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孕婦年齡超過37周歲。
通過產前診斷,如果發現胎兒畸形或有遺傳病,則應施行選擇性人工流產,犧牲掉有缺陷的胎兒,避免出"次品"和"廢品",以保證胎兒質量。在進行產前診斷時,醫生會提出許多問題,對此,一定要如實地回答,不能因為覺得難為情而隱瞞某些情況。
住院分娩前準備
孕婦在妊娠37周後,隨時可能臨產住院。故在此之前應該做好各項準備,以免臨時手忙腳亂。可從以下幾方麵進行。
1住院的準備:備好現金,隨時可以辦理入院手續。聯係好交通工具,夜間臨產能及時送往醫院。準備好日用雜物包括洗漱用品、水杯、湯匙、餐具、消毒的衛生紙及衛生巾、月經帶、乳罩和吸奶器等。最好再準備少量雞蛋、紅糖和糕點,供產程中或產後使用。將各種物品整理包好,一旦需要,提起就走。
2出院時所需的物品:包括嬰兒的衣服、尿布、被單、被子,天冷時還要準備帽子。產婦的衣服、鞋襪、頭巾或帽子。
3家中的準備:混合或人工喂養者,出院前應備好牛奶,奶粉及消毒的奶瓶與奶頭。住處要清潔、幹燥、溫暖,冬季要有良好的取暖設施。
決定分娩的三個要素
決定分娩的三個要素是產力、產道(骨產道及軟產道)和胎兒。胎兒能否順利地通過產道由母體娩出,取決於這三個要素。如果這三方麵都很正常,並能互相協調,胎兒便可順利娩出,否則將發生難產。
舉例來說:如果胎兒發育正常,不是過大,也沒有畸形,胎兒的位置正常;骨產道沒有狹窄,軟產道也正常;子宮收縮很規律,力量也比較強;這三個方麵都很正常,又很協調時,胎兒一般都可以經陰道自然分娩。
產力在分娩中的作用
把胎兒從子宮經產道娩出的力量叫做產力。產力是決定分娩的三個要素之一。這種力量來自三個方麵,這三種力量如果能發揮得正常,並能互相協調,分娩就能順利。
第一種力量是子宮收縮力。一般在妊娠足月時,子宮肌肉出現自發而有節律的一陣陣收縮和放鬆,這種子宮有規律性的收縮,告訴產婦分娩就此開始了。當子宮收縮時,產婦感到肚子很硬,並且向前突起,維持一定時間後逐漸減弱,以至消失。這種力量是妊娠足月時,子宮容積及肌張力增加,以及內分泌和神經調節作用,而引起自發的子宮肌肉收縮,這種收縮力是不受意誌支配的。它的作用可使子宮頸口逐漸擴張,迫使胎兒下降。
第二種力量是腹肌的收縮力。這種力量是當子宮口完全開大,胎先露部分下降,並壓迫骨盆底組織及直腸時,使產婦發生排便感,而主動向下用力憋氣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受意誌支配。它的作用是使腹部肌肉和膈肌收縮,伴隨子宮收縮力,將胎兒由產道娩出。當胎兒產出後,腹肌再次收縮,又可協助將胎盤娩出。
第三種力量是提肛肌的收縮力。當胎兒先露部分下降達骨盆底部時,提肛肌的反射性收縮,可使先露部分向內旋轉,在胎兒頭部向外娩出時,提肛肌收縮又可幫助胎頭仰伸。提肛肌的這兩種作用,都可使胎兒順利娩出。胎兒出生後,提肛肌再度收縮,又能配合腹肌及子宮的收縮力,娩出胎盤。
灌腸對分娩有好處
孕婦由於便秘而使腸管內經常有糞便堆積。乙狀結腸位於小骨盆腔的左後方,由於腸內大量糞便的堆積,分娩時往往影響胎頭的順利下降及旋轉,以致妨礙產程的進展。因此一旦臨產,就應灌腸,以清除腸內糞便,減少產道的阻力,使產程順利進行。此外,如不灌腸排空大便,於分娩期間不斷排便,可造成糞便感染,容易發生產後感染。
因此,在產程開始後,如果時間允許,又沒有灌腸禁忌證的話,都應當灌腸,以清除積存在腸管內的糞便,這樣做對分娩十分有利。
要重視孕婦的臨產心理衛生
孕婦快要分娩了,全家人在期待著小寶寶降臨的時候,切莫忽略了對產婦應該進行的心理照顧。
南昌市曾調查過1240名待產婦女的心理狀態,發現有各種心理負擔的竟占總數的878%,雖然這種心理負擔輕重程度不同。孕婦的主要精神負擔是怕字當頭:怕難產,怕分娩疼痛難以忍受,怕生畸形怪胎,怕嬰兒性別不遂人願;其次是精神焦慮不安和情緒緊張。當受調查者被問道臨產時最需要什麼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迫切希望丈夫或母親守護在自己的身邊。
臨產婦女的心理保健,需要醫務人員去做,更需要家屬的積極配合。而且,作為丈夫應該給予即將分娩的妻子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針對妻子思想上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顧慮,耐心地解釋,給予寬慰。作為母親或婆母,應該采用現身說法給臨產婦解除精神和心理上的負擔,從而給產婦創造一個安靜輕鬆的臨產環境,以保證能安心地待產。
到預產期就一定分娩嗎
月經周期約為28天的婦女,自末次月經第一日計算,滿40周(280天)為預產期。人類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平均需要280天。鑒於排卵日期可能提前或錯後,胎兒的成熟及分娩又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實際上隻有5%的孕婦恰好在預產期那天分娩,而75%左右則在預產期前3周內及其後2周內臨產,故妊娠37~42周間分娩,均屬足月產。超過預產期末分娩是常見的情況,不屬異常,對此不必過分焦慮。
超過預產期2周或2周以上仍不臨產者為過期妊娠。存在著如胎兒過大或胎頭過硬,分娩時不容易通過產道;胎盤老化或功能減退;以及羊水減少,致使胎兒不能耐受產程中強烈的子宮收縮而易發生宮內缺氧等高危因素,應設法避免其發生。
超過預產期的孕婦,仍應按時產前檢查。經醫師仔細核對預產期,一旦確定已過一周時,則應遵照醫師要求及時入院,並接受適當的引產措施,以保證在妊娠42周前順利分娩。
過了預產期怎麼辦
正常懷孕期為38~40周,懷孕時間過長會導致胎兒異常。一些人對懷孕時間抱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認為懷孕時間越長,胎兒越健壯。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胎兒在母體內是靠胎盤供給營養得以生長發育的。因為妊娠42周內是正常孕期,從42周開始,胎盤已開始老化、變性,血流量明顯減少,直接影響胎兒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不僅胎兒無法保持正常生長,而且還因為消耗自身的營養而日漸消瘦,皮膚出現皺褶,分娩後會又瘦又幹癟,缺少皮下脂肪,像個"小老頭"。此外,由於子宮內缺氧,可使羊水發生汙染,使胎兒因發生宮內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而死亡。也有的因腦細胞缺氧,造成智力低下等不良後果。另外,妊娠期延長,使得頭顱骨大且堅硬,又會造成難產和產傷,對母體健康有一定損害。
超長妊娠期對母子害多利少,是不足取的。如果已到分娩日期而仍不分娩,就要去醫院采取措施,讓嬰兒早日娩出,以保證母子的安全健康。這裏,搞好預產期的計算很重要,隻有產期預算準確,才能確定是否孕期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