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爾哈朗與多鐸二人來到皇上的內書房,看到皇太極居中而坐,二人下跪叩頭,皇太極很客氣,雙手攙扶道:“二位卿家不必多禮,都是自家人客氣嘛啊!”二人相視一笑,做到旁邊的墩子上。
濟爾哈朗與皇太極不分彼此,開口便問:“不知陛下找我們二位有何訓教?”
皇太極端起龍書案上的一碗茶先喝上一口,麵帶微笑不緊不慢的說道:“二位啊,朕有個問題向二位請教。”
二人一聽鬧愣了,齊聲說道:“不敢、不敢,必有何談請教二字,有事經管講來。”
恩,皇太極甚是喜悅繼續說道:“王兄禦弟跟隨先帝多年,而後又為朕打江山,大小戰場經曆無數次,以你們之建,該如何收降那祖大壽呢?”
濟爾哈朗聽罷這才明白,鬧了半天皇上還是為祖大壽一事召見我們,叫我們給拿個主意,思索多時回答道:“依臣來來,那祖大壽是在跟咱們耍花活,他想能拖一天是一天,左右逢源,既能看的出他不敢背叛明朝,更不想得罪咱們,貓仔錦州得過且過,就是混吃等死熬日子。陛下若想真的收降他,倒不如發兵錦州再次包圍他的王八窩,打他個服服帖帖,必定生擒之。”
皇太極聽完他們濟爾哈朗的說法會心一笑啊,認為說的都是正確的,轉過身來問多鐸:“吾弟的軍事才能堪比三國的甘興霸也,但不知有何高論呢?”
多鐸血氣方剛,今年才三十出頭,敢想敢說,不像濟爾哈朗那麼老練圓滑,多鐸說道:“陛下,以我之意,幹脆踏平錦州鬆山,直抵山海關,把遼西地區化為己用這多痛快,遼西地區不比咱遼東地方次啊,物產也豐富,資源也多,我願意帶領人馬常駐那裏,為咱們入主中原打頭陣。”
嗬!多鐸說完這番話可把皇太極樂的不輕,沒想到此二人想法與朕一樣,好滴、好滴。
“朕之意思,命你們二人前去遼西地區的前端義州,你們二人在那裏長期駐防,屯田練兵,等待時機成熟,糧食儲備也多了,朕會立刻發兵征討那祖大壽,不知你麼二人可願否?”皇太極看著他們二人的表情,意味深長的說道。
二人立刻站起身來,衝著皇太極下了保證:“陛下用心良苦,我等豈能推辭,願意為大清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哈,好哇,那朕也就沒別的說的了,你們下去準備準備,過幾天不必辭行我了,便可動身。”
義州,就是現在的錦州市代管義縣,義縣位於遼寧省錦州市之北,東以醫巫閭山為屏障,緊鄰北鎮市,南與淩海市接壤,西界北票市,北毗連阜新市清河門區。義縣土地總麵積2476.4平方公裏。義縣境內,山嶺起伏,峰巒疊嶂,淩河水橫貫境內,構成“六山一水三分田”地貌。東部醫巫閭山山脈,南北綿延近百裏,山間多為林叢、草地。西部屬鬆嶺山脈餘脈,草木稀疏,低山層疊,環半麵義縣。中部為丘陵狀平原,南麵大海。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初年,廢州置衛。改義州為義州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今遼陽市)。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廣寧後屯衛遷徙於義州城,一城有兩衛。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都指揮史楚勇建磚城。
曾經義州與廣寧(今北寧)互為掎角之勢,易守而難攻,當時明朝無力管轄,滿清更是鞭長莫及,所以一直是個空城,也不能完全說是空城,有流民、土匪、雙方各自的散兵遊勇也會再裏麵休息駐防。
濟爾哈朗與多鐸在教軍場點齊軍兵兩萬(大都是漢人,原因是漢人熟懂耕種),各式農用器具若幹,挑良辰擇吉日,也沒跟皇上辭別就進發義州。
很快就到了義州,其實並不遠,也就三四百裏地。等他們到了義州一看那,心裏拔涼拔涼的,義州城牆破爛不堪,倒塌成片,城內的民房也都是被火焚毀坍塌,各種基礎設施也是破損不一。
至於他們怎麼樣重修城防,咱們先放下不表,返回頭再說祖大壽。
祖大壽一晃在錦州休整了六七年的光景,也得知皇太極改了國號與年號,為此他的內心很糾結,自己的養子在敵人手裏控製,自己還要對抗滿清,看著形勢皇太極還這要做強做大,自己若是真心降清恐怕後事留下罵名,也對不起自己的恩帥袁崇煥。那麼繼續矜持與滿清對抗,恐怕自己的力量不夠啊,朝廷遲遲不發人馬增援,自己手下就這點人馬難成大器。怎麼辦,夾板氣不好受啊,左思右想心不定,周邊恐有敵人的埋伏兵。實在沒辦法,最後祖大壽也不想那麼多了,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我就在錦州一眯得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