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對皇太極這麼有肚量深受感動,認為著皇太極能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對即不簡單,真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像這樣的主子我不輔佐誰來輔佐啊!當初也許是自己太過於猜忌,也是輿論的壓力所致,太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對這位辮子皇帝還是存在偏見,看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這一日錦州城上巡邏的明軍發現一彪人馬由東北方向殺來,馬上回報祖大壽。
祖大壽心裏大喜,嘴上說道:“來的好,大丈夫吐唾沫是個釘,我倒要領教領教。”大踏步出了帥府來到城樓之上打涼棚往東麵觀看。可不是嗎,一支人馬並不多,人數上看不到千人,全是清一色的騎兵,而且能看得見這些騎兵不是作戰之用,而是儀仗隊。每位騎手身後都披著黃淩子鬥篷,頭盔上插有黃色雉雞翎。一彪人馬離錦州城不到百米停住,有一匹黃驃馬首當其出,不快也不慢的來到城下。再看馬鞍橋上穩坐一人,離得遠看不清模樣,但是那種神態、那種氣質一看便知就是大清皇帝皇太極。今日老家夥穿的卻是很氣派哦,上身穿的是明黃緞繡平金龍雲紋大閱甲,甲為上衣下裳式,外布金帽釘,全身皆用黑絨鑲邊,並用金絲線縫製的九條金龍,借助清晨的陽光這麼一照,霞光萬道瑞彩千條,奪人二目。此大閱鎧甲專供康熙皇帝檢閱八旗軍隊時穿用,平時還就舍不滴穿。
祖大壽高聲說道:“哈哈,我當城下是哪一位呢,原來是大清崇德皇帝,沒想到陛下說到做到實在令祖某佩服的五體投地。”
皇太極聽完祖大壽說的這番話心裏倒也痛快,把禦馬往前提了提,抬頭對城上的祖大壽言道:“朕求賢若渴,早就喜歡上祖將軍的為人與膽識。對於你提出的條件,隻要朕能做到的一定會照辦。”
“那好,我就要你這句話,今日你我可以做個了斷。”說罷,祖大壽手往後頭方向一指,而後說道:“陛下看到我身後的廣濟寺塔的塔尖了吧,我不求別的,隻要你能打下塔尖,我必出城受降。”
皇太極坐在馬雕鞍上往他的身後觀瞧,可不是嗎,正好在他身後露出了一座大塔,塔尖看的真真的,能高出城頭十幾米。皇太極做到心中有數,對城上言道:“朕已看清那塔尖,我看這對於我來說有一定難度。不過呢,為了收降祖將軍即便是上刀山下油鍋朕也要大膽一試。”說完,調回馬頭回歸本隊。
這時候早有人把火藥開花炮彈填入紅衣大炮之內,就等著皇上回來點火發炮。皇太極跳下坐騎有人攙扶著來到大炮近前,先對了對照門準星,必須三點一線,有歪了的地方校正一下。有人拿過火炬,皇太極接過火炬,看了看城牆後麵的塔尖做到心中有數。你的那麼那麼啊,離多遠好調整大炮的角度。以前祖大壽路過錦州時候進城裏來過兩趟,就是來參拜廣濟寺裏的佛像,對這座大塔有很深刻的印象。畢竟遼寧省境內有大塔的地方不多,像十幾米高的大塔沒超過五十座,到了清康熙以後又修建了十來座大塔。
再看皇太極把持有火炬的手往大炮的信眼上一放,點燃了引信,火星子滋滋亂竄,周圍的人員全部撤離,皇太極更是離開多遠,都知道這大炮的後坐力非常之大,弄不好就會被震死了吃什麼都不香嘍!
硝煙彌漫、一發炮彈吼叫著飛過錦州城上空,成拋物線自由下落,許許多多宏大的石塊崩裂開來,紛繁跌下。在天空下,象暴雨即來時那樣烏黑一片,碎石向寺院內蹦射出去。把廣濟寺裏麵的僧人嚇呆了,什麼情況,不知是不是地震,忙跌跌到處躲藏。
大炮的轟鳴聲過後,戰在城頭上的祖大壽甩臉向塔尖望去,親眼見好端端的一個塔尖就這麼的被一炮擊碎,看來這實屬天意,我要順應天時歸順大清。對不住了我的舊主子崇禎帝,不是為臣不忠於你,實在是你逼的我到此地步,一天天的跟防賊似的防著我,要不是我手握重兵早就被你收拾了。
想到此爬在城頭上對下麵喊道:“沒想到哇,沒想到。堂堂的大清皇帝陛下會有如此厲害的放炮技藝,行,今天我祖某真是領教了。我話付前言開城投降。來人啊,給我開城門迎接清軍進城。”
皇太極這一炮打下來心裏也沒底,炮彈飛出的一瞬間突然掛起一陣旋風,正好與炮彈相交合,旋風席卷著炮彈,炮彈踏著旋風,二者不謀而合正好撞擊在塔尖上,瞬間爆炸將塔尖炸碎,擊毀麵積為三平方米,廣濟寺塔成了禿塔,直到公元1998年新修複的大塔才有了新的塔尖,此間三百餘年一直保留著禿塔的麵貌聳立在錦州古城中央。