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北把自己好久不用的小本本拿了出來,上麵重重地寫下:“語文和英語每天各半小時。”
在這一頁上,他已經記錄了不少未來三天自己的複習規劃。
晚上剩下的自習時間已經不多,胡曉北再次開了直播,把剩下這點時間都交給語文和英語了。
他首先從同桌那裏借來的一套語文卷子,並不是隨堂測試,而是一些古文基礎知識和測試題的合集,這是上周課堂上講的內容。
看了兩頁之後,他就發現了一段比較有趣的文字。
講的是儒家經典思想——中庸。
這裏的中庸講的是“無過無不及”的適度原則,它出自《論語·先進》: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
子曰:「過猶不及。」
胡曉北之所以對這一段格外感興趣,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對“過猶不及”的解釋一直存在誤解,有趣的是他從來沒有做過關於如何解釋過猶不及的測試題。
正解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而他心裏一直認為的解釋是:事情做過了頭,還不如不做……
看了十分鍾同桌的語文卷子之後,他就把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摘抄到筆記上。
隨後他又在英語練習冊上做了幾道閱讀,裏麵有一句話,引起了他的興趣。用手機查過之後,他發現這應該是一句名人名言,而且網上還流傳著它的雙語版。
a man dies still if he has done nothing, as one who has done much.-homer
既然無所事事亦難逃一死,何不奮鬥終生。——荷馬
這一口雞湯讓胡曉北喝得很舒服。
孫玉蕾最近一段時間把先考後學的學習方法徹底貫徹下來,每天都把練習冊提前做一遍,做不完也要簡單的看一遍,做練習的過程就相當於給自己一個小考試,同時也是一次預習。
此時,她看到胡曉北在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計劃,她想了想,也給自己的小本本上加了一條:上課之前也要做幾道數學和物理的練習題。
翌日一早。
胡曉北雖然是要自己學習,但仍然按照一個月前正常上課的作息時間,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後出門。讓老胡送他去學校,不過到了學校前麵的一個路口之後車子向右一拐,到了書店。
書店的門麵牌匾已經摘掉,大門上寫著“私人用房,非請勿入”八個大字。
老胡把兒子送到這裏,臨走之前囑咐了一句:“一會兒學習的時候開直播啊!”
胡曉北一下子就想到昨天老耿給他發的短信,生氣的斜了他一眼,什麼也沒說的扭頭進去了。
獨自學了一上午後,中午下樓隨便吃些東西,再上樓,就開始麵臨困倦、疲憊、走神等等問題。
好在,這時候佩奇小姐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