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幽默應用 4
慶賀場合的幽默
我們常會有一些喜慶的事需要搞個“飯局”或儀式慶賀一下,比如過生日、結婚、升官、得獎、遷入新居、小孩滿月,等等,或者別人遇到這些喜事請我們參加慶典,我們就要出現在慶賀場合。
慶賀場合的氣氛都是喜氣洋洋、輕鬆歡快的。在這種場合使用幽默語言,會使在場的人發出更多的歡笑,使氣氛更加融洽、熱烈,遇到意外的不順利的事也能巧妙地解決。
1.生日宴會上的幽默祝詞
生日宴會上,在座的人要向過生日的人表示祝賀,青年人常用的辭令是:“生日快樂!”活潑一些的人們會共同唱起那首傳遍全球的“祝你生日快樂”,對老年人的祝詞常用:“祝您健康長壽。”當然,祝賀生日的話不隻這兩句,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祝賀對象。不同的關係,不同的情況,說出不同的活潑而得體的祝測。
中央電視台有—個小品《生日蛋糕》說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家老太太過七十大壽,孝順的女兒幾乎跑遍全城,為媽媽精心選購了一個漂亮的大蛋糕。
晚上全家圍坐在老太太身旁,為她祝壽。女兒拿起水果刀切蛋糕,切了一下沒切動,再使勁,仍然切不動,換了一處也是如此。女兒的臉上掛不住了,知道這是一個質量極次或者早已過期的蛋糕。粗壯的女婿把刀子接過去用力切,還是不行。
女婿靈機一動,轉身拿來切菜刀和一把錘子,把菜刀放在蛋糕子上,拉起開山鑿石的架勢,“當”地一聲,火星四濺,可是菜刀愣是沒切下去。
全家人都傻眼了,都用埋怨的眼光看買來蛋糕的女兒。
女兒卻做出驚喜狀,舉起杯子向老太太說:
“媽媽,這可是件大好事!咱們買蛋糕主要是圖個吉利,祝媽的身體像蛋糕一樣結實!”
大家都笑起來,老太太更是合不攏嘴。硬蛋糕頓時成了吉祥物。
2.慶功會上的幽默致詞
一位作家與一位朗誦家是好朋友。有一次,朗誦家得了藝術節的大獎,所在單位為他舉行領獎紀念會。作家將一束鮮花獻給朋友,然後做了這樣的致詞:
“我參加老何的領獎紀念會已有好幾次了。連連得獎。不斷開會,我都替老何感到麻煩了。你就不能少得幾次獎?每當這時候,我就要趕來參加慶祝會,而且,還得買一束鮮花,要知道,鮮花可不便宜呀!送起來就沒完了,換了諸位,也會嫌破費的。下一次,有沒有哪位願意替我送送?你看,沒人願幹。要我說,老何你差不多就行了,別再接連不斷地領獎了,否則將來太可怕了!”
作家以反語來表達對朋友的讚美,風趣活潑,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使紀念會開得輕鬆歡快。
在某次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百花獎”雙獎授獎大會上,著名電影演員趙子嶽老先生為年輕的獲獎演員發獎,並笑眯眯地講了這樣一段話:
“我演過幾十年的戲了,還沒得過獎。可是今天讓我來發獎,我覺得比我自己得獎還高興。這說明我們的電影事業後繼有人,事業興旺”。
說完。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老藝術家的話表現出他的樂觀、豁達、高尚的胸懷,同時也是對後來居上的年輕一代的熱情讚揚和鼓勵。
3.婚禮上的幽默
婚禮大概是喜慶色彩最濃的一種場合了。在這裏,可以較少顧忌地開玩笑,逗樂子,歡笑越多越好,氣氛越熱閹越好。如果冷冷清清,嚴肅拘謹,搞得像政治學習—樣;就沒意思了。
在婚禮上使用幽默語言,可以增加喜慶色彩,使婚禮辦得更為歡快、更有情趣。
比較正式的婚禮,都要請一個人做司儀,主持婚禮。司儀最好是個能活躍氣氛的人。
在國家女排著名二傳手楊錫蘭的新婚典禮上,曹惠英擔任司儀。其間有個節目,是客人們要新娘新郎講戀愛史。新郎爽快地娓娓道來,大家便放過了他。輪到新娘吐露心聲了,可她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講,半天才紅著臉憋出三個字“沒得說”,意思是沒什麼說的。
司儀曹惠英馬上機敏地接過話頭說:
“新娘的意思是說新郎好得沒得說了!”
大家都朗聲而笑:婚禮的熱烈氣氛到了高潮。
有一家辦喜事正趕上下雨。小張冒雨前去參加婚禮,趕到那裏,身上已濺滿了泥水。
當新郎向客人們敬酒時,看到他身上的泥水,抱歉地說:“讓你冒雨趕來,好衣服都弄髒了,都怪我失算,選了這麼個雨天。”大家也都在想,辦喜事下雨,的確是美中不足。可是幽默的小張接過去說:
“老兄此言差矣,自古道‘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燭夜’,這人生的兩大喜事,讓你們小兩口一天都趕上了,這叫雙喜臨門!”
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起來,宴席上氣氛更加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