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杜鬆冒進(二)(1 / 2)

三萬軍隊集中在河的左岸,您說奇怪不奇怪,二十九日晚上河麵已然結冰,可第二天天氣轉暖冰層融化。無奈明軍隻得可淌水而過。

正當部隊剛剛淌過一半時突然水勢大漲,瞬間已沒過胸口,不少將士被來勢洶湧的河水給衝到下遊,更有甚者直接去皮,剩下的大部分還是順利的過去了,唯獨最後的火器營沒過去。火器營管帶遊擊是龔念遂,由於帶火器營裏配備不少重型火器無法渡運,那麼是什麼樣的重型火器無法渡運?那就是大型佛郎機,提及佛郎機還要說明一下。

佛郎機是起源於對葡萄牙人的稱呼,是他們將這樣一款先進的火器帶到中國的,所以也稱呼這款火器為佛郎機。

當時是明嘉靖年間,進口過來的佛郎機還是小口徑後填裝、子母式火器。可是到了中國不到幾十年的工夫裏,仿製還有改造的佛郎機已達數十種型號之多,比較西方同時代的火器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來中國獲得山寨大國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那是祖輩就傳下來的。剛才提到的大型佛郎機是明朝自行研製生產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火炮。

舉個例子;一門大型佛郎機重可達千斤、長過兩米,口徑可達100CM左右。一門母炮配備3---6門子炮,這些子炮填裝火藥和彈丸(石子或是鉛鐵)可以輪流發射,可在一裏地以外穿透敵方鎧甲,而且可連發數次無需冷卻炮身,真乃家中必備或是外出郊遊的利器。

龔念遂部一千多人吧,隻得留在後方原地待命,不待命也沒招啊,過不去啊!

單表杜鬆;三萬人馬過去能有兩萬七八,杜鬆下令按原計劃行事,總兵王宣、趙夢麟這麵安排營寨,外圍設下鹿角丫叉,杜鬆親帶一萬人馬猛撲吉林崖。

咱們說來半天明朝這麵的事兒,返回頭在表一表後金。

努爾哈赤一直派流星探馬前去打探明朝各路人馬的動向,一有新的消息馬上就能得到稟報。

在未開戰之前,努爾哈赤就做了個大膽的嚐試,他把《三國演義》裏的一計拿出來試試,就是白水河關羽淹曹軍那段。

他事先派人把渾河上遊用沙袋木頭憋住,使得水麵高於下遊。明軍不打此過也就算了,一旦打此渡河,馬上放水淹死敵軍。雖說不能全殲敵軍,卻也能挫一挫他們的銳氣。

而後親率五個旗的兵力開始向界凡城靠攏。

說到這裏咱們多說幾句廢話;努爾哈赤為了便於指揮手下兵將和民眾,把他們分為八個旗。分別是;正黃、鑲黃、正紅、鑲紅、正藍、鑲藍、正白、鑲白。每一旗為七千五百人,總共加一起是六萬多人。由他本人和親信以及貝勒們直接管帶各個旗。平時八個旗的軍民務農狩獵,到了戰事便可拿武器成為軍隊,來如疾風、去如閃電,可以說是訓練有素戰鬥力十足。

書歸正文;

三月初一上午,努爾哈赤帶領六個旗的兵力移動到了界凡城南麵的拉哢關。

這裏也是一處要塞,努爾哈赤的目的很明確,一旦敵軍攻打界凡城可以馬上進行支援。

不過讓他感到意外的是,明軍把兵力一份為二。

一支開赴界凡,而另一支部隊安營下寨。

明軍這一舉動這使得努爾哈赤頗為大喜,馬上想出了克敵製勝的奇招,至於什麼奇招先擱置不表,咱們再表杜鬆。

杜鬆親帶一萬人馬開赴北麵的吉林崖,一邊走一邊生悶氣,參將龔念遂所帶領的火器營沒跟上大部隊,對自己的軍事行動會有較大的影響。

不過杜鬆自己還安慰自己呢:“雖說今日出戰有些不順當,未必我就會遇到敵軍主力部隊。根據探子的情報所述,界凡城還有吉林崖的敵軍加一塊不過萬把人而已,憑我的才能吃掉他們應該還是不費多大力氣的。”

說來也巧,明軍前行當中遇到幾處後金的防禦工事,被明軍紛紛吃掉,所獲首級百餘個。

這下杜鬆可就放鬆警惕了,顯得更加得意。忙催促軍兵快快急行,爭取過了晌午拿下界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