起碼一兩元才是。”

顧客揶揄道:“實在對不起,我怎敢加倍侮辱你呢?”

(13)半斤八兩

一個被指控酒後開車並被判拘留一周的司機在法官麵前申訴說:

“我隻是喝了些酒,並沒有像指控書上說的那樣喝醉了。”

法官一聽微微一笑,說:“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沒有判處你監禁七天,而隻拘留你一星期。”

(14)鳥有佛性

一位姓崔的相公在寺廟裏看見鳥雀在佛像頭上拉屎,便故意問這個寺廟裏的大師:

“這些鳥雀有佛性嗎?”

這位大師根據佛學的基本原則,當然肯定地說“有佛性。”

於是這位崔相公緊緊抓住這一點繼續發問:“既然這些鳥雀有佛性,為什麼還在佛像上拉屎?”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尖銳。

大師鎮定自若地回答“它們為什麼不在鷂子頭上拉屎?”

(15)從容作假

一家餐館以“鴨全席”馳名歐美,一位中國旅遊者慕名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