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一把拽住中軍官的脖領子大吼道:“你---你待怎講!”
把中軍官嚇的說話都不利索:“咱們的糧台被清軍燒毀,糧道被切斷,守軍幾乎全部被殲,您的徒弟劉士勳也投海自盡。”
中軍說完這句話哭得跟淚人相似,情緒非常不穩定。
洪承疇聞聽之後一屁股坐在地上,由於用力過猛眼前一片漆黑,好懸腦中風發作。他感覺到胸前區疼痛,猶如一塊巨石壓在胸口喘不上氣來。大概五六分鍾沒緩解過來,頭昏、頭脹、頭重腳輕、搖晃、眼花等症狀一起發作,如果在持續下去就會出人命的。
門口站崗的聽見裏麵有聲音不是好事連忙進入賬內,進來一看都傻眼了,大帥與中軍這是怎麼地拉,怎麼都在地上趴著呢!兩人架一個,攙扶到椅子上,有人叫來均醫官給號號脈。軍醫給洪承疇把完脈認定這是小中風,按現在話來說叫腔梗。軍醫在藥盒子裏掏出幾位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給洪承疇服下,過了一會洪承疇漸漸蘇醒。等醒來眼淚滴滴答答落個不停,心裏還納悶呢!沒料到滿韃子抄了我的後路,你特麼也太狠了,真是應了那句話--功高莫過救駕,計狠莫過絕糧。我洪承疇常年打雁今天卻被雁鉗了眼睛。糧食乃是我軍之根本,十來萬大軍可吃什麼啊!仗還怎麼打,豈不是餓肚子麼!
洪承疇突然聯想到自己的幼年,自己幼年時期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吃不飽穿不暖。
隻得在野外挖掘野菜,如馬齒莧、曲麻菜、小地牙之類的,那時候是很少人吃的。什麼蘿卜秧之類的,喂豬,甚至南瓜,也基本是喂豬。釣魚釣到什麼烏龜王八的,隻能認倒黴,不敢吃,那玩意邪性沒人敢吃。
在河溝裏撈點的小龍蝦吃吃算是開齋了,但那時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他小時候是在江南某地生活,按理說江南盛產魚類,小池塘釣魚是一扯一條,當然都是小魚,感覺好像池塘裏都是魚。洪承疇是有心之人,弄個網兜一兜就是一大把,才是緩解挨餓的有效法寶。
想到小時候,洪承疇似乎心情平靜了許多,轉念一想,不就是餓肚子麼,忍一天兩天應該沒事,估計手下這些軍兵將領也應該能挺過去。這麼一想洪承疇仿佛無有此事的樣子,心裏更加平靜。
當人遇到事情,遇到壞事之前應當往最壞最好的地方想,一旦事情發生了就往最好最好的方麵去想。不能死鑽牛角尖,那樣會生病的。大家可知道三年自然災害麼,就是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國大陸地區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在農村,經曆過這一時期的農民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餓飯年。那可是真沒糧食吃,據我家老人給我講,那時候一家一個月每人三兩豆油,當時是我們遼寧省某位領導對中央表態。“我們遼寧省每人一個月三兩豆油就可以過活。”老百姓給他送了個外號--陳三兩。
明軍本打算盡快就出錦州城裏的祖大壽,怎麼成想糧食供給出現問題,十三萬大軍隻得原地駐紮不得隨意出動。
這餓肚子一天兩天的還行,等到第三天誰也抗不起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更何況這些精壯的士兵,都是二十出頭,三十來歲的壯年男子,正是飯量好的時期,不讓吃飯全都趴在地上根本站不起來。
洪承疇肚子內如有一團烈火在燃燒,讓他直不起身子來。那種感覺漸漸的蔓延到了全身,他三天全是趴在桌子上,感覺就要快餓死了一樣。
而滿營中軍也不好哪去;他們餓肚子的那種感覺,就好像是站在廣闊無邊的田野,空洞的眼神隻能望穿秋水,凝視暗淡的天空。士兵們一個個有氣無力,麵容憔悴,走路直打晃。有的士兵幹脆往地上一趴愛誰誰了,反正也不想活了,餓死算了。
三天沒吃飯明營軍心出現不穩,有的士兵開始搶糧食吃,把本地遼民的糧食搶來充饑,有的甚至開小差溜了。可絕大部分士兵是關裏來的,他們往哪裏跑,這裏人生地不熟的,即使想跑,可兩條腿也不給力沒力氣跑。
著人們就開始出現各種情緒上的不滿,說什麼的都有,有的也說,沒的也講,整個明營開始亂做一團。
士兵還好點,畢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出來吃糧當兵的。可這些做將領的就行了,他們的口糧也在減少,第一天沒人兩頓飯,第二天就給一頓吃的,到了第三天喝粥度日,這不扯嗎,還要人活不。做大將的都能吃,一頓沒一斤糧食打不住。後來實在沒轍了,八家總兵找到洪承疇討個說法,是在此地餓死,還是回寧遠吃飯再打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