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3(2 / 3)

一次默默的放棄,放棄一個心儀卻無緣分的朋友;放棄某種投入卻無收獲的感情;放棄某種心靈的期望;放棄某種思想。這時就會生出一種傷感,然而這種傷感並不妨礙自己去重新開始,在新的時空內將音樂重聽一遍,將故事在說一遍!因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告別與放棄,它富有超脫精神,因而傷感得美麗!

曾經有種感覺,想讓它成為永遠。過了許多年,才發現它已漸漸消逝了。然後才懂:原來握在手裏的,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銘刻在心的!其實人生很多時候需要自覺的放棄!

世間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對沒有擁有的美好,我們一直在苦苦的向往與追求。為了獲得,而忙忙碌碌。其實自己真正的所需要的,往往要在經曆許多年後才會明白,甚至窮盡一生也不知所終!而對已經擁有的美好,我們又因為常常得而複失的經曆,而存在一份忐忑與擔心。夕陽易逝的歎息、花開花落的煩惱、人生本是不快樂的!

因為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我們也許又在重新獲得。對萬事萬物,我們其實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如果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

所以生命需要升華出安靜超頭的精神。明白的人懂的放棄,真情的人懂的犧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脫!

我不是因你而來到這個世界,卻是因為你而更加眷戀這個世界!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會對這個世界滿懷感激,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會默默的走開,卻仍然不會失掉對這個世界的愛和感激。感激上天讓我與你相遇與你別離,完成上帝所創造的一首詩。生命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哀,也給來我們永遠的答案。於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關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如何,我們雖逃避也勇敢,雖傷感也欣慰!

我們像往常一樣向生活的深處走去,我們像往常一樣在逐步放棄,又逐步堅定!

有一種感覺總在失眠時,才承認是“相思”;

有一種緣分總在夢醒後,才相信是“永恒”;

有一種目光總在分手時,才看見是“眷戀”;

有一種心情總在離別後,才明白是“失落”。

高尚的靈魂

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同很多高尚的人談話。"俗語說:"書是不說話的老師。"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此話多有商榷之處,但卻可看出書對於一個人的意義是何等重要。書是提高個人修養,使人邁向成功的階梯,它有著高尚的靈魂。

書是琴律的精魂,蝶舞的翅膀。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因為他遍讀萬卷書,才寫下一篇篇千古絕唱的詩篇。"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造化鍾神秀,一覽眾山小。"這廣闊的給人無盡聯想的詩句不正是讀了無數書積累起來的嗎?

有首詩說:"她不說話,卻有無盡光輝,/太陽在她麵前都顯得灰暗,/哦,/親愛的,你的靈魂為何永繞我心。/"我想,這首詩給人的感覺似乎隻是一首情詩,而作者真正要表達的卻是對書的執著熱愛。書洗滌了罪惡的靈魂,用高尚的閃著華光的魔杖引導著人們前進。

高爾基說:"隻要給我一本書,我便會活下去。"正是有著對書的尊敬,使高爾基寫出《海親》等一係列名著,使他名垂千古,也使我愛上了書。

然而,我們正是處在該讀書的年齡。中國發展迅速,卻仍是發展中國家。魯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國民劣根性仍然存在。政治上說:"有權利必有義務。"作為幸福生活的青年應當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書是成功的階梯,書有高尚的靈魂。我們應當趁這大好時光,飽讀詩書,方可一展抱負。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願坐著一片唐詩,手執一柄宋詞,在書的海洋中遨遊。

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顧城說:"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想書便是我的指路標,帶著我那赤誠的心跟隨它,不斷前進。

書曾讓康熙悟出治國之理,曾讓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曾讓蘇軾舉杯邀明月,曾讓李白直掛雲帆濟滄海。

古人能夠從書中得到那麼多的益處,為何我不行呢?"一寸光陰一寸金。"就讓我抓緊時間,與書那高尚的靈魂暢言論世,充實我自己的靈魂,營造我的讀書世界。

書山有路

伏爾泰說:"上帝賜給人們兩樣東西--希望和夢--讓人們苦難的遭遇。"而我要說:"書本給了我希望和夢,讓我跨越困難,打拚未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自信總讓我看到希望,每當我遇到挫折時,總是喜歡默默的看著這句詩,看著看著,似乎就充滿了力量,因為我不會絕望,因為我堅信我"必有用"。

書是曆史忠實的聽眾,它會毫不吝嗇的向我轉述著那不輕言放棄的感人事件,讓我學會守住那一線希望,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